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律第二十讲~咏物诗的写作(三)

主讲老师:青螺

我们在咏物诗的写作课上已经完成了两讲,今天是第三讲,将会完成一二讲里还没来得及提到的咏物诗的写法。咏物诗,非常重要,作者有很多,不同的写作手法也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晚唐诗人罗隐和许浑的三首咏物诗,大家认真体会一下和前面提到的几位的不同。

我们先看看罗隐的三首:两首写牡丹的,一首写黄河的,读完了后大家就会知道,其实都是在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感。要理解罗隐的这些咏物诗,得先熟悉一下罗隐这个人: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杭州人,原名横,字昭谏,晚唐末非常有名的诗人,但一生仕途不顺,自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开始的十二三年里,总共参加了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并因此改名罗隐。黄巢之乱后,避居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910年1月)去世。


罗隐有一首比较出名的七绝,读了这首七绝,也基本了解了罗隐的人生有多么的不顺了:

偶题(一题作嘲钟陵妓云英)
唐·罗隐 押真韵
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当初以寒士身分赴举,路过钟陵县(今江西进贤),结识了当地一位漂亮,且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约莫十二年光景他再度落第路过钟陵,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胜感慨。更不料云英一见面却惊诧道:“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罗隐便写了这首诗赠她。这首七绝透露了罗隐一生的悲催和无奈。下面就来读一下这首著名的咏物诗,也是他的一篇代表作,牡丹花:

牡丹花
唐·罗隐  押真韵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首联总领,直述牡丹,但融情颇多。共东风而别有因,其实已经带入了自己,进士第,是春闱,学子们秋入京城行卷,春时考试并发榜,首句即既指牡丹的季节又暗喻自己,故别而有因。次句直扣牡丹来写。绛罗,本指绛色丝绸,此处喻牡丹的花瓣。高卷,指花盛开时高高挺出花瓣翻卷着的形象,是在状物。

这里的“不胜春”,即无比的春色,无比的美丽。这两句是说它好像和东风有着特别的关系,东风一来,它便以绛色丝绸样颜色的花辫,翻卷着高高的开在枝杈的顶端。它妩媚的姿容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真是无比的美丽!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颔联开始就入情了,写意了,注意,这是咏物的不同写法。这里的“解语”,指会说话。“倾国”,指美女。典出《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诗人们常用“倾国倾城”来形容极美丽的女子,手法上称拟人。

前一句说,牡丹要是能说话,果真是“牡丹仙子”,那简直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了;下句更妙,进一层说,就算牡丹无情,不能成为美人,就凭它的美丽的芳姿艳质也能动人了。注意,颔联明写牡丹,实写自己,罗隐一直对自己的才华赞不决口,丝毫不加掩饰,锋芒毕露,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京都的权贵。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颈联开始用反衬手法,这两句中“芍药”、“芙蓉”均为用来陪衬,反衬牡丹的其它两个物象,“君”、“芳尘”皆指所咏之物,牡丹。芍药素有小牡丹之称,若牡丹在群芳中为第一,则芍药为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或以为花之副也。


故这两句说,芍药虽也花大而美,但比之于牡丹,芍药也只是牡丹的亲近侍奉。至于生于水中,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花,虽也端庄素雅,若比之于牡丹就逊色多了,所以,它哪里敢和牡丹比美呢?但它不论生在什么地方,也躲不开和牡丹花的比较。布局上来说,这种手法,称尊题格,好像前面提过,这里再重复一遍。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这里的“韩令”,即是唐元和中的韩弘,罢宣武节度使后,始至长安私第,见有牡丹花,命子斸去,曰:“吾岂效儿女辈耶?”罗隐诗中为牡丹叫屈,故有“辜负秾华”之语。百度里认为这里的“韩令”,即韩愈。误。其实罗隐的意思是,指自己在京城不受人待见,因为自己文采不在任何人之下,而唐时的及第还要有人举荐,所以自己屡试不第,是事出有因的。

