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祠文化】明清祠堂建筑的特点和区别
 明清祠堂建筑的 



 特点和区别 

祠堂,是整个家族供奉和祭祀先祖的重要场所,也是宗族议事和教育的中心。

“祠堂”一词最早始于汉代,当时修建祠堂有登记限制,民间不得立祠。祠堂真正发展起来是明朝中期,现存的古祠堂大都是明清时期的。

那么明清的古祠堂建筑有哪些共同点和区别呢?小编今天和你一起走进明清古祠堂了解一下。

明清古祠堂建筑的共同点:

1、选址考究

风水讲究方位。要有一个好坐向就要精心选址,而选址必须循风水法度。得风水之胜,须是村落中的宝地。

祠堂的选址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为龙,即山岭的脉络;二为局,即对景;三为水,但水不宜直冲基地,水囗要回环。通常认为,龙主人丁,局主功名,水主财路。

2、外观大气磅礴,具有标志性

凡造祠宇为之家庙,前三门,次东西走马廊,又次之为大所,次之后名楼,茶亭,茶亭之后即寝堂。

若汝修自三门做起至内堂止,中门开四尺六寸二分,阔一丈三尺三分,两边耳门三尺六寸二分,九尺七寸……

3、造型独特

明清古祠堂大多讲究明面造型,其样式很少混同于普遍民居建筑,使人一看便知是祠堂。

明清祠堂最常见的造型是牌坊式和庙宇式两种。牌坊原是统治者赐立的,用以表彰显宦望族、忠义之士和贞洁之妇的一种荣誉建筑,立于被表彰者的住宅前面,是独立的建筑物。后来,有的官僚望族就把这种建筑造型运用到自己的住宅建筑中。

4、外观比较整齐

都采用高墙封闭,粉砖黛瓦马头墙,而马头墙高低起伏,连续交错。

5、较灵活的多进院落式布局

一般以天井为中心围合的院落,按功能、规模、地形灵活布置,富有律感。

6、建筑注意细节的修饰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讲究装饰,把雕刻艺术等在祠堂建筑中展现无遗。

明清古祠堂建筑装饰的方法主要是对外檐、内檐、门、窗、柱梁等构件进行巧妙的艺术加工;装饰技法主要是木雕、石雕、灰朔、彩绘等,也有些部分集多种装饰艺术处理,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门窗等建筑构件;表现手法主要是象征、寓意、谐音、符号、文字等。它们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巷人们追求吉祥美满生活观念与生活态度。

明清祠堂建筑的区别:

1从体量上看,明式比较偏矮偏小,清式偏高偏大。

2从屋面上看,明代建筑比较舒缓,有明显的弧度,清代建筑则比较陡直。

屋面有弧度的做法叫'提栈',又称'举折',始于宋代,明代比较普遍。

3从柱础上看,明代多用木鼓礅,少用青石鼓礅。青石鼓礅一般带都有雕刻,内容多见花卉,线条简洁流畅,手法饱满圆润。俗称'青石价沿木鼓礅'就是典型的明代做法。清代多用石鼓礅,材质大多为花岗石,以素面为主,少雕刻。

4从梁架上看,明代一般不用山雾云,要用也比较简洁。清代则多用山雾云,并且大而繁。

5从墙体砌筑方法上看,明代一般为实砌,且多用叠涩砌法,梢间山墙内侧,一般贴有砖细墙裙。清代有实砌,有空斗,也有下实上空混合砌法,但未见有叠涩砌筑的做法,也很少使用砖细墙裙。

6从梁枋、门窗雕刻风格上看,明代简洁流畅,饱满圆润,富有动感。清代繁琐,程式化,缺乏生气。灰塑水作的风格与木作基本一致。

祠堂建筑的'三雕'即木雕、砖雕、石雕,有负载传达信息的任务,有劝谕、认知、教化的作用。明清两代的'三雕'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

如'闻鸡起舞''樵夫晚归'是教育人们勤劳奋发;

'寒窗苦读''状元游街'反映的是读书做官;

“梅花”寓意傲霜斗雪;

“松树”寓意坚强不屈;

竹枝与花瓶组合为'竹报平安';

两只柿子与一只如意相配为'事事如意'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徽州古村落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088)邯郸市峰峰矿区大社镇
徽派四合院
中国传统村落姚村 2古建筑
汝城县朱氏总祠
三雕艺术及徽州古民居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