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马大堤前世今身,初公堤歌,一曲黄梅调唱出多少桑落洲人的苦难家史。初公堤歌,最早的黄梅戏曲调。
初公堤

同马大堤曾有一段堤坝的名称叫做初公堤,这段堤坝是清乾隆年间,九江知府初之朴修建的。大堤建成后,四库全书纂修,清代著名书法家翁方纲,就曾以初公堤为题材,创作了初公堤歌。




诗歌

初公堤歌

江州江涨泽所瀦,李翱昔日铭南湖。滨江带湖数十里,浔皖下上楚与吴。长堤蜿蜿亘江浒,波涛日夜喧菰蒲。缮完岁久计不就,督工谁肯抗勤劬。莱阳初公起东海,手挈元气来分符。时合岁稔民气洽,周视湓浦神踟跗。首捐廉俸议倡举,坐见绅士来欢呼。辰秋相度巳春毕,七十昼夜环丁夫。堤横八千四百丈,江水帖妥平如铺。是时春阴倍寒冽,风从北来偃荻芦。同云密霰洒林木,菱楗畚铲纷泥塗。公立堤上冻不避,目营心与众志孚。吏人争趋妇孺集,登登築并陾陾捄。堤成江郭麦已绿,勒石表绩人乐胥。吾闻鄱阳颂召父,韦丹遗爱樊川书。西江陂塘有故事,此堤名与千载伹。浔阳江介控万里,洪波九派朝匡庐。海天一览庾楼上,使君声继白与苏。我诗虽愧白诗后,白苏当日无此图。请续江州水经録,至今此堤犹姓初。

这首诗歌,当初是参考桑落洲地区的黄梅调创作的,是早期的黄梅戏雏形,可以传唱,可惜曲调遗失了,我们今天没办法聆听。由于桑落洲经常溃堤,洪灾导致当地桑落洲人外出乞讨,可是外出乞讨,这样就把黄梅调带到了安庆去。由于桑落洲崩岸,很多桑落洲人附靠黄梅,桑落洲人唱的戏,又被称为黄梅戏。根据《宿松县志》记载:邑境西南(即桑落洲)与黄梅接壤,好演小戏,亦称黄梅戏。

初之朴简介

初之朴(1727-1807年),字怀素,号懋堂,曾任北京城兵马司指挥,南昌知府。其子初彭龄官至工部尚书,兵部尚书。1784年,父子同在江西为官,在此期间,初之朴重建了濂溪书院(今天九江市一中)和桑落洲的初公堤,桑这围垦出来的土地,桑落洲有一部分土地就作为书院的口粮田。后来1804年左右,九江知府方体还把桑落洲开荒土地作为濂溪书院教员的耕地。也正是1784年,初之朴主持修建了初公堤。



段窑地方,南有通江小河,河北俱属蕲州衙地土屯,名许伍,附于梅籍。
因桑落洲于明季年间,坍塌人江,化民贾买蕲衙荒屯,挑基成址,岁纳地稞。顺治十五(1658年)年碑记:内开浔民之买楚产者,自应寄户纳粮向保蕲州卫,军丁收取、代交。乾隆十一年,经九江黄州二府,德化黄梅二县,会勘定界:东至水口港、西至黄梅港、南至小河、北至冯家巷为界,其中一保至四保之地,凡属民,人尽归化管,一切命盗竊逃,以及讼狱等事,俱听化邑查辨。内有蕲军不愿归化者,仍伍长稽查,一切事件仍听梅邑管理。乾隆十三(1748)年立有碑记。乾隆十八年知县高植,会同黄梅县知县薛乘时,查编造册,钤化以梅印信各存一本,属梅、属化,开载分明,保甲稽查,各有责成,即军民事故,分隶化梅按册了然,无相推诿焉。至化民应纳蕲衙地梨,于乾隆十七(1752)年,归黄梅县经征,在梅辖之清江镇漕仓,设櫃征收,彼此称便。自道光年间,坍塌不止,
四界渐入长江,内有居民移迁本乡程家营,买授程姓所管南衙王伏一故屯,新造街市,名兴仁镇,其未迁者仍居段窑。元范德扎诗:桑落洲头秋兴孤、白云远见近迁无。传闻洒吏今年罢,美釀家家得纵沽。国朝知县高植自八里江抵物鹅林诗:东去濒江桑落洲,野田喜见麦初熟。连阡都憶今年雨,五月高原地半浮。


也正是1784年,初之朴主持修建了初公堤。才有了桑落洲大片沃野。


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苏斋,北京大兴人,清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书法与刘墉齐名。历任江西学政,翰林编修,内阁学士。


初公堤:

