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望江林业六十年

——为老领导代拟的接受记者采访稿

今年,是新中国六十华诞,举国上下洋溢着一片祥和、豪迈的喜庆气氛。六十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一跃成为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强国。六十年来,祖国建设一日千里,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辉煌,举世瞩目。很有幸,今年也是我参加工作六十周年,六十年间,我同全国人民一道参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见证了祖国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别的且不说,就林业的发展变化,即可见一斑。

望江虽然是一个滨江少林县,但望江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林业发展的条件很好,自古而来,粮丰林茂。然而,百年近代,外侮内乱,社会凋敝,民不聊生,根本谈不上发展林业,到建国前夕,全县仅存林木6.7万亩,森林覆被率仅3.3%,时有“翠岭不翠、茶安无茶”之讥。

解放后,党和国家号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林业才得以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林业生产体制,林业建设成效显著。1978年,全县有林地面积达10.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3%增至6.7%;到1983年,全县有林地面积达11.3万亩,林木蓄积量达1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9.1%2008年末,全县有林地面积为22万亩,是1949年的3倍多,林木蓄积达到80多万立方米,林业产值达2亿元。同时,科学营林、依法治林水平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展开。如今,滩涂上、高高的白杨,取代了萧萧芦荻;丛山里、密密的青松,掩盖了累累乱石。

纵观望江林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和五种不同发展模式。

一是文革前的疏林补植封育模式,这期间,总的来说成绩不小,毁林不少。主要做法是国家无偿提供树苗,由社队植树造林,1958年,仅在大北门外的三里塘一地就营造了上千亩果园,当年被评为安庆地区第一个绿化县。五十年代末,还兴办了朝阳庵、红旗、城西、佩山4个林场,至文革前,全县有社队林场17所,经营面积3400多亩。

二是文革期间的社队林场造林模式,这个时期最有影响的就是“杉竹下山、茶叶过江”活动,活动期间,每年育苗2000亩上下,1971年曾育苗2860多亩,每年人工造林23万亩,1973年曾达到4.3万亩,这个成绩在当时动乱的年代是很了不起的。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点是社队林场的蓬勃发展,当时有所谓“造下一片林、留下一班人、办好一个场”的说法,1976年社队林场个数达到863所,专业人员2400多人,经营面积6万多亩。

三是八十年代的集体造林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林业生产关系亟待变革,19813月中央作出了《关于保护森林 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随后,我县在19811983年间开展了林业“三定”工作,通过“三定”,全县所有山林都发了山林权证,全部有林地建立了林业生产责任制,调处山林纠纷194起。林业“三定”为以后林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三定”,出现了大户承包、联户承包等造林形式,但大头还是集体造林,主要做法是:乡村集体造林,国家给予一定的造林补助,秋季组织检查验收,核定钱粮补助数量。这一时期造林,除了杉木、马尾松以外,国外松、水杉、池杉、油桐成了主要造林树种,全县森林数量质量稳步增长。

四是九十年代的工程造林模式。1989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的决定,我县随之开展了大规模的实施“五-八” 规划活动,把植树造林作为工程来实施,实行工程质量管理,相继实施了平原绿化、长江防护林、德援林业、世行贷款造林以及国债长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每年造林过万亩,造林树种以杨树、外松、经果为主,过去的杉木、马尾松几乎没有人工造林,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有力地带动了望江林业的大发展:1991年平原绿化达到部颁标准,跻身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行列;1992年提前两年消灭了宜林荒山;1997年圆满完成了“五-八”绿化任务,实现了绿化望江大地的目标。

五是新世纪的生态林业建设模式,进入新世纪,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空前浓厚,林业悄然发生着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0036月中央再次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同列,这就把生态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一背景下,我县又实施了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兴林抑螺、绿色长廊、湿地保护等一批生态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直接推动了我县林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林农收入,提高了森林质量和营林水平,一方面,一个以成片森林为面,以绿色长廊农田林网为线,以城镇村庄绿化为点的生态网络体系已经覆盖全县;另一方面林业产业也得到很大发展,目前,有木材加工企业80多家,各种加工机械300多台套,年消耗木材6万多立方米,固定资产1.5亿元,从业人员1100多人,年总产值达1.5亿元。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县还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是林业“三定”的延续,也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延伸,到今年春,已全面完成了确权发证工作,发证率达96%。林权改革,促进了森林的规范流转和林业生产要素的聚集,为现代林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十年林业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由低向高、由零碎走向完备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演变过程;也是一个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创业过程。回顾过去,深感自豪;展望未来,信心百倍。未来的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将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儿飞速前进。我们伟大祖国的复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好。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二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淅川营造林合格面积连续9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
民勤治沙
社办林场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工作总结(全文)
情定樟子松,俩树一嫁接,身价倍增,变身成了“摇钱树”!
大生态 大产业 大作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