一般诗人写咏物诗,都是在咏物的同时,有所寄托。这首罗隐的牡丹巧妙的在诗中,把自己与牡丹花融为一体,物我难分。诗在首二联里,写了牡丹的体态特征,和情趣,颈联用了它物反衬,而在最后两句,则以双关的笔法,把自己的感慨和寄托表达出来。写牡丹超凡脱俗,尽管孤芳自赏,但那种傲岸冷峻的姿态,却更加动人,这正象征了诗人的人格精神;也正体显了诗人不愿为名利而趋炎附势。下面再看他的另外一首牡丹,手法就不一样了。


牡丹
唐·罗隐 押寒韵
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首联就牡丹花初开来切入,意思是,牡丹花在园中蓓蕾初放欲开,然而雾气笼罩着它,似乎难得开大;但即使这样,牡丹的小红蕊,一片粉红,诗人用了一抹来形容这个小花包,十分好看,而带着如檀木一般的浓香味。

这两句是总体上写牡丹的外观的色、香,但诗人又把牡丹置之于自然环境之中,写它给人的直觉印象。它颜色鲜亮,富有光艳,却被一层云气包裹,如轻纱中的美女,更具诱人的魅力。牡丹初放光彩照眼,然而雾气笼罩着它,似乎很难完全绽开,开放的花朵粉红的花瓣包裹着深红的花蕊。这个首联就把牡丹写的妙极!笔法非常的独特。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颔联就把视角完全转换了,从另外的角度来写,这里前句是写瓶中的牡丹;后句是写插在美女鬓上的牡丹。醉眼所见及镜中所映,皆不是牡丹的真实生活环境,在那些富贵公子、千金小姐们看来,这牡丹能在他们的金瓶之中、云鬓之上,真算得“富贵花”、“花中王”了,而实际上,这却并不合于花的本性。写作手法上来看,首联为实,颔联为虚。


对于写物来说,是虚实相生,虚实搭配,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述所咏之物,也是融情的句子。尾字,见,看,意思一样,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状态,这在诗联里是可以的。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颈联就颔联延伸而来,但却宕开了,是一种反衬的笔法,因为,颔联是虚笔,对牡丹来说是人为的环境,而只有当庭,才是真实的,所以始觉春风贵,这一句是写庭院中的牡丹。是说只有种在庭院之中,才能显出它的魅力,竟至使得春风更惬人意,使得牡丹真正显示出它动人的容貌。

颈联后分句,则是写雨中的牡丹。一个“寒”显出了牡丹的严峻刚强的秉性。经一阵雨洗风摇,碧叶更见苍翠,红瓣更见鲜艳,那条条枝茎,也显示出铮铮硬骨。

颈联这两句写出了牡丹的刚强品质与不凡气度。与颔联的两句对比来看,“始”、“方”二字,便透露了诗人一反一正进行比较的用意。这种转折意表达的十分自然。中二联的四句,用的排比法,写牡丹在瓶中、鬓上、庭院、雨里四种情况下的状况,把诗人正反两层意思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种手法是我们要细心体会的。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栏杆。
尾联宕开了,开始用典故人物拟人的手法来进一步的写牡丹了。这里是以美人杨贵妃为喻(杨玉环为女道士时曾号为“太真”)。这两句是写牡丹经过一天日晒,如同娇轻慵懒、弱不禁风的美女。

这里诗人暗用了,李白的清平调三首里的句意: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罗隐这首末两句,其实是扩展了李白诗作的联想范围,使读者从时间的、历史的座标去认识牡丹的美艳绝伦。

此诗写牡丹之美,而不限于花叶的描绘,一方面着眼于牡丹的生活环境,另方面着眼于对它精神气质方面的表现,这二者的结合,使得诗中所写似乎并非纯粹的花,好像还表现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第一联概括地写其给人的直觉,末一联以美人为喻,前后照应。中二联似为排比地写了牡丹的四种生活环境,而实际上是正反两种境遇,细致品味,意蕴无穷,令人想象无限。

