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律第十三讲~浅谈诗家语(一)
 


主讲老师:青螺

各位友友们好,我们今天简略的谈一点所谓的诗家语。前面几讲简单的介绍了诗的起源,发展,诗的基本布局,诗的炼句,炼字做了最基本的介绍。诗家语,就是指写诗所用的语言特点和方法,使得一首诗,和其它的文体,出现了非常的不同。说诗家语,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其实归纳起来,就这么几个非常突出的特点:1省略;2倒装;3词性活用;4拟人、拟物。当然,说诗家语远不止这些,但最突出的,最重要的,也极具可操作性的,就这么四个方面吧。下面我们一项一项的简略的介绍一下。


一,省略

我们所学的格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文体,一首七律,要求是四联八句,共56个字。这种空间的限制使得我们写诗,必须要能省略的地方就尽量省略,只要不影响诗意的表达就可。关于省略,又分几种不同的情况和操作:

1、对整个事件的省略:

我们写格律诗,有时需要描述一个事件,咏史,怀古,叙事等。因为空间有限,所以,这56个字,对一个事件的描述一定是抽取了最精华的部分来着重写的。而且对这个事件不是简单的报道,还要就事件本身进行反思,议论。比如我们看看这一首晚唐诗人就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写的一篇感慨。之所以选择了七绝,是因为七绝比七律文字少一半,更能体现一个省略事件的过程。

《焚书坑》
唐代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七绝是唐末诗人章碣的一首怀古诗,这首七绝诗当年就引起过时人的关注,因为是议论秦始皇的灭亡的,对晚唐有一定的讽刺性。今年前时,又轰动了起来,是因为一位企业家引用了这首诗在他的微博平台上。可见诗,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政治是分不开的,常常会有些关联,这个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的重点是在写作时,如何能就一个历史重大事件去提炼精髓,然后加以自己的情感抒发,而最后成诗。

竹帛烟销帝业虚,作者在首句用竹帛烟销四个字代指焚书坑儒事件,竹帛,古时的竹简,代指书,意思是所有前人留下的书都被烧了,但后三来了个转折,书销毁了,但秦朝的帝业也虚了,非常精练哦,把一个复杂无比大大事,七个字解完了。关河空锁祖龙居。次句,对前句的帝业虚,做了补充,虚,是因为,祖龙的所居,没能因为函谷关,黄河的险峻,阻挡起义队伍的攻入,一个空字,把原因也一笔带过,不用多字,空字就一目了然了。

坑灰未冷山东乱,第三句一转,既是对空锁的引申,又是一个转折,意思是,焚书坑儒的灰还没冷,山东就乱了,注意,这里用短短七个字,突出了,秦王朝的短暂,两个时间衔接的非常紧密,又把描写的角度转折了一下,所以,尾句自然就把为何会乱,点出来了,因为,刘项原来不读书。你尽管焚书坑儒了,但忘记了,刘邦,和项羽是个不读书的人哦。这首就是个典型的,把一个复杂的事件用四句诗就完全表达了深刻的怀古、咏史的意境。这个就是我想说的对整体事件过程的省略。

类似于这样的诗句,非常的多:比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押尤韵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先看一下首联: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里,作者把一个西晋伐东吴的历史事件,两句写完。再看颔联: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然后,颔联把一个大的战役的具体过程用一个火烧拦江铁锁,然后吴军出城投降的事件写完了。这都是将大事浓缩的省略法。当然还有杜甫的一首七律:


赠田九判官
唐·杜甫 押萧韵 
崆峒使节上九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无意向渔樵。

杜甫的赠田九判官首联: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是描述哥舒翰将军的战功的,首句,将军来了,次句就说敌军投降了。两句简单的概括了整个战役过程。一起一收,介绍了全部。下面我们看看李商隐的一首七律。

令狐八拾遗(绹)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 
唐·李商隐 押微韵
二十中郎未足希,骊驹先自有光辉。
兰亭宴罢方回去,雪夜诗成道韫归。
汉苑风烟吹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
嗟予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矶。

这是一首涉及令狐绹的诗,先看看诗题断句:令狐八拾遗(绹)-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意思是,令狐绹,令狐楚的儿子,现在是拾遗了,已经入仕做官,见招,就是招饮,请李商隐来陪客。裴十四,具体没有更多资料,只知道,是令狐楚的女婿,所以我们能知道宴席中应该有,这么几个人物:令狐绹,裴十四,令狐楚的女儿,也就是,裴十四的妻子,关系得明白,否则理解不了诗句。

