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ICT的科技产业地位

科技产业难道不就是ICT产业吗?也就加一加医药生物产业,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的。ICT产业只是在90年代以后在美国强化为科技产业的载体。之前(含80年代)在美国是一个比较新的有趣产业,但并非“科技”的全部。

当代和风险投资绑定的“科技产业”概念是出现于70年代(半导体-硅谷出现的更早,分别在1958年萌芽和1968年发明这个新地名)。但真正起飞是80年代末,也就是冷战接近结束之后。而后是1990-1995年左右的硅谷最后的成熟良性阶段,1995-2001年的互联网第一次泡沫-3G/光通信泡沫阶段,2001年之后通过PAYPAL事件进入第二轮泡沫模式,这个模式更容易在早期用轻松手段“制造”巨富,最终在2013年创造了独角兽这个词。

在其他领域,包括在二战后,当然有他们各自的科技产业辉煌时期。比如化工,是在1940年代到1960年代末,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贡献。背景就是二战后塑料、化纤和工程塑料的大规模推广,对应资本主义黄金增长期“大众消费时代”的降临(电视机、电冰箱、烤箱、洗衣机、收音机、汽车都是这个时期普及的),这里面也产生了一些从零到伟大的公司。今天的生物医药产业其实是化工巨头们重组后的结果,和风险投资一搭配形成了今天在生物医药领域风险投资的资本游戏体制:那就是陷入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下游需求乏力的化工企业,通过重组剥离的方式,制造了罗氏、诺华、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等国际医药巨头(各化工企业的医药BM整合而成),再结合源自80年代,在克林顿时期发扬光大的美国巨贵的医疗保险制度,与前端风投投资的生物药小公司形成“接盘”关系。

回到ICT产业。其实通信产业的人的内心是纠结的。

这个纠结概括起来说就是:近几十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在中国尤其是2008年之后,通信人的风光逐渐下台阶,所有的红利全部被互联网产业吃掉了。而互联网产业的所谓技术,在通信人看来就是个X啊。其实互联网产业的很多从业人员就是中专毕业就可以干了,没有太高技术含量(仅有当网站用户极速增大的时候,需要进行结构的优化。这些优化也属于工匠型、经验型的优化,和通信技术其实也不好相提并论,有很多互联网界当红的思想,其实来自于通信界,比如云,来自于北电)。

这种脑体倒挂,智商倒挂的状况,让通信人非常痛苦。他们想说自己的积淀水平在社会里处于上层,但由于通信产业在原理上很早就“接近极限”,改良空间很小。而那些互联网界的小屁孩或早年敢于搏出位的胆大人士,居然把持了“科技媒体”的话语权,从而形成了不对称的优势——在对社会资源的获取上取得了大众的眼球、LD的目光和媒体上操控舆论,呼风唤雨的权力。

这种纠结的生动体现,就是华为那位LSC,来找我寻觅“70年70人”的人选,希望通过我在北京互联网圈里找人。我一看,除了给华为背书以外,其他人士,除了少量“国之重器”型单位外,基本上都来自于阿里TX百度美团滴滴字节跳动拼多多……(好像没有小米,大概认为华为手机不屑于和小米并列)。

可见,大量华为人,内心是在仰慕互联网界的。最近两年随着华为手机在公司内及社会地位的上升,华为这个本来非互联网公司也被很多媒体新手称呼为“互联网公司”,并取代衰落中的百度成为所谓HAT的一员。可以估计很多华为人是内心暗喜的。

但回过头看历史,其实这是一种风水轮流转。通信产业享受过互联网产业在最近20年享有的社会非对称,高比例的权益和关注度——这就是整个90年代通信产业的社会关注度享受期。这是因为,大众通信,归根结底它不是一个制造业,并非现代社会的真正生产内核,它除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外,如果要和现代社会的内核——工业化生产制造起来,就必须再嵌入进去,但事实上它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完成这一点。它的主要发展需求还是泛社会大众通信——而泛大众通信继续发展就是与互联网内容结合变成移动互联网,就势必被移动互联网内容产业所挤压。

其实通信产业在80年代末以前,是一个社会基础设施,还称不上一个“产业”,但到80年代末,人类通信的需求(主要是无线通信)被挖掘出来,塑造成了一个愿意为之付费的大产业,一跃成为时髦产业之首。这种90年代的风光既在估值上给予了当时的通信产业(含无线通信如3G,高通,光通信如JDSU,网络通信如思科)以泡沫红利,也强化了本来在70-80年代就存在的投资人的思维模式,那就是追求“某个数量的快速增长”。在通信方面就表现为“追求连接点的无穷多”(泛在网络,XX万亿个连接)和“信息传输的速度”(而不去计较到底是怎么实现的,也就是不追求效率)。而这两点对于外行来说——公众使用者都是很让人觉得“伟大、了不起”的。

