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布泊,曾经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为什么最终会消失

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到底经历了那些沧桑巨变,拉下帷幕、退出历史舞台,当代的文明少了它的身影。19世纪以来,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专家,在罗布泊地区开展了古代文明、地理地貌、自然资源、气候变化与环境变迁、环境考古、动植物及微生物等诸多领域的野外考察,揭开罗布泊的神秘面纱,欣赏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一、罗布泊的历史足迹

(一)先秦时期的罗布泊

古罗布泊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距今200万年前的第三纪晚期。罗布洼地是十多亿年前已形成的塔里木台地的一部分。曾经的远古海洋,经历了反复的海侵和海退,至新生代,塔里木进入趋向现代格局的地质年代。晚第三纪,沉积活动几乎囊括整个塔里木盆地。而相继印度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对包括罗布洼地在内的塔里木盆地产生最为深刻的影响。两侧山体强烈隆起上升,而盆地部分不断下沉,形成对比强烈的反向运动。而这种运动有事不均衡的。总体从隆起幅度上看,西部强于东部,形成高峰林立;而在沉降上,西部弱于东部,使塔里木盆地地势由中央较高变为西南高、东南低。这种运动的结果,使盆地东北的罗布洼地成为盆地的最低部分。所以,罗布洼地自然成为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发源于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的河流,从西、北、南三个方向,源源注入罗布洼地,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巨大的古罗布泊即宣告诞生。

近现代的考古成果中,在楼兰遗址有远古时期细石器文化。并且通过对楼兰古人的解剖研究,是人们看到了比楼兰古国更早的年代已有一只古欧洲人种生活与铜石并用文化至青铜文化时期,活跃于罗布泊北部地区,它们使用火、石器和木器。

(二)秦汉唐时期的罗布泊

曾今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楼兰王国。它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有八百多年历史。它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雅尼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们猜测它“潜行于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可以说,楼兰建国,得益于罗布泊。

丝路的开通,对增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将罗布泊纳入世界文明。为保障思路的畅通无阻,需要解决安全和给养两大问题,遂有屯田之举。随着屯田的开展,罗布泊地区的开发也进入崭新的阶段。干旱区河流及湖泊变化是环境演变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塔里木河河道变迁及水量变化与罗布泊的演化关系密切。由于水系变迁导致的环境恶化,对罗布泊地区的开发造成重大影响,出现历史倒退,充分表明了古代人的生活严重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魏晋及其以前,塔里木河与孔雀河合流从北面入罗布泊,当时上游农业规模小,入湖水量多,罗布泊水域面积达到5350km 2。此后,孔雀河入塔里木河,从南面经喀拉和顺入罗布泊,由于绿洲面积扩大,引水增加, 隋朝时期,罗布泊曾一度兴盛,但为时甚短。魏晋南北朝时期,水源方面也逐渐枯竭,屯田规模也迅速缩减。唐代,罗布泊地区的居民集聚中心转移至米兰一带,昔日的繁华不复存在。

(三)清代时期的罗布泊

到了清末罗布泊水域明显缩小,但还没有干涸。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纪略》卷九中载到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八九十里南北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四)近现代时期的罗布泊

1921~1952年塔里木河再度与孔雀河汇流,又从北面入罗布泊, 民国二十年(1931年),陈宗器等人测的面积为1900多平方千米。 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罗布泊水域,因此罗布泊不是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干涸。1民国三十一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的面积为3006多平方千米。

1952年塔里木河与孔雀河分流,孔雀河单独入湖,水量减少,使湖面缩小,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多平方千米。但直至1959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考察时仍有广阔的水面,1961年仍未干涸。

1958年至1962年,“大跃进”的一片火热气氛下,人定胜天成为时代的真理,在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开始向沙漠进军,孔雀河灌区为扩大灌溉面积,分别在普惠和阿克苏甫修了拦河大坝和水库以此为扩大的农垦区输水灌溉,这引起孔雀河下游断流。因此,罗布泊应在1962年以后逐渐干涸,直到1972年美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照片上才得到反映。

根据塔里木盆地绿洲发展、水资源利用及水系关系,分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及与塔里木河开发有着必然联系,主要是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径流的地域分配,上中游引水过多,造成下游断流和尾闾湖干涸。

六七十年代,因塔里木河、疏勒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逐渐干涸。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多平方千米。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多平方千米。

二、罗布泊变化的学术观点

(一)游移湖学说

十九世纪末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首先提出罗布泊游移。1896年,普尔热瓦尔斯基到塔里木河下游考察过程中,他在清朝实测地图中罗布泊南约1度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大淡水湖,误认为是罗布泊。

第一个将罗布泊的“游移说“系统化理论化的,则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斯文·赫定沿孔雀河干河床进行水准测量,在楼兰废墟附近发现了一片洼地,并测得该洼地的高程比普尔热瓦尔斯基发现的“罗布泊”要低,这片洼地正是历史上的罗布泊。对于普尔热瓦尔斯基的发现,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南北游移的状况,而游移的周期可能为1500年左右。

(二)“盈亏湖”理论

二十世纪初期,由美国人亨廷顿提出,罗布泊原来是内陆海,两千年以前的面积极大,占据了古代和现代的湖盆,由于气候日益干燥,湖泊收缩,在中国地图指示的地方,残留成一个小湖。随着气候转湿润水量增大,又变成一个大湖。此后,再次出现干旱收缩。现在的罗布泊是已经过两次干湿变化保留下来的。

(三)“交替湖”理论

30年代随中瑞考察团到罗布泊考察的中国学者陈宗器,认为湖泊的位置随注入的河流分配而交替迁移。

三、对各学术观点的分析

我国历代文献,对罗布泊的位置都有明确记载。《山海经》记载塔里木盆地的东北角;《史记》载罗布泊在楼兰附近。到清代,则不仅有文字记载,更有实测的地图,准确注明罗布泊在北,与现在罗布泊湖盆的纬度相一致。由此,罗布泊的位置是固定和始终不移的。

结合1959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对罗布泊地区的考察,罗布泊湖水受外围层层自然湖堤的包裹,并受内部地堑的控制,其水体不可能在平原上任意游移。罗布洼地由北向南,有三个较大的湖泊。其北为罗布泊高程低于海拔780米;其中为喀拉和顺湖,高程为海拔790—795米;其南为台特马湖,高程为海拔807米。三湖中以罗布泊最低,自然成为洼地的集水中心。而三湖均有河道相通,显然游移只是单向的,即由高处的台特马湖、喀拉和顺湖向罗布泊,“水向高处流”的怪事无从谈起。针对现状,我们可以归结为,罗布泊的变迁主要自然条件的原因,河流补给有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布泊
丝绸之路 中国西段南道1 楼兰
楼兰尘
新疆大漠里消失的罗布泊可以复原吗?
【地理】【十二月地理之謎主题】新疆罗布泊之谜
罗布泊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