国朝乾隆四十九(1784)年,士民张锡等呈请借领社谷,息价筑堤,须银伍千馀两,格于例不果行,知府初之朴倡捐创堤,即今土名初公堤。   

       堤自沟口起,至后老坝丁家口止,计长四十三里,共七千九百四十二丈宽,二丈至一丈五尺不等面宽,六尺高或一丈或六七尺不等,各就地势筑之,水患稍平,然宿松管堤二百八丈五尺,又沟之东百馀丈亦属宿松,及蕲州管辖系,各县业户出资,乘时筑固,不在捐创之列,嗣因拢坝沟清水港秀沟三处,春筑秋挖,岁苦纷繁,且屡年冲决,按地捐赀,改建盈管闸以时宣,后之改为石闸艉乃更完固,此虽官为捐,建岁修仍须民力,五十八(1793)年堤溃闸坏,经德化县令俞昌言请项兴修,亦格于例不得行,嘉庆九(1804)年,大水冲溃,知府方体布政局先福捐廉合筑,十八(1813)年江水大涨,堤闸危险,又经知府方体恊同德化县令,鄂乡文炳督率民夫,昼夜抢筑幸未漫决,以后坍涨不时,倾颓又甚(1816)二十一年,知府朱棨履勘请项,亦格于例,于是舆诸父老约按亩出夫,但集民力勿集民钱,各操锄畚通力合作,因饬化湖二邑令会勘,初堤旧址多已随岸崩坍入江,爰自刘家湾老坝起至湖口场止,新建堤九百一十丈,有奇又拢坝月堤及王家湾、王家场等处旧堤亦多残缺,共计三百二十六丈均一一补筑,经始于二十一(1816)年十二月阅四月而工竣。


 

由于初公堤的坍塌,到清代末期,桑落洲人田庐古塚都坍塌入江,百姓流离失所,唱着黄梅戏,到处逃水荒,也正是在这期间,黄梅戏形成,可以说黄梅戏是桑落洲人的苦难家史。

桑落洲义塚

        桑落段窑镇,自明初有义山数出,古塚累累,不可胜计。
       滨江一带,渐次崩坍。咸丰元年,逼近江岸古塚,枯骨半付洪涛。
       有心者目击心伤,集资收捡,迁移仁贵东乡高阜,先是新港孙鹤龄捐山一片。坐落仁贵东乡新港渠萧家坂,买萧姓故屯山。南至公路,北滨江,上齐岭脊,下齐山脚,自咸丰元年至十一年已葬一千七百余塚,并无隙地。复有杨穴镇四知堂捐山一块,坐落栗垅与方姓山毗连,上齐岭脊,下齐山脚,东止方姓山合水沟,西止山埂。已葬一万二千余塚,亦无隙地。又有杨穴镇堤公局捐山一块,亦坐落此垅。上齐岭脊,下齐山脚,东至西计十丈,仅葬枯骸数百塚。现在体仁堂及各处善士集费,收捡连年崩坍坟墓,难以数计。特载义山坐落,以免遗失。俟工竣后,再勒石以记之。《德化县志》

图中密密麻麻的圆点就是坟包。


      桑落洲当时地域很广。万历四年(1576年)潘季驯修桑落洲堤时,就长达七十余里。这个长度也刚好符合洲头到段窑的距离。到明代宰相叶向高(1559-1627年)时代,桑落洲堤还经常崩坏,这点在叶向高的《九江太守邢公生祠记》中有记载。

段窑镇

根据《楚漕江程》记载:北岸为黄梅与江南宿松县之界。西曰小池口、杨家穴,黄梅境。东曰段腰镇、归林司,宿松境。根据《安徽通志》记载:归林滩镇,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旧置巡检司,后裁,今名段窑镇。宿松邑归林滩巡司,国初移此,雍正四年裁。归林,古桑落洲。旧有江口,下通泾江,今塞。根据《长江图说》记载:归林滩,古桑落洲也。我们可以发现,段窑古镇是在两省交界的宿松汇口沿江一带。而今天黄梅刘佐段窑,古代叫做杨穴镇,不是古段窑镇。

太平天国《天国志》记载:林锡保,广西人,东王杨秀清典硝,也是东王心腹,战死于段窑。

曾国藩书信记载:自湖口段窑至黄梅帅宅,不过数十里耳。

1855年,曾国藩被石达开火烧连营,大败亏输,急得想跳八里江。

1857年,曾国藩书信记载:字湖口段窑至黄梅帅宅,不过数十里耳。

曾国藩日记还记载:朱、唐、喻、张俱扎段窑,振字营扎小池中矣。

根据《中兴别记》记载:杨载福率水师护李续宾陆军筑垒官牌夹,下驶贼船于段窑湾。

彭玉麟于当年写下了:桃花岺旧飞红雨,桑落洲新长绿芜。

根据《胡林翼奏议》记载,1857年三月初九,都兴阿命多隆阿攻段窑。毁掉了很多太平军的营垒。后陈玉成带领大军来援助,双方互有死伤。段窑是他们争夺的焦点。

九江的童谣《地名歌》,九江关上扯黄旗,丢落湖广说江西。尖刀迟鱼小池口(小迟口),绿豆煮粥是段窑(断腰)。段窑、湖口者矶洲,手捧香炉望渡口。

       杨穴镇,相当于今天的黄梅县刘佐乡。
       仁贵乡新港,相当于现在的九江市濂溪区新港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仲华 | 乾隆年间的黄梅调《初公堤歌》
黄梅戏_黄梅调《春江月》郭宵珍_潘文格
桑落洲,黄梅戏发源地
黄梅县太白镇史话
她唱一曲黄梅戏歌《黄梅悠悠》怎么都听不够
黄梅戏《黄梅飘香》真是美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