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能手机给学生带来的利弊

当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手拿智能手机,成天上网、玩游戏、聊天,像大人一般也患上“低头族”综合症的时候,重庆铁路中学的一位学生家长看不下去了。有媒体报道,这位家长在成功挽救了自己孩子之后,又自愿掏40万元为孩子所在学校所有学生换发不能浏览网页的老款手机。此消息一出,短短几天,重庆铁路中学校长黄兴力就收到了数千条反馈短信。

中国有句老话,“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正是遵循了这样的逻辑,孟母要为孩子择邻而居。从这个意义上说,为子女营造一种正激励、低诱惑的环境,是优化成长中外因的合理选择。何况,父母总是爱子心切,能掏钱为所有学生换发非智能机,也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选择,其情可鉴。

只是,控诉智能手机的“斑斑劣迹”是个别家长的个别行为,如果学校也积极参与“换机行动”,其价值取向则有待商榷。一者,智能手机与手机成瘾并不是一个概念。自家孩子成瘾属于小概率个案,并不能据此对所有手持智能手机的学生作有罪推定。这就像歹徒持菜刀抢劫之后,并不能据此就禁售所有菜刀一样。二者,这是一个法治理念勃兴的公民社会,从权利义务关系上看,“换机行动”恐怕效果堪忧。因为虽是自愿换机,学生也有拒绝接受老款手机的自由,而即便今天接受了,也有明天拒绝使用的自由。学校既不能强制学生使用老款手机,也不能强制领了老款手机的学生不许反悔,又如何保证刚发下去的老款手机都能“机尽其用”呢?

智能手机的危害是不是真的“罄竹难书”,这显然是个无须辩驳的伪命题。事实胜于雄辩: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5月,国产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42亿部,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高达76.9%。就在上个月,香港计算机学会还在网上进行了“香港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习惯调查”,访问超过700名香港中学生。调查发现,近八成学生在最近一年内换过新手机;他们使用智能手机,除了基本的打电话和发短信外,也经常通过手机上网看视频、听歌及登录社交网站,有些学生为了节省电话费在手机上安装像“MIMICALL”等网络电话软件来煲电话粥等等。但没人据此就杞人忧天,认为智能手机来了,孩子就完蛋了。

“换机行动”虽其情可鉴,却方法存疑。我们自然没必要对家长的做法求全责备,但其间仍有值得反思的层面:孩子的成长环境,有些是可以选择的,有些是无法选择的,但主宰其行为选择的,不是客观世界,而是理性的性灵。譬如面对智能手机,养成孩子的节制意识与能力,比“换机行动”更有意义。不然,就算智能手机都死光了,智能手表咋办,智能电视咋办?真要都换下来,干脆回归原始世界好了。

智能手机是我们无法抗拒的世界。对于孩子来说,学会自制自理,就算智能手机揣在口袋里,也不至于成瘾成灾。对于教育者而言,理念建设永远重于硬件建设,教会学生适应社会,比代替孩子选择社会更有意义。遗憾的是,在此事件中,学校选择了隔靴搔痒的治标之计,而忽略了学校教育的责任——直面智能手机的诱惑,在平衡与节制中让学生真正成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因上课时不让玩手机 长春初三学生拒绝上学
手机依赖症:放下才能自在的相遇
关于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致家长的一封信
法国中小学将禁用手机:维护学校秩序保障学生健康
"屏奴"低龄化惹忧
班主任告诉你,学校为什么不让学生带智能手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