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悦听】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蚕妇 来自诗评万象 05:59


蚕  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那个时代的某些人对商品交易的态度和社会价值观。

 

    诗作首句“昨日入城市”写乡下蚕妇回想起昨日入城卖蚕丝的情景,这一句看似平淡,却于平淡中见真实现出几层含义。所谓“入城”正表明蚕妇的身份是乡下人,也正因为她不常入城,才有了后来见到达官贵人、王孙公子的“遍身罗绮”而大哭的情景。“入”字饱含着蚕妇对收获的渴求和下文“归”字相对,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对比的空间。

 

    次句“归来泪满巾”是叙事兼描写。归来二字紧扣上句,“归来”如何?不是物资上的满载而归,而是“泪满巾”。“泪”字既是在叙事,也是在描写,同时更是在抒情,抒蚕妇心中所感之情,从作用上说,它是全诗的“诗眼”,使全诗顿然蒙上一层强烈的感情色彩。诗人讲一个泪人儿推到读者面前,引发悬念,究竟发生什么事让蚕妇哭得如此伤心,以至于衣服都被泪水沾湿了?这是继前一句平白叙述之后的笔锋一转,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笔,也为读者留下了“泪满巾”的蚕妇形象。

 

    这个悬念和猜想,下二句自然要做出回答:“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同样是叙事,又有描写及抒情的成分,还兼有议论的功能。蚕妇感慨自己日夜辛劳,那轻柔、精美的丝织品,其实就是蚕妇的斑斑血、滴滴汗的结晶,换来的却是贫困与卑下。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两句对比鲜明,显示出了诗人对生活的高度洞察和概括力。劳动为别人创造了财富与尊严,留给自己的却是贫困与卑下。蚕妇的无奈其实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然要遭遇的人的无奈。

 

    本诗采用了因果倒置的布局和含蓄的叙述,较之先因后果的结构安排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诗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见所感都通过蚕妇的自述来表达,真实感人、发人深思。本诗采取了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叙述方式。蚕妇的一身麻衣与达官贵人的绫罗绸缎的直观对比,使这一急剧的反差集中刻画了那个畸形社会的深刻矛盾。以极其通俗简练的笔墨,充分揭示了一个严肃深刻的主题。显示出诗人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视角。

 

    张俞 约公元1039年前后在世,字少愚,号白云先生,今四川益州稗县人,仕途坎坷。张俞继承了由《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诗作情真意切,发人深思。擅长以极其通俗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社会问题。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经典 ● 百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蚕妇宋张俞这首诗的意思
千家诗音画(53)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古诗词课堂】蚕妇16
张俞:《蚕妇》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全诗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