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戴震崇实黜虚的治学之道

  戴震,字东原,清代著名思想家、考据学家、哲学家。他治学精深广博,对于文字、音韵、天文、地理、历法、算数等无不精通,对于后来中国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梁启超称他是“前清学者第一人”。戴震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集大成者,与他崇实黜虚的治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窥得端倪。

  踏实勤勉,孜孜不倦,贫而不忧,苦中作乐

  戴震自幼聪明颖悟,勤奋好学。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记载:戴震少年时跟着老师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对于《十三经注疏》中经和注的部分皆能背诵。他治学踏实严谨,精诚进取,一生专情于读书。钱大昕《戴先生震传》中说:戴震在四库全书馆任职时,“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晨夕披检,靡间寒暑”、“悉心耘治,焚膏宵分不倦”。对于有些字义艰涩难明的文章,他也锲而不舍地反复研读,直到把文章理解得彻底通透。戴震家境清贫、生活拮据,但从不以贫为忧,在贫困中笔耕不辍,苦中作乐。在写作《屈原赋注》时,他甚至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每天只能吃少量的面食,却仍然坚持不懈,终于著成大作。当《原善》首篇写就时,他欣喜之情难以言表,吃饭亦觉别有甘味。《周易·困卦·彖》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段玉裁显然认为恩师戴震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由衷地赞美道:“先生之处困而亨如此。”戴震虽天资卓越、博闻强识,但他从不自恃骄狂,而是脚踏实地、敏而好学,一生用功至勤,贫贱不能移其志。他是真正的君子,其勤勉精诚、其志坚行苦,堪为学人之表率。

  追根溯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不图虚名浮利

  戴震做学问“无一字不追问其义”,他认为传闻、众说、空言、孤证皆不足以定是非,只有从多方面广泛搜集资料求证求实,互证之后,方能下定结论。对于某些证据不足的材料则要“阙疑”。他说“传其信,不传其疑,疑则阙,庶几治经不害”。戴震认为要做好学问必须追求“十分之见”。所谓“十分之见”,就是要坚持信而有征,讲求证据充实可靠。要追根溯源,巨细无遗,以使其符合通道而无争议。因此,戴震认为“学贵精不贵博”,他说,“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坚信治学应当秉持“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不以一时之名,亦不期后世之名”的原则。既要不盲从于古圣先贤,敢于创新不泥古;又要坚持立论有根有据,不先入为主,不为浮利虚名而哗众取宠。他曾在答友人的书信中写道,“讲明正道,修辞立诚,以俟后学”,至于他们是否听信,是传扬或是摒弃,是尊崇或者非议,他自己便不去关心了。因此,《清史稿·戴震传》评价他:“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戴震以实事求是为准则,沉潜精研,兼通考据和义理之学,使二者相互为用,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志在闻道,学以致用,匡救时弊,济世安民

  戴震之治学志在闻道,他批评宋明理学家脱离训诂而空谈心性义理,主观臆断,穿凿附会。戴震认为不训诂字义、制度、名物等,便不能通六经、孔孟之语言。语言既不通,道何可得而闻?因此,他批驳宋明理学家“讥训诂之学,轻语言文字”是“欲渡江河而弃舟楫,欲登高而无阶梯也”。而对于考证派,戴震则尖锐地批评道:“皆未志乎闻道,徒株守先儒而信之笃”、“治经之士,莫能综贯”,批判他们钻进故纸堆里为训诂而训诂,脱离现实,舍本逐末,于挽救时弊、经世济民毫无补益。戴震的方法则是将两者统合起来,在坚实的训诂基础之上来求得义理的通达。他认为只有抛弃以上两种不同倾向的脱实向虚,才能最终实现“闻道”的目的。

  戴震欲闻之“道”是实在的,确实可靠的,既关性天义理、又不脱离现世人事的大道。在戴震看来,只有立根于现实才可能推出性天大道。正如段玉裁所说:“先生之治经,凡故训、音声、算数、天文、地理、制度、名物、人事之善恶是非、以及阴阳、气化、道德、性命,莫不究乎考实,盖由考核以通乎性与天道。”而学达性天,通达义理,则又可以更好地指导现世人事。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很多思想中清晰看到。比如戴震研究天文学是为了通晓日月运行和寒暑物候,然后用来指导农人耕作,使不与自然规律相违背,所谓“敬天勤民,重人事也”。关于理欲之辨,他说“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是故欲不可穷,非不可有”,“理者,存乎欲者也”,目的显然在于抨击“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以突破宋明理学对于国人思想的禁锢,从而解放人性。他更将《孟子字义疏证》看作自己最重要的著作,因为此书之作乃是为了“正人心”。他说“今人无论邪正,尽以意见误名之曰理,而祸斯民,故《疏证》不得不作”,表现出高度的挽救时弊、补天济世的情怀。戴震“志在闻道”,目的是要与世相接、匡时济俗。因此,洪榜称戴震“抱经世之才,其论治以富民为本”;章太炎则评价他“专务平恕,为臣民愬上天”。

  戴震是学人的光辉榜样,他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精诚进取、勇于创新,统合考据之学和义理之学,取长补短,最后达到“闻道”的目的,以指导现实的政治、社会和人生。戴震之治学态度、治学方法、治学目的皆崇实而反对虚空,我们不妨将其概括为“崇实黜虚”的治学之道。“崇实黜虚”的治学之道不仅使戴震取得了卓越成就,对于我们当代学术科研的进步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们只有秉承和弘扬这种崇实黜虚、实事求是的实学精神,在科研的道路上踏实勤勉、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林长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玉敏:乾嘉宗师戴震的治学之道
认为乾嘉考据学无义理追求、不谈经世的观点自有其学术史渊源,可谓是清末民初时代背景和学术思潮影响下的产物。时至今日,这些成说仍有影响力。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现代学者开始直面乾嘉学人的著作,考察其中蕴含的
戴震治学闻道
戴逸:吴、皖、扬、浙——清代考据学的四大学派
漆永祥谈乾嘉考据学的得失
叔世硕儒 戴震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