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凉泉三水阔,值雪一山横——望江县凉泉纪行

黄新德唱的黄梅戏《英台描药》,梁山伯的阴司腔。

甘淑燕唱的龙腔《描药方》,祝英台的阴司腔。

凉泉三湖中的鸟与鱼。

之一:总是家乡好,他人莫与争

诗歌是对山水最好的铭记。这话我确信。

凉泉乡位于望江县腹地,武昌湖、泊湖、岚杆湖镶嵌其两侧,值雪山(又名大阳山)坐落其中,境内山青水秀,地沃物丰。这里有着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山水,她也许不是“长得”最美的,但却是我主观上最爱的。凉泉自称“鱼米之乡”,被认为是黄梅戏的重要支流“望江龙腔”的产生与发展之地。


大年初三,我应邀去凉泉乡政府开了个茶话会,见到各路英雄衣锦还乡,感觉凉泉确实人杰地灵,我以为,报家乡如同“报国”,两者本质相同。我对这些“报乡”的兄弟姐妹们深怀谢意和敬意。

但我不是商人,也不是官人,只是一个自以为的诗人,无以为报。所谓“秀才人情纸半张”,那就为凉泉写首诗吧!因为诗歌是对山水最好的铭记。

印象凉泉

凉泉三水阔,值雪一山横。

湖上归鸿舞,林间野雉鸣。

风光生浩气,鱼米养豪情。

总是家乡好,他人莫与争。

之二:我敬鸡头米,乡官恰似卿

大年初三,在去凉泉的路上,我就想啊,见到乡里的基层领导怎么称呼呢?称呼他们的职务吧,我因为不熟悉还对不上号,那就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一律称为“父母官”。因为他们管着我的父母啊!只是,这样是不是很古董很迂腐很巴结甚至很没有政治水准呢?想到这些基层官员的年龄、资历和职位都比我本人还要“谦虚”,也就释然了,最后竟感到称呼他们为父母官比较“体贴”,也是一种尊重和期望。

望江县暨凉泉乡是我的出生地,我的父母之邦。我曾有幸接触过五任凉泉乡的党委书记,早先是杨勇卫,勤奋而机敏;然后夏结华,勤奋而达观;然后是汪旺年,勤奋而实诚;再后来是李新云,勤奋而宽厚(她是我读初中时我们班“凉生”班长的妹妹,正宗的凉泉土著,记得那年她在凉泉做书记时,她把一大罐子茶叶给了我这个“学兄”,我又给了我父亲,说这是凉泉乡的父母官送的,理当父亲享用。父亲说,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喝上这么好的茶叶,这是国家政策好啊,是乡里的干部好啊!村里的干部也好……在年老的父亲的眼里,这个世界什么都好。至今想来,令我对凉泉乡官还有一种“绿色”的感恩);最近的是现任书记刘秀芳,勤奋而泼辣(今年大年初三在凉泉茶话,会后寒喧时,我对刘秀芳说,一个女人做这个乡里的书记……我话音未落,刘秀芳就说:“我就从没把自己当女人!”此言真是非常“文学”,太见性格了)。

五任书记,虽然在性格和修为上各有千秋,但给我留下了一个共同的印象:勤奋。

黄梅戏《天仙配》里第一场,仙女们一上来就对人间的“渔、樵、耕、读”皆使一赞,陆洪非先生尽往好里说,赞嘛,当然应该如此,他们的酸甜苦辣也并不是剧本所要表达的内容。而我呢,也学陆洪非先生的架式,想赞先生之未赞,我想对“乡官”一赞。搜索枯肠,想找一个合适的中心意象,便想到了“鸡头米”。


鸡头米,即新鲜芡实,芡属睡莲科被子植物。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是药、食兼用的绿色保健食品,据说有健脾益气,固肾涩精之效。鸡头米的果实呈球形,外皮有刺,尖端突起,状如鸡头,表面上看起来很棘手,但内心却是很美好的。这种湖中植物,尽管不具有唯一性,但应算凉泉特产,重要的是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于是有诗:

