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国故地考证(二)

摘要:夏商时期有丕国,有了城称为丕邑,丕邑后来演变为邳;《竹书纪年》:“梁惠王三十一年,下邳迁于薛,故名曰徐州。”下邳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五月刘郢客被封为上邳侯,置上邳侯国,上邳一词出现。考证邳、下邳、上邳对于理清古徐州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邳 下邳 上邳 考证

考证古徐州,必须考证邳、下邳、上邳的历史界定。文献中徐州经常与邳、下邳联系在一起,只有把上述三个概念理清楚,才能更好地考证徐州历史文化。

江苏省邳州市,简称邳,是徐州下辖县级市,古有邳国、下邳国、淮阳军、邳县,现在的邳州是历史上的徐州、下邳。邳州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历史悠久,邳州西北部大墩子遗址为北辛文化遗址,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一、邳与邳邑考证

(一)战国及以前邳范围界定

邳,早期写为丕、不,是奚仲封地。《说文解字》:“丕,大也。从一,不声。”本义:大。此字初见于商代甲骨文。丕和不原为一字,后分化。

《左传·定公元年》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根据考古发掘,薛国在滕州市官桥镇一带。

《三家注史记·卷七》载:“凡六七万人,军下邳。……应劭云:'邳在薛,徙此,故曰下邳。’”该记载表明邳有迁徙,迁徙后的地方被称为下邳。既然邳在薛,说明邳的地理范围在薛国辖区,不在今邳州市境内。

明嘉靖《邳州志·沿革通考》载:“邳州,古少昊氏遗墟,夏为邳国;《禹贡》属徐州之域;周并徐于青职,属青州;春秋为郯子之国,后属薛,又为齐所并。” 从该记载可以看出,地方志编纂者把明代邳州与下邳迁徙前的邳混为一谈了。

确定古代邳所属,除邳在薛外,还需要确定葛峄山。

乾隆版《邳州志·城池》载:“旧城,西距葛峄山三里,东距下邳故城三里。”乾隆年间下邳城在邳州市邳城镇,旧城指的是岠山东南、康熙七年地震后被河水淹没的下邳城,而“下邳故城”特指奚仲封地。根据近年考古发掘,睢宁县半山下邳城“不早于魏晋时期”。

乾隆版《邳州志》记载旧城“周围五里二十步”,说明下邳旧城东西长超一里。因此,下邳故城应在葛峄山东南“7里”之外。明清一里为576米,则下邳故城应在葛峄山东南约4公里以外。

《汉书·地理志》载:“下邳县,葛峄山在西,古文以为峄阳”;《水经注》卷二十五记载:“泗水历县,迳葛峄山东,即奚仲所迁邳峄者也。”《汉书》记载下邳县地理位置与《水经注》记载的“邳”地理位置相同,即下邳县西(西北)有葛峄山。

根据《水经注》记载确定奚仲所迁邳峄在葛峄山东面。有关葛峄山资料有二:一是邳州与睢宁交界处葛峄山,又称岠山;二是枣庄市峄城区东南十五里天柱山村葛峄山,现称天柱山。

《方舆纪要》卷三十二载:“葛峄山在县东南十五里。丞水环其下。曰葛绎者,以山川络绎如葛之有蔓也。亦名柱子山。”峄县因葛峄山得名。

邳州南北出现两个葛峄山:一在邳州西北,一在邳州东南,二者存在蹊跷,必然有一个是真实葛峄山,另一个是假冒葛峄山。

我们从《水经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东晋徐州刺史荀羡主政下邳之前有两座下邳城:一是沂水与泗水交汇处的下邳大城;二是沂水与小沂水分流处的良成。

通过考证下邳县境内沂水和泗水河道,确定下邳大城在邳州梁王城遗址,下邳中城在岔河镇良邳(壁)。因此《汉书·地理志》所载“东海郡下邳”指的是梁王城遗址所在地的下邳县。其辖区北至峄县葛峄山,南至310国道,南北距离约35公里,符合“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分封制范围。邳无论是侯国或是伯国,其地域大致与上述界定相符,该地区两汉三国时期属下邳辖区。