二十中郎未足希,骊驹先自有光辉。首联当然得从主客开始,是在夸裴十四,做中郎将时,年仅二十八岁。所以,非常年轻,人人羡之,但李商隐说,未足稀,意思说,咱们这里还有位裴十四哦。骊驹先自有光辉,是以次句承接首句,继续说,裴,如骊驹一般,自有光辉了,出自陌上桑。秦氏女说,你别太自美,我家夫婿,是白马从骊驹,就这么来的。

兰亭宴罢方回去,雪夜诗成道韫归。关键是颔联是我想说的重点,短短两句,把宴会说完了,是对事件描述的省略。颔联的机巧在于,用谢家的典,把三位人物都写进去了,令狐楚比谢安,方回,比令狐绹,谢道韫,比令狐楚的女儿,也就是裴的妻子,裴十四首联比过了。我们来看看如何写宴会的,兰亭宴罢,指兰亭序的那个典,代指此次宴会,方回,是郗愔,字方回,都是和谢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物,比令狐绹。雪夜诗成道韫归。后分句用谢道韫的咏絮代指雪夜诗成,可能是晚宴吧,有雪?这里是说的裴的妻子。未若柳絮因风起,写的是雪。这样,起承两联,把对方主客,欢宴,写完了。

汉苑风烟吹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颈联开始转笔,写对方去哪里,华州,华州就是在华阴县,华山旁,汉苑,是当地的景点,汉宫观,云台,是指云台峰,下面有个穴,有名,据说有人从洞穴中可以出东山,郊扉,指华州郊外。颈联这么写,无非是说裴去的华州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地方,令人向往,为尾联的起意作铺垫。

嗟予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矶。尾联是李商隐真正想表达的,吕尚的钓矶,就在华州附近,磻溪,此取想入仕的意思。前分句临邛渴,指司马相如临邛琴挑卓文君的典,意思是指自己也希望有个好妻子,李商隐小时候很调皮的。

好,关于诗里描述的事件,都是用的疏笔,意思是,把一个复杂的事件用简短几句就说完了。诗,不能啰嗦,这个是关键。


2、主语省略

写诗的时候,由于篇幅有限,能省的,一定得省,比如主语。我们知道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有时需要主谓宾和盘托出,但大多数时候,主语是不需要写的,但要有题目,上下文的呼应,否则会引起混淆。我们先看一首咏物诗:

鹧鸪
郑谷〔唐代〕押齐韵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这首诗通篇没见一个主语,也就是鹧鸪,在诗句里出现,但八句里的主语都是鹧鸪。为何,因为这是咏物诗,题目已经表明是鹧鸪,诗句里,在咏物诗来说,一般不主张破题的。大家注意一下诗句中的描写笔法,都是主语省略,注意,虽然省略,但句子中必须能把主语带进去,这个是关键,否则就不是省略了。需要说一下的是,颈联的游子乍闻,和,佳人才唱的,是鹧鸪曲,是乐府旧曲。再看一首刘长卿的七律: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唐·刘长卿)押阳韵
诏书徵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
阊阖九天通奏籍,华亭一鹤在朝行。
沧洲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
今日却回垂钓处,海鸥相见已高翔。

这是一首送别诗,先题目断句: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意思是,非常贺喜,老朱同志,接到诏书,要去长安做拾遗了,和杜甫的头衔一样。这首诗里,八句都没有主语,但大家一看题目就知道,前六句的主语是,朱拾遗,后二句的主语是刘长卿自己。主语都可以带入句子中。这一点是我们写诗时非常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家看看,因为是送别,前三联六句都是写的老朱,七分句由今日却回,转换了角度,变成写自己了,因为对方走了。再看一首类似的:

早秋寄刘尚书
唐·许浑 押尤韵
天生心识富人侯,将相门中第一流。
旗纛早开擒虎帐,戈鋋初发斩鲸舟。
柳营书号海山暝,菌阁赋诗江树秋。
昨夜雨凉今夜月,笙歌应醉最高楼。

这首是许浑在早秋时,写给朋友刘尚书的诗。因题目中有了主角的名字,所以,前面六句主语全是刘尚书,但七分句,昨夜雨凉今夜月,把视角转到了自己所在地,而尾句又把视角推向了对方的所在。一个应字,体现了,这个是虚笔写法,由此及彼,是猜想。尾联暗用了庾亮楼赏月的典。晋咸和九年(334年),庾亮接任江、荆、豫、益、梁、雍六州都督,领江、荆、豫三州刺史,号征西将军,迁镇武昌。在武昌期间,庾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坦率行已,招集有方,政绩丕著。”被地方誉为典范。

