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学《论语》:《子罕篇》大义

​一起学《论语》:《子罕篇》大义

唐文治 文化传统 1周前

一起学《论语》:《子罕篇》大义

 

唐文治曰:《子罕篇》大义——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之不齐,人之性也、质也。言教育而欲齐生徒,不问程度之高下,概以语之,或失之过浅,或失之过深,岂不妄哉?

《述而》《子罕》两篇,同言师范,同言教育,然《述而》篇重在明学派,自修之意多;《子罕》篇重在施教术,督责之意多。《述而》篇大抵为中人以上言,《子罕》篇大抵为中人以下言,读首章而即知之。

孔子未尝不言利与命,至答门弟子问仁尤多,而云“罕言”者,盖末学之士,语以利则志昏,命则迷信,仁则广大则不知所归宿也。“执御”“执射”,务实之至也。“从众”“从下”,“毋意”毋必”,圣人之师范也。不曰“道不在兹”,而曰“文不在兹”,文实而道虚也,文所以载道也,教初学之土先以文也。“少贱多能”“两端必竭”,所以教中材以下者至矣。

呜呼!圣人之道德,不获施于天下,而徒以杏坛设教终,此圣人所深惜也。“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所为三叹也。“子见齐衰”章,师范也。“仰高钻坚”,见道之无穷尽、无方体。然“博文约礼”,则归于实矣,求道者不可迷于所响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见师弟之情至亲也。“美玉待贾”,师范当自尊也。“欲居九夷”,教育无间于种族也。“雅颂得所”,国乐既正,教育之入人者深也。“出入”“哀乐”,教育在家庭社会之间。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天地之所以常存,人心之所以不死者,道在不息而已矣。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以下,所以督责末学者尤至。“惰也”“不惰也”、“进也”“止也”,皆吾自为之也。论颜渊,所以策学者也。“苗而不秀,秀而不实”,“四十、五十而无闻”,老冉冉其将至,没世而名不称,可惧也哉!此大禹惜寸阴,吾辈所以当惜分阴也。然而君子之施教也,用何术乎?必也先定其语乎!“法语之言,能无从乎?巽与之言,能无说乎?说而不绎,从而不改”,虽圣人亦无如之何。人生天地间,同是耳目,同是心思,何为无志而至于此极乎!

“匹夫不可夺志”,军国民之教育也。“何足以臧”,学者进德,不宜自画。“岁寒松柏”“不惑、不忧、不惧”,皆以坚学者求道之心。“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则又明论学者程度之高下,欲令施教术者定其浅深之法。君子之道,不可诬也。《学记》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示以道涂。牵,牵引也。强,勉强之。抑,抑其志意也。开,开其端。达,竟其绪也。皆所以养成学者自治之道。)此三者,皆所以教学者之思。

盖天下之学者,其大患恒在于不思。能教育者,要在善导学者之思。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不思,虽圣人无如之何也。能思而后能由浅以入深,由近以及远也。

故读《子罕》篇又有倒读之法:能思而后能听法语,而后不至于无闻,不至于秀而不实,不至于功亏一篑;能思而后能得博文约礼之教,而后能多才多艺,而后能保斯文之在兹。万能之事,贯以一思,是故文治谓:《论语·子罕》一篇,所以明师范教育之原理;《礼记·学记》一篇,所以示师范教育之入门。


注:本文摘选自唐文治先生《论语大义》,为文化传统平台“一起学《论语》”课程荐读材料,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9年11月28日《论语·子罕第九·1》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朱熹《论语集注》子罕第九
孔子对利、命、仁三者持什么态度?
早课 |《论语》子罕篇第九 04
钱宾四:学籥序目
杨建祥:船山论“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