1951年,山东省峄县境内出土战国早期“邳伯夏子罍”(见附图1:邳伯夏子罍),现存山东省博物馆。该罍的出土,证明邳伯在原峄县境内。

邳伯夏子罍铭文释文如下:“隹(唯)正月初吉丁亥,不白(邳伯)夏子自乍¨(作尊)罍,用¨¨¨(祈眉寿)无强(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

附图1:邳伯夏子罍

邳州与睢宁交界处所谓“葛峄山”,既不在“下邳县城西”,又不在“下邳县辖区西”,只是后世对邳邑及下邳三城“合四为一”而人为制造的“葛峄山”。该山实名岠山,并非汉晋时期文献记载的葛峄山。

(二)战国及以前邳邑考证

界定了邳的地理范围及葛峄山,战国时期以前邳邑应在此范围内。

《左传·昭公元年》载:“赵孟曰:'夏有观、扈,商有姺、邳。’”《左传》使用的是邳,证明春秋时邳已经有城邑。据笔者实地勘察,确定邳邑就在台儿庄区的晒米城遗址。

晒米城遗址位于枣庄市台儿庄区西北15公里处泥沟镇马庄村,该地曾经属薛国。该遗址位于S244省道东侧,平面呈不规则哑铃型,长90米,宽80米,总面积约7200平方米,地层堆积高约46米。该遗址东有茅茨河,西北约4公里有葛峄山,葛峄山东有氶水(大沙河)。该遗址与乾隆版《邳州志》记载下邳故城与葛峄山距离和方位一致。晒米城遗址西原有晒麦城遗址,民国时期枣庄中兴公司兴建枣台铁路将之破坏。两个遗址中间原有古官道,据推测为某代官府修路冲开该遗址,尤其是1980年后遗址破坏严重。

晒米城遗址文化累积约6000年,1974年后经山东省文物考古部门多次发掘,出土文物标本400余件,其中完整的和可以复原的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三大类。2007年该遗址被确定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此,“奚仲封丕峄”之地在泥沟镇晒米城遗址,战国时期该城应属薛国辖区。

二、下邳地理位置及三城考证

(一)战国时期下邳城是徐州城改名而来

《三家注史记·卷三十三》载:“顷公二年,秦拔楚之郢,楚顷王东徙于陈。十九年,楚伐我,取徐州。……又《纪年》云'梁惠王三十一年,下邳迁于薛,故名曰徐州。’”《竹书纪年》为春秋战国时期编年体史书,近年考古发掘佐证该书记载历史事件真实性极高。从上述记载可以得出结论,早期邳在薛地;邳行政中心迁徙到下邳,下邳城原名是徐州城,迁徙时间是梁惠王三十一年。

有人把“下邳迁于薛,故名曰徐州”理解为“下邳迁徙到薛,改名字为徐州”,这一解读显然不正确。徐州为九州之一,古已有之,而下邳是公元前339年才出现的地名,新区划只能将古地名改为新名称,即把“徐州”改为下邳,不会是邳迁徙到新地方称“下邳”,同时又改名“徐州”。尤其是考古发掘确定邳州九女墩遗址是春秋时期徐国贵族墓葬群,确定邳州梁王城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徐州城,而该城所在地理区域不属薛国辖区。

(二)下邳城邑确定

1、《水经注》记载秦汉时期“(下邳)县为沂、泗之会也”,沂水与泗水交汇之处在梁王城遗址西南,则梁王城遗址就是秦汉下邳县城所在地。

2、戴庄镇李圩村出土有战国时期青铜戈,其铭文如下:丕台古于。铭文解读为:下邳城是古徐州城。该青铜戈佐证李圩附近有下邳城。

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彼此印证第一个下邳城在邳州梁王城遗址。

(三)下邳历史演变

乾隆版《邳州志·建置沿革》载:“周,邳。武王时复封奚仲之胄于薛。按薛侯爵地方不过百里,武王克商封于八百国,当春秋时已不能证实。旧志以邳为郯国之域,郯子爵益非是邳。至战国时为齐地,后为楚地。秦并天下,始置郡县。”春秋时期邳国应与夏、商、西周时期相同,其国都在晒米城遗址。