咏鸡头米致乡官

殷花生刺果,皱叶著贞名。

皮外威风肃,心中实味珍。

人勤因自重,水浅对民诚。

我敬鸡头米,乡官恰似卿。


之三:龙腔在此孕黄梅

望江龙腔,是黄梅戏最重要的源流之一。不好说龙腔就是凉泉龙昆玉父子的创造,但一定与龙氏极相关切,甚至可能追溯到他们的祖宗龙燮。我上初中时,曾经在龙家仓下屋驻队,在那里上课,在那里劳动,在那里知道著名的黄梅戏演员龙甲炳和肖玉珍的名字。因而对龙腔记忆犹深。

龙腔这个事物跟别的事物不同,比如说“鱼米之乡”,那些不够发达的地方,多以此自称之;再比如上文提到的“鸡头米”,虽然是凉泉特产,且盛产,但这种事物在很多地方已经实行规模化种植,人家早已自称“鸡头米之乡”了,想来想去,只有这龙腔,在望江暨凉泉,具有唯一性。因此也应该写一笔。

我曾经听过马兰、韩再芬所唱的黄梅戏折子,甚至黄新德、张辉唱的这个段子也都听过了,我感觉这个唱腔极有艺术感染力,这个阴司腔,要是不能把你的泪水勾下来,除非你是个无情物。但是我总感觉这些黄梅名角儿唱得都太华美太现代了。

直到有一次听到望江黄梅戏剧团的甘淑燕唱的《描药方》(见视频),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腔》的代表曲目而演出的,我忽然感觉甘老师唱的才是正宗,非常质朴,非常感人。真是土戏、苦戏啊!这与我记忆中或者想象中的龙腔十分贴合。于是我就以为这个《描药方》就是龙腔了。直到初三晚间与何立杰、任春松和陈立等兄弟一聊,才知道我的孤陋寡闻。原来望江的黄梅戏都叫龙腔,而不只是阴司腔叫龙腔。

不过我猜想,阴司腔是龙腔对黄梅戏的贡献。

文化学者望江人刘富强先生认为,黄梅调就是望江古代哭丧的调子“亡母调”,“黄梅”是“亡母”二字望江方言的普通话讹译。因为在望江方言中,亡=王=黄的读音。望江方言中“黄衣服”念做“王衣服”,“黄牛”念着“王牛”,王、黄同音念wáng,黄梅调与亡母调用望江方言读出来,几乎一样。在许多黄梅戏传统剧目中,哭的场面唱腔基本上都是阴司腔或采用了阴司腔的元素,最能体现黄梅戏的感染力,所以黄梅戏被称为“苦戏”。我对黄梅戏起源于何处的争议没有兴趣,但我认为刘富强先生的此“一说”不无道理,我判断,黄梅戏中的阴司腔极可能来源于望江龙腔。

以戏词体戏作一“集句戏词”纪念一下龙腔吧!只是戏作,欢迎读友把一些合适的阴司腔唱词增加进去! 

阴司腔里听黄梅,

《描药方》时哭几回。

听过《访友》人落泪,

碑飞墓裂响惊雷。(集自《山伯访友》)

花正红时寒风起,(集自《牛郎织女》)

半为风雨半尘埃。(集自《孟姜女》)

十味药草无一样,(集自《山伯访友》)

几株垂柳一棵槐。(集自《天仙配》)

我只道黄梅戏里多苦水,

却原来苦水打从龙腔来。

又谁信凉泉本是生发地,

龙腔在此孕黄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望江龙腔
品若梅花香在骨---追忆学兄陆洪非先生○宋康年
安庆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写生头条】凉泉:从岚杆湖到太阳山
她唱一曲黄梅戏歌《黄梅悠悠》怎么都听不够
黄梅戏《黄梅飘香》真是美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