从手法上与第一首牡丹完全不同,上一首是把自己的遭遇与牡丹完全融合,相当于我们读过的,杜甫咏的白鹰,是为暗笔;而这一首则是站在诗人的角度观察到的牡丹,类似于杜甫的黑鹰,用的是明笔。读完了罗隐的两首牡丹,我们再看一下黄河。


黄河
唐·罗隐 押庚韵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崙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罗隐的这首不是真要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结合自己的仕途遭遇,抨击和讥讽当时的科举制度。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表达方式,全篇是议论体,但也是就黄河的某些特性来写的,然后借黄河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因为不是怀古或咏史,所以类似于咏物诗,是咏物诗里的一个特类哦。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首联就直扣黄河来写,用的是主语省略法,咏物诗暗笔的通用手法。诗人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混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接着又用“天意难明”四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这里虽然指的是朝廷,但用的暗笔,因为黄河的浑浊,是天意,而难违。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崙便不清。
颔联两句更妙,由首联顺承而来,作者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黄河古来又有九曲之称,如刘禹锡《浪淘沙》词:“九曲黄河万里沙”。诗人巧妙地把黄河的自然九曲,与解通银汉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一句“解通银汉应须曲”,表面上是说黄河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是因为它河道曲折。

可是“银汉”在古人诗词又常用来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说,能够通到皇帝身边去的(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是使用“曲”的手段,即不正当的手段。唐代科举考试,特别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查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靠巴结当权人物的本领,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败的。

再看次句,古人误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所以作者说它“才出昆仑便不清”。这也是有寓意的。“昆仑”同“银汉”一样,是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因为那些被提拔荐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与贵族、大臣私下里勾结,一出手就不干不净,正如黄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混浊了一样。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颈联一转,开始用典故来说事,包含了两个典故。前分句是指汉高祖刘邦,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意思是:要到黄河象衣带那么狭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平坦,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意思是永不失去)。


后分句说的是汉代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据说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地方,看见有个女子正在织布,并送了一颗织机石给张骞,后来回到西蜀,拿这事请教东方朔,说,这个的确是天上物。

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有明显的寓意:上句是说,自从汉高祖大封功臣以来,贵族们就世代簪缨,富贵不绝,好象真要等到黄河细小得象衣带时才肯放手。下句又说,封建贵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他们既然占据了“北斗”,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他们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力了。

由此可见,诗人虽然句句明写黄河,却又是句句都在暗射封建王朝,骂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贴切。这和罗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的痛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尾联宕开,由三千年后来说是,因为传说“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见王嘉《拾遗记·高辛》),所以诗人说,三千年(夸张一下)黄河才澄清一次,谁还能够等得着呢?于是笔锋一转,不无揶揄地说:既然如此,就不劳驾您预告这种好消息了!

换句话说,黄河很难澄清,朝廷上的乌烟瘴气同样也是改变不了的。这是对唐王朝表示绝望的话。此后,罗隐果真回到家乡杭州,在钱镠幕下做官,再不到长安考试了,而很快晚唐也被朱温所灭。

这首诗在写法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第一,诗人拿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这构思就很巧妙;其次,句句紧扣黄河,而又句句别有所指,手法是典型的咏物诗的写法。诗中对唐王朝科举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很有代表性。

下面我们看三首许浑的诗。许浑(788-860),字用晦,润州丹阳县人。晚唐著名诗人,早年仕途不顺,大和六年及第,从当涂县尉,到监察御史,后因病归隐,又再次入仕,做到郢州刺史。晚年归乡,居润州丁卯桥村,一生只写近体格律诗,特别讲究格律,习惯在七律中,于颔联第五字前后互换,人称丁卯体,诗集称丁卯集。我们来看看许浑的三首咏物诗。