公元前339年,下邳迁到徐州后,其辖区范围与之前的邳国辖区应基本相同。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志,下邳县范围大致与战国时期相同,东汉以后下邳国范围和概念则不同。

1、秦代下邳县。

秦代下邳县属郯郡,其范围包括后汉下邳县、良成县、容丘县、兰祺县等,即台儿庄区一部分和邳州市西北部。

2、西汉早期为楚国王都、徐州牧和徐州刺史所在地。

下邳大城先为韩信的楚国王城;汉初设下邳县,属东海郡。《汉书·卷一》载:“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该记载证明,下邳大城是西汉早期楚国王都所在地,与《水经注》记载相同。

3、东汉下邳大城为徐州牧、徐州刺史所在地,良成为下邳国(郡)治所在地。

(1)《后汉书》有关下邳、良成县记载

永平十五年,汉明帝撤除临淮郡,设置下邳国,郡治在良成。《后汉书》志第二十一载:“下邳国(武帝置为临淮郡,永平十五年为下邳国。洛阳东千四百里)十七城,户十三万六千三百八十九,口六十一万一千八十三。”乾隆版《邳州志》载:“明帝永平十五年,帝东巡狩,至于下邳,封子衍为下邳惠王,以临淮之故地益下邳国。治十七城:下邳、司吾侯国、夏邱、有铁(注:《后汉书》为:徐。有铁应是修志人笔误)、下相、高山、僮侯国、良成、潘旌、曲阳侯国、淮阴、淮陵、淮浦、睢陵、取虑、东城、盱眙。”从该记载可知:永平十五年(72年)汉明帝设置下邳国,其子刘衍被册封为下邳惠王。

《后汉书·李贤注》载:“(永平)十五年春,二月庚子,(明帝)东巡狩。……进幸彭城。癸亥,帝耕于下邳。三月,征琅邪王京会良成。(良成,县名,属东海郡,故城在今泗州下邳县北)。”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分析,此处“下邳”指的是下邳国郡治所在地良成。汉明帝在良成召见刘京是对良成是下邳国治所的注解。此时下邳大城是徐州牧和徐州刺史所在地,是下邳国上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

汉武帝时期,朝廷设有徐州刺史部。徐州刺史部下辖:东海郡、琅琊郡、彭城郡、广陵郡、临淮郡。根据下邳沂水泗水考证,确定徐州城位于沂泗交汇处,该处控制南北水陆交通,徐州刺史治所必然在徐州城。

因此,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后“下邳城”指的一定是良成,而非下邳大城,这是《水经注》记载良成为下邳中城的原因。

(2)《三国志》有关徐州大战记载

《三国志》卷八载:“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兴平元年,复东征,略定琅琊、东海诸县。”由“复东征”可以看出,太祖征谦是自西向东打,曹操征讨陶谦之时,其大本营在兖州,彭城在其南。《三国志》没有使用南征陶谦,证明徐州牧陶谦所守徐州城在东面的下邳大城。“至彭城大战”的彭城只能理解为在彭城郡地界,该交战区域包括小沛、傅阳城、徐州城和武原城,并非指彭城郡治所在地。

《三国志·裴松之注》卷十载:“前讨徐州,威罚实行,【《曹瞒传》云: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陶谦帅其众军武原,太祖不得进。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从该记载可以看出,曹操第一次东征徐州,在傅阳城到徐州城之间坑杀男女数万口,泗水为之不流;曹操第二次东征徐州,与陶谦决战之地在武原城,战斗结局是“太祖不得进”,陶谦取得胜利。之后曹操绕道泗水南攻下取虑、睢陵、夏丘诸县,并进行屠城,上述三县皆在睢水沿岸,与“泗水为之不流”没有必然关系。

而武原城在泇口古镇,其城西有泗水,北距下邳大城约5公里。曹操两次东征陶谦,共屠杀数十万人。两次大战都发生在泗水沿岸,傅阳城是下邳大城前线,首战在前线,陶谦失败;次战为主战场,陶谦战胜。徐州城墙高壁厚,易守难攻;武原城西有泗水船闸,二者互为犄角,因此,陶谦保住了徐州城和武原城。