这样就造成了很紧张的张力,一方面通信专业的人很早就知道香农时代就已经划定了通信效率的上限,另一方面这个专业结论又是不能大张旗鼓的说的,特别是对公众、对政治家、对外行、对投资人大张旗鼓的说,否则就会让他们丧失想象力,从而嫌弃这个行业而去。

这样通信产业的人就活的很紧张。然而21世纪初的第一轮互联网泡沫破灭和紧随而至的3G牌照泡沫、光通信泡沫的破灭使得通信产业“回归正常生意”。那么就成为在保利润(因为风险投资进入的少了,不可能再烧钱,或大举赊账)的同时,继续要说上面那套大规模高速连接的话术来保持自己的新鲜度。然而不幸的是他们碰上了一个不对称竞争的对手——互联网进而移动互联网内容行业,他们外表丰富多彩,容易混淆外行,而通信产业有专业门槛,不容易理解,同时最要命的是他们可以不需要利润,绝大部分企业甚至从来没有赚过一分钱,但仍然有大量资本给它们送钱,因为他们从来不靠实体经营赚钱(A\T两家也是比较晚才挣到真正的巨额经营利润的——这里面还有很多是互联网自循环的钱,也就是他们挣的其实是投资人投在其他互联网公司做广告推广而烧的钱,且这些利润相比其估值 市值增长也是九牛一毛。)。

那么一边是要保住盈利的同时还要圆“高速增长”的美妙想象,另一边只需要靠烧钱来换取用户流量数据——要花钱谁不会,无非是怎么花的有效率让数字尽可能好看罢了!(进而发挥中国特色的聪明,各种to VC的数据操纵),所以当然互联网年轻人干的比通信界中年大叔要快乐的多,轻松得多,财富自由开的多了!这就是2013年以来的世界真相。

所以ICT是不是科技产业也很一目了然了。到了互联网内容它不是科技产业,而是一个文化传媒产业。或者是其他产业比如民间金融的一张皮。在中国,大量此类公司其实依托的是劳动力拼体力的最后时刻,比如美团;或者是动员社会底层群众互相消耗自己的时间,比如字节跳动,再在里面去带货——带动C2C,B2C的消费业,也不是上面很有社会前进意义的东西,或者说恰恰相反,它其实干的是让社会素质倒退的事情。那么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很清楚了,ICT产业对于社会发展已经没有贡献,因为上面都是垃圾信息、冗余信息。也就是信息并非越多越好!人类进步应该是信息优化,能力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信息泛滥的过程。现在仅4G就已经到了信息泛滥,要靠消耗大量时间来消磨,需要大量低俗、媚俗内容来消耗带宽的地步。

进而,这里面通过掌握用户隐私的模式,巨头公司出现了隐形政治社会权力掌握者的发展趋势。但同时物质生产能力又没有提高(白左科技媒体倾向于去工业化,喜欢“原生态+信息”社会),所以这其实是一种中世纪教会控制社会的模式。

在美国和中国,这种信息泛滥再加搜集用户因素得信息巨头模式,会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在可见的未来,FACEBOOK、谷歌将发生重大变动,很可能不复存在。在中国,类似的事情也会发生——中国还有点脆弱的,就是人口形势会让这些巨头的增长结束,进而在资本估值、资金流层面面临突变,然后轰然倒下。当然,连带拉倒的就是深圳。

ICT产业走到今天这一步,归根结底,是因为发生了“信息自循环”,为了信息而信息,就必然脱实向虚,就必然以挤压人们有意义的工作和自我培养学习的时间来扩大他们花在“信息类消费”上的时间。而最好的诱使他们上瘾的信息,自然就是低素质的,放纵人性各种欲望的信息,这就是中国现在鼓吹的所谓“下沉”的本质。为什么中国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从战略,从里面的文化氛围就透着一股邪气,就是这个原因。

因此,未来的世界不会再以ICT产业为龙头。而且其增长一定来自于与物质生产(含生产的改良、升级)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领域。一位大咖看到了通信的本质技术瓶颈问题和真经济需求,并且预言了现有道路的必然失败。也许最终历史会走向他预言的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G产业进入爆发期:重磅大会开幕在即 华为将亮相
躬履艰难,其节乃见:华为陈黎芳眼中的全球责任
关于“居然之家”进军家政行业的启发与思考
5.17电信日致辞:中天科技践行可持续理念,守护发展初心
通信设备产业白皮书(2014年)
“创蓝筹”,该你上场了!不仅为了华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