对雪
唐·许浑 押庚韵
云度龙山暗绮城,先飞淅沥引轻盈。
素娥冉冉拜瑶阙,皓鹤纷纷朝玉京。
阴岭有风梅艳散,寒林无月桂华生。
剡溪一醉十年事,忽忆棹回天未明。

许浑的这首对雪,就是赏雪,前三联都是就雪来写,尾联起意,这是咏物诗的一种写法,和我们前面讲的不太一样,但也是咏物诗的一种。

云度龙山暗绮城,先飞淅沥引轻盈。
首联从雪前的云开始,龙山,指长安北面的山,绮城,就是指长安城阙,意思是,云过来了,使得长安城慢慢变暗了,此处将一个暗字动词化了,使得长安城变暗了的意思。次句开始写雪开始下了,开始是淅沥的,慢慢变的轻盈了,是写的雪的由小变大的过程。

素娥冉冉拜瑶阙,皓鹤纷纷朝玉京。
颔联继续用素娥,皓鹤,来写雪,突出了一个白字,素娥指月中嫦娥,天上的雪,如素娥拜瑶阙一般,又如皓鹤朝玉京一般,用两个仙人所居地来代指,天,瑶池,或瑶阙,是嫦娥所居,李白写的清平调里就有,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样的句子,是对贵妃的描述。

这里是用素娥来形容雪;玉京是道教的天帝所居,皓鹤朝玉京,和前面拜瑶阙,对仗工整,是对雪逐渐变得大了的描写,是非常特别的描写下雪的句子。

首二联是经典的状物,采取的是逐步描写下雪的过程,写的如梦如幻,非常的优美。从颈联开始,这个过程就开始转了。

阴岭有风梅艳散,寒林无月桂华生。
颈联开始写雪落地后的情景了,用了梅艳,和桂花,来表达。阴岭,是从长安城看终南山的北面,故称阴岭,雪落在树枝上,使得树枝变成了琼枝,如梅花一般,风吹着雪,自然就梅艳散了;


而到了晚上,在树林里,虽然没有月亮,但漫山遍野的雪,给人的感觉是月亮的清晖遍洒了,月光,又称桂华,所以就有了,桂华生了。颈联两句,都是描写的雪下来后的景,但用了动态的写法,非常的巧妙。

剡溪一醉十年事,忽忆棹回天未明。
尾联宕开,用典故说事,抒情来收结。这里的剡溪,用的是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个典,诗人们用的非常的多,是必须要记住的。

王子猷是王羲之的儿子,性格放荡不羁,在一个雪夜醒来,突然想起了老朋友戴安道,便连夜乘舟前往。这已是一个不寻常的举动了。小船行了一个晚上,天亮时到达朋友的门前,他却又掉头回去了,这就更令人莫名惊诧了。但王子猷有自己的说法:只要乘“兴”与“兴”尽了,见不见戴安道已经不重要了。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致、兴趣、兴味行事,不遵循生活的既定规范和常理常情,这是一种非常自由舒展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状态。它不仅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的“魏晋风度”,而且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与魅力。

现在回到这首许浑的诗,许浑之所以用,剡溪一醉十年事,是因为一个可能是十年前确实有过和友人雪夜造访的事,两人还一起聊了几乎一夜,离开时,天未明,但意思是快明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说的自己仕途不顺,来长安考了多年不第,所以有此一叹。这首最大的特点,是前三联写雪,尾联起兴,由雪而忆十年前事,也是一种咏物诗的表达方法。下面再看许浑的另外一首,玩鹤。

郑侍御厅玩鹤
唐·许浑 押歌韵
碧天飞舞下晴莎,金阁瑶池绝网罗。
岩响数声风满树,岸移孤影雪凌波。
缑山去远云霄迥,辽海归迟岁月多。
双翅一开千万里,秖应栖隐恋乔柯。

玩,就是赏的意思,与对子类似,比如古人有玩月,赏月,对酒,对雨,对雪等,都是一个赏玩的意思。这首题为郑侍御厅,应该是友人家里养的鹤,友人是朝中的侍御史。

碧天飞舞下晴莎,金阁瑶池绝网罗。
首联写鹤的所居,环境,提示了,与普通人家的鹤,或野鹤的截然不同。首句,碧天飞舞下晴莎,指这只鹤的活动范围,可以自由的飞,但次句表明了身份的不同,这可是侍御厅里的鹤哦,住在金阁里,瑶池之中,是不用担心猎人的网罗的。