4、曹魏、西晋时期下邳大城是徐州刺史和徐州监军治所。

据《水经注》记载下邳大城内有大司马石苞、镇东将军胡质石碑分析,曹魏时期徐州刺史治所在下邳大城,说明该城在曹魏、西晋时期依然是徐州政治中心。

《三国志·裴松之注》卷九载:“桓范字元则,世为冠族。建安末,入丞相府。延康中,为羽林左监。以有文学,与王象等典籍《皇览》。明帝时为中领军尚书,迁征虏将军、东中郎将,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治下邳。与徐州刺史郑歧争屋,引节欲斩歧,为歧所奏,不直,坐免还。”桓范(?—249年)是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曹魏时期徐州刺史和督军治所皆在下邳大城。

5、西晋时期下邳国治所在良成县;280年之前下邳大城依然是徐州刺史和徐州监军治所。

(1)下邳王司马晃治下邳国良城县

《晋书》卷三载:“皇从叔父辅为渤海王,晃为下邳王,瑰为太原王……”西晋时期,置下邳国,司马晃为下邳王。从其次子被封为“良城县王”分析,下邳国治所依然在良城县。《晋书》卷三十七载:“晃以疾不行,更拜尚书,迁右仆射。久之,出为镇东将军、都督青徐二州诸军事。惠帝即位,入为车骑将军,加散骑常侍。将诛杨骏,以晃领护军,屯东掖门,寻守尚书令。迁司空,加侍中,令如故。元康六年薨,追赠太傅。二子:裒、绰,裒早卒,绰有笃疾,别封良城县王,以太原王辅第三子韡为嗣。”由司马绰被封“良城县王”可知,良城为下邳国治所。

2)西晋早期下邳大城是徐州刺史和徐州监军治所。《水经注》记载西晋时期司徒王浑和监军石崇石碑在下邳大城可知,该城依然是徐州刺史和徐州监军治所。太康元年(280年)复置下邳国,此后徐州刺史部迁往下邳国。该下邳国在良城。《太平寰宇记》载:“淮阳军下邳县,晋太康元年自徐城移下邳国,理此。”该“徐城”明显指的是徐州城(下邳大城)。

《晋书》卷六载:“东海王越之收兵下邳也,假帝辅国将军。寻加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司马越(?—311年)为东海王,西晋宗室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其镇守的下邳是下邳中城良城县。

6、东晋升平二年六月后,下邳治所迁徙到岠山东南。

《水经注》卷二十五载:“(下邳)小城,晋中兴北中郎将荀羡、郗昙所治也。”

《晋书·荀羡传》载:“殷浩以羡在事有能名,故居以重任尔。时年二十八,中兴方伯,未有如羡之少者。羡寻北镇淮阴,x屯田于东阳之石鳖。寻加监青州诸军事,又领兖州刺史,镇下邳。”根据《晋书》有关记载,永和五年(349年)十二月初七,徐兖二州刺史褚裒(303年—35011日)因北伐后赵战败而去世。殷浩以荀羡有能干的名声,举荐荀羡任北中郎将、徐州刺史,假节监徐、兖二州及扬州之晋凌诸军事,镇守京口。时年荀羡二十八岁,为东晋建国以来地方长官中最年轻的官员。

永和八年(352年),殷浩第二次北伐,以荀羡为都统,打算让荀羡与安西将军谢尚两路北上。三月,命荀羡镇守淮阴,荀羡在东阳石鳖进行屯田。不久又获加监青州诸军事,加领兖州刺史,镇下邳,该下邳确定是下邳中城。

