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部习惯“不舒服”,百姓才会觉得“舒服”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虽有调侃之意,但也是为官的应有之意,也是我党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要求。在十八大之后加大对官员的监管之后,一些官员说出“官不聊生”,,无论出于何意,都是十分错误的。

诚然,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我们一些官员,一些部门虽有被误解,甚至有被“冤枉”,但这并不具有普遍性。公众质疑首先在于我们官场陋习积习所致。在十八大后,屡屡爆出我们一些官员、一些部门不按照中央要求,我行我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等事件,从而导致被社会质疑。其次公众之所以有太多的质疑,是因为在一些地方政府公信力太低,官员被质疑也就很正常。在法制社会中,民众质疑也是公民权利的体现,虽然让我们一些官员“不舒服”,但这会是一种常态,干部特别要适应。

当干部之所以不会感觉“舒服”,是因为如果要真正为人民服务,为群众着想,心里就一定装着事,一定想干成事,必然会有所得就有所失。

首先,如果像要当好一名干部,心里一定装着很多事。作为一名干部,官职无论大小,心里只要想着要当一名好干部,必然会为本地发展劳神费力;会为怎样办好群众事项尽职尽责;会为可能出现的局面未雨绸缪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一个人花费大量精力才能做好的。在其位谋其职,非有寻常的耐力和坚定的信念不足以完成。

其次,要干成事,不真正付出努力是办不到的。在革命年代为什么能做到官民融洽,是因为我们的干部真正走进了农家,走进了农民的心里。现在那些被人们怀念的干部,哪一个不是走进基层,真正为人民办了实事的。

现在条件好了,办公环境也舒适了,而群众感觉与干部的距离远了,主要还是心里距离远了。试问现在的干部,哪怕是基层一线的干部,有几位是真正走进了百姓家里,走进了百姓心里的?条件好了,不是我们干部舒服的理由,为人民服务是必须要一贯坚持的。

再次,干部必须更加严于律己。干部无论大小,手中必然有一份权力,也必然多一份担当。作为干部,不能什么话都说,什么事都干。与中央保持大政方针一致,对群众做好政策解释疏导等等,都不能自说自话,这就是一种“限制”,一种担当。对各级干部来说,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公权。公权不能私用,做到公与私泾渭分明;就得多一份敬畏,多一些顾忌。归根到底,就是管住手脚,不该伸的手莫伸,不该去的地方别去。

如果我们干部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事业的追求,那么必然会自己“舒服”,老百姓也会觉得舒服诚然,能这么去做的确不容易,意味着要多一份付出、多一些奉献。但是,干部能多一点“不舒服”,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一份发展壮大,干部修身自律多一份健康安全,老百姓则更多一份自在放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官要为
“去任荣于到任时”
“干部”到“官员”进化的困惑
党员干部要做群众的“三心人”
党员干部要“三上门”拉近与群众距离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