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影流沙】课件之十 · 读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天下精舍第101期】


【前言】

        天下精舍,天下人的精舍,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传播国学,教授古诗词的创作。本期推出【水影流沙】课件之十 · 读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由七绝公子提供绘画作品,供大家欣赏分享。



【讲师简介】
        水影流沙,本名林远学,出生于1975年,原四川成都彭州市人,现移居广西南宁市。        

        生性好静,讷于应酬。闲时阅文史,学诗词。喜吟诵《滕王阁序》,仿习骈文数篇,为律诗积下对仗功底。又更习古诗,乐此不辍。好将现代词汇入诗,吟今事,赋今景。


【水影流沙】课件之十


读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天下精舍的诗友们,大家好!

又到了读诗的时间了。上一期,我们读了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诗人钱起的《谷口书斋寄杨补阙》,今天我们读李白的诗。李白我们太熟悉了,为了便于讲解,我还是先把李白的生平贴出来看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我记得第一次读诗,读的是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我发现这两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非常的相似,应该都是“归题法”的章法结构。我们可以复习一下:


这是上一期读的《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

(归题法)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前6句写景、铺垫)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尾联归结题意)


这是在第一次读诗中,读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归题法)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前6句写景、铺垫)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尾联收结、抒情)



读了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我们会发现另外一个李白。为什么呢?


一是,李白也有如此写实、描写景色生动具体的诗。我们印象中的李白,是嫡仙人。他的诗应该是豪放、浪漫;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轻舟已过万重山”“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是李白也有如此格律工整的诗。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长干行》、《月下独酌》等,全是奔放洒脱的古风,自由自在,任意纵横。却发觉还有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样格律、对仗、章法结构规整的律诗。

这首诗从这两方面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李白。

其实,李白格律工整的律诗还有很多,并且也是写景为主,比较写实的。比如这首《送友人入蜀》:


《送友人入蜀》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首诗送友人入蜀之处在秦地,当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


注释:

①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蚕丛:蜀国的开国君王。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

②崎岖:道路不平状。

③山从人面起:人在栈道上走时,紧靠峭壁,山崖好像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

④芳树:开着香花的树木。秦栈: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

⑤升沉:进退升沉,即人在世间的遭遇和命运。

⑥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临别之际,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


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这美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它包含的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 “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最后,“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


尾联忽又翻出题旨:“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因而临别赠言,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


这首诗,风格清新俊逸。诗的中间两联对仗非常精工严整,而且,颔联语意奇险,极言蜀道之难,颈联忽描写纤丽,又道风景可乐,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最后,以议论作结,实现主旨,更富有韵味。

 

那么,这首诗的章法结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一句造意法”的章法结构。

一句造意法:

1、首联上句兴起下句,下句为全篇主题。

2、中二联皆承接首联下句意思。

3、尾联收结。

 


我们来看这首诗。


1、首联上句以赋笔起兴,引出下句“崎岖不易行”。


2、第二联“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就是承接首联下句来写,蜀道的崎岖。


3、那么第三联呢?可能有人会说,第三联没有写崎岖呢,是在写一种优美的景色。其实,我们知道,在写诗的时候,中两联应该在笔法上有所变化,如果中两联的意思、句法、角度等都一样,那么中两联就会给人感觉太平淡、雷同缺少变化。所以,这首诗的中两联就从不同角度来写崎岖。第2联从正面写“崎岖”,这个很清楚。第3联,作者从侧面来写“崎岖”。他的意思是,虽然再这崎岖险恶的蜀道上,还是能看到优美的景色的。


如果这样一理解,就能看出中两联都是围绕第2句来写的了。


4、尾联收结,表达作者的感情。作者似乎在劝慰朋友,蜀道这么崎岖,也有优美的地方,我们的命运,有坎坷,也有美好,那不是正常的吗?没必要去算什么命。

 


接下来,我们再读一首李白的律诗,而且也是“一句造意法”的章法结构。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我们先来看看注释:


①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载:“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②江:长江。

③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④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⑤三山:山名。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⑥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⑦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⑧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白话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对于这首诗,现代的人认为它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是与崔颢的《黄鹤楼》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历代追捧这首诗的人也很多。大家可以到百度搜索一下,上面的赏析非常的详细。这里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贴出来念了,太多了,复制下来好几页。


这首诗应该是写的很好的律诗,但放在李白身上,就有不同看法的评论,给这首诗挑毛病。


例如:

《唐诗成法》:

三、四熟滑庸俗,全不似青莲笔气。五、六住句,然音节不合。结亦浅簿。

 

“三、四熟滑庸俗”,的确单独把第二联拎出来,虽然对仗工整,但也不是什么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句子。五、六句,《唐诗成法》说其音节不合,我认为可能是指“青天外”,与“白鹭洲”对仗不工稳。


最后说它“结亦浅薄”。作者最后表达自己因奸臣当道,而见不到皇帝,不能受到重用,当不成官,而发愁。这与另外一种去世隐居、粪土万户侯等思想是向冲突的。另外结句也稍微直白了一些,所以《唐诗成要》里说它“结亦浅薄”。


看来,李白在历代的评论家哪里,也经常挨板砖的。所以,我们写诗也要不怕挨板砖,多写多练,才能不断提高。

 

这首诗是什么章法结构呢?我认为是和上一首一样,是“一句造意法”。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一句造意法)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前天,我也试着用“一句造意法”写了一首诗,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于欢案有感》水影流沙


一纸文书言不真,(苛刑何处问原因)。

(一句造意法)

荒唐贾语葫芦案,陈旧萧规囹圄身。

殿陛森严施戒律,闾阎质朴守天伦。

公平岂是骇猴术,放纵他人羞母亲。


1、 本诗首联,由上句认为那个判决不好,引出作者想要去探究判重刑的原因。下句是主题句。


2、第2联。上句分析认为原因可能是:像葫芦案那样,法官为维护“四大家族”,而有意偏袒乙方。这里的“四大家族”,可以指警方、放贷公司、催债公司等。如果判于欢无罪,那么警方就有渎职罪的嫌疑。下句分析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当年刑法的规定有疏漏、或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但法官照本宣科,死板硬套而判案。


3、第3联。分析的原因是,殿陛只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他们的理想状态是所有人都是良民、顺民。却不会考虑“闾阎”质朴人之常情,如天伦常情等。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间两联都是承接首联下句“问原因”来写的。所以这首诗的章法就是“一句造意法”。


4、尾联收结。法律追求的是公平正义,不是杀鸡骇猴的那套人治的驭人之术。却纵容了那样不堪的羞辱母亲的行为,表达出本诗的主题。

 

好的,今天和诗友们一起读了李白的两首诗,熟悉了一下律诗写作章法的“一句造意法”,也复习了一下另一种章法结构“归题法”。 希望能对各位诗词朋友在以后欣赏与写作律诗的方面,有一定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的55句经典古诗词,句句惊艳世人!你知道几句呢?
崔颢的“黄鹤楼”并非格律诗,“沧浪诗话”却把它评为唐七律之首,有何根据?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逸闻趣事
崔颢咏《黄鹤楼》,李白不甘示弱,终于两篇杰作比翼齐飞
诗仙李白写诗,平生只有一败,不过虽败犹荣!
最著名的十大“七律唐诗”,美得令人心醉,值得细细赏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