《晋书·帝纪》载:“(升平二年)三月,慕容隽陷冀州诸郡,诏安西将军谢奕、北中郎将荀羡北伐。……六月,并州刺史张平为苻坚所逼,帅众三千奔于平阳,坚追败之。慕容恪进据上党,冠军将军冯鸯以众叛归慕容隽,隽尽陷河北之地。……(秋八月)以散骑常侍郗昙为北中郎将、持节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诸军事、徐兖二州刺史,镇下邳。”根据赵红梅《前燕史》记载,晋穆帝永和八年十一月,前燕慕容隽在中山称帝,年号为元玺,抛弃了东晋的旗号。升平二年(358年)六月,慕容隽攻占黄河以北所有土地,东晋朝廷也就失去了黄河以北统治权。而邳州境内古泗水在西汉元光年间(公元前74年—公元前33年)就被黄河侵占。咸丰版《邳州志·卷四》载:“夫黄河盖天下之强水也,其所过靡不变寘移易矣。河之注巨野,通淮泗,自汉元光始也。”下邳大城和下邳中城都位于泗水以北,升平二年六月后这两座城被前燕占领,这应该是荀羡和郗昙迁徙下邳城的原因,由此可以确定下邳城迁徙时间在升平二年六月后。

《晋书·荀羡传》载:“及慕容隽攻段兰于青州,诏使羡救之。隽将王腾、赵盘寇琅琊、鄄城,北境骚动。羡讨之,擒腾,盘迸走。军次琅琊,而兰已没,羡退还下邳。是时,慕容兰以数万众屯汴城,甚为边害。羡自光水引汶通渠,至于东阿以征之。临阵,斩兰。帝将封之,羡固辞不受。先是,石季龙死,胡中大乱,羡抚纳降附,甚得众心。以疾笃解职。后除右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让不拜。升平二年卒,时年三十八。”《晋书·卷八》载:“(升平二年)十二月,北中郎将荀羡及慕容隽战于山荏,王师败绩。”由以上记载结合郗昙任职时间可以看出,升平二年三月,荀羡是带病受命北伐的,其去世时间应该是升平二年十二月。在荀羡“疾笃解职”之前已经迁徙了下邳郡治,其继任者是郗昙,郗昙任职下邳时间是升平二年八月。《水经注》记载“小城,晋中兴北中郎将荀羡、郗昙所治也”,据此可知下邳小城迁徙时间在升平二年六月和八月之间。

晋升平二年六月后下邳城指的是下邳小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下邳改称邳州,邳州走上历史舞台。

三、上邳的历史界定

上邳一词首见于西汉早期。吕后二年(前186年)五月,吕后封第二任楚王刘交的儿子刘郢客为上邳侯,置上邳侯国,上邳侯国在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文帝元年(前179年),刘郢客进封为第三任楚王,上邳侯国除。《汉书》卷三十六载:“高后时,以元王子郢客为宗正,封上邳侯。元王立二十三年薨,太子辟非先卒,文帝乃以宗正上邳侯郢客嗣,是为夷王。”

很多人往往错把邳当成上邳,其实上邳和邳是两个不同历史概念。

综上所述,夏、商、周时期邳国在枣庄市台儿庄区晒米城遗址。公元前339年邳国行政中心迁徙到徐州城,并把徐州改名为下邳,《汉末英雄记》记载该城“周十二里半”;这是《水经注》记载的下邳大城,该城与梁王城遗址考古发掘确定的城市规模相符,该城是春秋战国两汉三国时期的徐州城。公元72年,汉明帝改临淮郡为下邳国,郡治在良成县,良成县是第二个下邳城,《汉末英雄记》记载该城“周四里”,即为“下邳中城”,与良壁古城遗址规模相符,该城或是西周徐偃王迁都前徐州城和西晋徐州城。公元358年六月后,徐州刺史荀羡迁徙下邳行政中心到岠山东南,这是第三个下邳城;《汉末英雄记》记载该城“周二里”,即为“下邳小城”,该城也是358年六月后徐州刺史所在地。下邳小城于北周大象元年更名邳州,该城毁于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八点发生的郯城大地震,后被黄河水淹没。而上邳在微山县欢城镇,上邳侯仅存8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水经注》

[2]《邳州志》

[3]《三家注史记》

[4]《后汉书》

[5]《左传》

[6]《汉书》

[7]《三国志·裴松之注》

[8]《晋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州下辖的一个古镇,有过辉煌的历史,地位曾高过徐州
被水淹没的四大古城,有两个曾是州府治所
说说邳州市的来历
三国爱好者应该拜谒的10大圣地
徐国有关资料
江苏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总人口超190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