《世说新语·容止》:“庚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这件事后来成了高官与下属关系融洽的典了。庾亮楼也成了官方聚会之所的典。


3、谓语的省略

谓语虽然非常重要,但在诗句里有时是可以省略的,比如,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这是个列锦的句子,是一种特殊的句法,但其实省略的是谓语部分,原意应该是,我出马西郊所见,有西山的白雪,还有附近的三个城防地,有,谓语动词,我家草堂的南面有渡口,有江,还有著名的万里桥。一样的省略。或者说,我出来看到了,什么什么,看到了,就是谓语动词,省略了哦。再看一首稍有不同的谓语省略:

题张氏隐居二首 其一
唐·杜甫 押尤韵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这首是杜甫的第一首七律,首二联说的是自己如何到达对方的家里的。首联说自己一个人在春山里行走,听到了林子中伐木的声音,颔联用了省略,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我在途中遇到了,涧道的馀寒,和经历了冰雪,然后在黄昏时,到达了石门处的林丘。意思是到家了。注意,颔联把路途的经过,细节省略了,只用了,一个经历的历,到达的到,加上途中所经过的物象名词把意思全部表达清楚了。这个就是谓语的省略。再看一首类似的:

腊日
唐·杜甫 押萧韵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这首要注意看尾联,名词一堆,动词就一个字,随,下。是明显的省略了。原意是,我晚上退食,带着皇上的恩赐,从宫里出来了,带了,唇膏,面霜,回家了。再看一首刘禹锡的七律:

同白二十二赠王山人
唐·刘禹锡 押真韵
爱名之世忘名客,多事之时无事身。
古老相传见来久,岁年虽变貌常新。
飞章上达三清路,受箓平交五岳神。
笑听鼕鼕朝暮鼓,只能催得市朝人。

这是一首酬和诗,原玉是白居易写的,刘是唱和,主要看看首联,爱名之世忘名客,多事之时无事身。这个句法比较特殊,前四后三之间是个转折,但省略了谓语动词,在这个大家都爱名声的世界里,你是一位忘名之客;在这个多事的时候,而你是个无事之身。意思是你和大家都不一样,因为你高节,隐逸之人。因为转折意味明显,所以谓语省略了,句子显得非常精练。


4、转折词语的省略

诗句里,经常有句子中的转折词和句子之间的转折词是可以省略的,但从诗意里,或上下句的关联上,可以明显读出来,所以就可以省略了。比如上面的这首的首联,爱名之世忘名客,多事之时无事身。意思就是,正因为你是个忘名之客,所以在这多事之秋,你就可以善保无事之身了。我们写诗,或读诗时,这个关系一定要知道,类似的转折关联词是省略的,一加上,意思马上就清晰了。先看一首简单的: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唐·杜甫 押麻韵
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
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文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

这首首联写的是春景,是乐景,但颔联承接的是转折的,意思是,虽然春景非常美丽,(但是我)自知白发非春事,(所以)且尽芳尊恋物华。这样前一句省略的是与首联之间的转折,后句省略的是与前分句之间的转折。再看一首句子中的转折:

曲江二首 其一
唐·杜甫 押真韵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意一下颈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前四后三之间是有转折的,但转折词都省略了。还原后是这样:(原来辉煌的)江上小堂(如今)巢翡翠,(过去高贵的)花边高冢(如今)卧麒麟。类似这样的转折词的省略,在诗句中非常多见。理解了这种句中转折关系,对我们写作练笔,和理解古人诗句,都是非常有帮助哦。再看一个七律首句的句中转折:

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
唐·刘长卿 押东韵
长安路绝鸟飞通,万里孤云西复东。
旧业已应成茂草,馀生只是任飘蓬。
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此去行持一竿竹,等闲将狎钓渔翁。

看一下首句:长安路绝鸟飞通,万里孤云西复东。首句的意思是说,我所在的江东地区,与长安之间的路已经断绝了,唯有鸟是可以飞通的,前四后三之间,转折。颔联的前后分句之间也是一种转折,意思是,我原来的旧业,现在应该已经荒芜了,所以,我今后的余生,也就只能任飘蓬了。

好了,今天的诗家语浅议,就先这么多,下节课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螺解读李商隐七律(二)
瀛奎律髓49·卷15暮夜类,杜甫七律景语,带有浓厚情感色彩
沧浪诗词学院七律特训班-第五课
铁锁尔《诗词格律》讲解《4》
静社|李商隐《令狐八拾遗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读记
格律诗语法,修辞,布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