岩响数声风满树,岸移孤影雪凌波。
颔联继续状物,写这只鹤在岩崖树林里乘风飞舞,在水岸边独自梳洗自己的白色的羽毛。把鹤的生活习性描写的惟妙惟肖,很值得我们学习写物的景哦。

缑山去远云霄迥,辽海归迟岁月多。
颈联用典,算是宕开一笔了,从写意的角度来写鹤了。缑山,用的是王子乔驾鹤成仙的地方。据《列仙传》中记载,太子晋喜欢吹笙,声音酷似凤凰鸣唱,仙人浮丘生将他带往嵩山修炼。三十余年之后,一个名叫桓良的人遇见太子晋,太子晋对他说:“请你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与我在缑氏山相会。”到了那一天,太子晋乘坐白鹤出现在缑氏山之颠,可望而不可及,几天之后,太子晋挥手与世人作别,升天而去。许浑这里用这个典是来形容老郑家的这只鹤为主人带来好运的,因为朝中的郎官一级的官员,被称为仙郎,就是因为他们都是驾鹤上班的(微笑);


辽海归迟,用的是另外一个典,据《搜神后记》记载,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这个典一般用来表示怀着思恋家乡的心情久别重归,慨叹故乡依旧,而人世变迁很大。

许浑在颈联里用的这两个典,都是经典的用鹤的典,用王子乔的应该赞这只鹤为朋友老郑带来好运,而辽东鹤的典暗指自己不知何年才能成功,而回家乡。

双翅一开千万里,秖应栖隐恋乔柯。
尾联宕开一笔收结,意思是,鹤啊,本来应该是在千万里天空上展翅飞翔的,应该是自由自在的在林中栖息归隐的,可现在是个笼中鹤,待遇再好,又能如何呢?意在言外,暗指将来自己就是入仕了,还不是一只笼中之鹤吗?下面我们再看一首咏雁的诗。


唐·许浑 押阳韵
万里衔芦别故乡,云飞水宿向潇湘。
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
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
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

这首,许浑是借雁抒发自己的情感。

万里衔芦别故乡,云飞水宿向潇湘。
首联直扣主题雁,衔芦,指大雁南飞时叼着一枝芦苇,是为了防身的,免于猎人的箭伤。别故乡,指北方的故土,指北雁秋时南飞。次句写大雁南飞时,白天在云中翱翔,夜晚在水边留宿,目的地是潇湘,也就是衡阳的回雁峰。

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
颔联紧扣首联的大雁南飞,但角度换了,开始写,孤枕中,高楼里的人,听到了大雁的声音,而垂泪,断肠,这是非常独特的写法,天上的雁,民间的人,融在了一起,是个非常独特的融情句子的写法。

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
颈联的写作角度又换了,转到了空中的雁,细细的描写飞行的状态。太阳出来时,翩翩避日影,有风时,排成一字形状,辛苦哦。

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
尾联把自己的感情完全和大雁融为一体了,大雁年年北飞南度,羽毛都沾着北方的霜雪,其实也是暗指自己不知为何年年的都来回的奔跑,在润州老家和长安之间奔走。这首的布局特点是,首联写雁,泛写的笔法,雁由北向南,颔联转入人听雁声而悲,颈联又转换到大雁,尾联是将人和雁融为一体。

好了,今天的咏物第三讲就到这里,希望大家一起综合回顾一下三讲里提到的例诗,应该熟悉咏物诗如何写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雪》点评
古典诗八五律第四讲
看不透、摸不着!将朦胧美写到了极致的五首诗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板块6
2021备考倒计时古诗文阅读题型专练:古代诗歌阅读系列
【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物象类之动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