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银行、大责任——民国时期的陈光甫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马克思曾说:“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涵义。”

有人问我,你心目中负责任的银行是什么?我回顾了近百年的现代银行发展史,试图从中寻找答案。

嫌贫爱富的银行

1897年盛宣怀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在上海创立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从那时起,银行就一直走着高大上的路线,“嫌贫爱富”是社会大众对银行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当时的社会底层民众想要获得金融服务,只能找当地的民间金融机构,钱庄、当铺、票号等等。利率高、收费贵、态度差是普遍现象,更令人提心吊胆的是,稍有不慎就陷入高利贷的各种连环套里面,最后沦落到卖儿鬻女的境地。

就没有一家银行有点“良心”,去为这些社会底层百姓,提供正规的、普惠的金融服务?

还是有的。

陈光甫和他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1915年,江苏人陈光甫在上海成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提出了“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的经营方针,专门做其他银行不愿意做的金融业务。

当时的上海滩,外资银行林立,钱庄、票号等传统金融机构雄踞一方,大家都只做富人的生意,对社会中下层百姓是不屑一顾的,而且态度十分傲慢。老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取钱》,辛辣讽刺了当时的银行职员对社会普通老百姓不屑一顾的服务态度。

陈光甫在业务经营上,没有像其他银行一样,嫌贫爱富,而是吸取其他银行的经验教训,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业务,提高服务水平。

壹元开户风波

陈光甫首创1元开户,并要求员工坚持“务求顾客之欢心,博社会之好感”的经营理念,做到仪容整洁、态度和蔼、服务周到、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顾客等候时间,在上海滩开创了普惠金融的先河。

这些举措,在我们现在看来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在当时的上海滩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开业之初,有家钱庄拿100元大洋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要求开100个账户,以此故意刁难陈光甫,想看他的笑话。但是陈光甫不以为意,反而叮嘱办事人员要热情接待,招办不误。此事传开以后,轰动了上海滩,吸引了大量社会中下层百姓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办理开户。

一切创新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

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陈光甫要求营业所的经理必须在营业厅外面办公,并将自己的姓名、职务做成标牌,放在办公桌上,以便于直接与客户接触,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加以改进。

员工工作上如有不足,也能及时发现,及时提醒改正。让负责人走出来,接触市场、接触一线,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成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致胜的法宝。

陈光甫还专门设计了营业大厅的布局,对柜面窗口的设计、工作流程的改进,无一不是以方便客户为出发点。

如淮海路地处商业中心,商户通常营业到深夜,大量的现金无处存放。为解决客户需求,陈光甫于是创办“夜金库”,各商户可以把当天的营业收入封存好,存入金库,次日凌晨登记入账,算是民国版的“延时服务”。

保险柜钥匙

谁说银行儿郎不血性?

在民国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外资银行在中国不仅拥有货币发行权,还牢牢把控关税、盐税等本应由政府控制的权力。

为了抵御国际经济侵略和外资银行的资本侵蚀,陈光甫带领他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谋求出路,通过高薪聘请国外专家、派人出国学习等方式,创新并建立健全国际汇兑业务,硬生生在外资银行的垄断下,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些创新与改变,在今天看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在当时的银行业来说,却是从零开始,不断摸索创新的新鲜事物。

上海滩外汇中心

陈光甫的经营思想

陈光甫一直坚持服务社会、服务工商实业的经营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践行在具体的实践当中。

20世纪30年代,由于战乱频发,大量内陆资金涌入上海,导致很多金融机构存款暴增。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些激增的存款,大多数选择了2条路,一是投向民族工商业,一是从事房产和公债投机。由于民族工商业是近代兴起的,所以自身实力比较薄弱,因此大部分银行将新增存款用于投机,导致上海投机氛围十分浓厚。

而陈光甫坚持将贷款投向实业,支持民族工商业发展,只有这样,经济才能良性增长,民族才能兴盛,国家才能有希望。

在抗日战争之前,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就向民族工商业发放贷款1.4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在当时,其他银行的贷款基本上都是发放给国民政府,基本上很少向民营企业放贷款,就算有,占比也是非常低。

陈光甫的支农扶农思想

除了贷款给民营企业,陈光甫还第一个在银行成立了农村贷款合作部。

1931年全国大水灾、1932年关中大旱、抗日战争爆发等等因素,导致农村经济凋敝,赤地千里、十室九空,人吃人的惨剧频发。当时陈光甫受华洋义赈会邀请亲赴陕西考察,见此情形,极为震撼,回上海后就立刻成立了农村贷款合作部。

由于农业贷款周期长、业务琐碎、获利薄、风险大,为了更好通过贷款帮助更多的农民,他通过调查研究,认为通过合作社向农民贷款是最为稳妥的方式。到1935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发放涉农贷款600余万元,占全国银行涉农贷款的三分之一,惠及20万农民。

由于陈光甫带领银行界的有识之士发放涉农贷款,缓解了农村贷款极度匮乏的情况,促使民间贷款利率由3分以上,逐步降到2分以下,让众多农户避免了被高利贷盘剥的命运。

扶贫更扶志。陈光甫不仅在贷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还积极与金陵大学农业系合作,通过设立奖学金、定向培养农业人才的方式,积极培养农业人才,并鼓励学员毕业后投身于农业,不断启迪农民心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陈光甫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成功

在陈光甫“服务社会、服务工商实业、抵制国际经济侵略”的思想指导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迅速由一家资本仅有7万、员工只有7人的微型银行,发展成为拥有500万资本、15.7万储户、2775名员工、110处分支机构,存款达2亿元、贷款1.4亿元的大型商业银行,被誉为“中国的摩根”。

最值得称赞的是,陈光甫的成功,使得许多不屑于为普通百姓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纷纷效仿,让很多社会底层百姓摆脱了高利贷的盘剥。

陈光甫与他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虽然发生在民国时期,但是对现在的银行,依旧有非常巨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结语

所以你问我什么是责任银行,我的回答是:

服务实体经济,履行社会责任,做其他银行不愿意做的事情,做其他银行做不好的事情,这就是责任银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现“中国摩根”的传奇一生:记录片《陈光甫》在镇江开镜
“中国摩根”陈光甫的金融传奇之路
人物传奇 | 中国“摩根”——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始人陈光甫
讲座回顾 | 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
​突围,那些年上海滩的华资银行是如何以小博大的 | 黄沂海
陈光甫[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