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刷短视频的孩子,大脑变化惊人:请谨防孩子沉迷“低级快乐”
userphoto

2022.06.04 广东

关注
真正高级的快乐,从不是简单的哈哈大笑,停留于肤浅的感官满足。
而是知识带来力量,爱带来幸福,是精神的丰满与灵魂的富足。
作者 | 哎呀妈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邻居深夜吐槽:
“快被儿子气死了,大周末的不好好学习,只想拿我的手机刷短视频,说啥都不听,藏起来还被他找到。
骂他他就说,我能看为什么他不能看……当妈太失败了,有没有谁家的孩子也这样?”
结果不到半小时,评论区全是各种感同身受。
不得不说,孩子对短视频的沉迷和依赖,已经成了父母头疼的老大难问题。
甚至,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悲剧因此发生:
一位16岁男孩刷短视频受直播博主哄骗,一夜间刷丢了十多万元;
一位10岁女孩刷短视频平台点开不明链接,被骗了5.4万元;
浙江一位6岁男孩模仿短视频特效,自抠眼球以达到“凸眼”效果,结果损坏眼部血管;
.....
一个个悲剧,都在提醒我们:
如今的孩子,正因为短视频失去了大量宝贵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和健康。
所以,请家长务必注意:不要再以任何名义给孩子配手机!
长期沉迷短视频的孩子,大脑受损严重
有人在网上提问:“有哪些东西,孩子千万不能碰?”
高赞回答是:
“孩子千万不能碰的东西之一,就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东西。”
而在一堆能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快感的东西中,短视频位居榜首。
无数大脑还没发育完善、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根本抗拒不了短视频带来的短暂快感,沉迷其中。
真人秀节目《放学后》中的女孩悠悠,每天放学回家必刷半小时短视频。
刚开始还能到点即停,后来愈发沉迷。
饭前两小时不干别的,时间全用来刷平板、刷手机上了。
虽然爸爸试图阻止,但也无济于事。
一旦离开电子产品,悠悠整个人毫无精气神,做什么都兴趣缺缺的模样。
大部分痴迷短视频的孩子,在某种程度已经呈现出“行为上瘾”的症状:
明明知道浪费时间,但就是控制不了无法自拔;
明明已经不碰手机,但一静下心来满脑子都是短视频的画面;
明明刷的时候精神百倍,但放下手机后就十分沮丧颓废。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亚当·阿尔特在讲“行为上瘾”时提到:
“这是一种个体无法抵抗的快感。
虽然短期内可解决心理需求,但长期却会造成严重伤害。”
西雅图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也在研究中发现:
健康的大脑纹路清晰,饱满精神;
而沉迷短视频上瘾的大脑,结构和患有老年痴呆的大脑一样,萎缩严重,感官刺激明显不足。
神经心理学家更是一针见血指出:
“长时间依赖如短视频一类的娱乐活动,短时间内得到的反馈体验或网络娱乐,会改变大脑回路,逐渐使大脑习惯短期体验。
从而导致一些应该慢慢来、奖励不频繁的体验和执行变得困难。”
随着孩子“行为上瘾”,孩子大脑中主观高级思维的前额叶功能退化严重,认知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也受到抑制。
这也是为什么长时间沉迷短视频的孩子很难喜欢上学习,又学不进去的最主要原因。
“沉迷”短视频正在严重损伤着孩子的大脑,家长们千万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短视频,正在毁掉孩子的专注力
曾在网上看到一位高中生的“忏悔”:
自己实在难以抵挡短视频带来的“诱惑”。
本来期末考试不太理想,很想利用假期为自己多“充电”。
但还是忍不住频频拿起手机,短视频一刷就停不下来。
他这番话,道出了许许多多沉迷短视频的孩子的心声。
别看短视频就几分钟,它的“成瘾机制”却伤害孩子的思维,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身边一位从事二十多年职校教育的朋友曾感慨:
现在布置学生课余看一本稍微厚一点的名著,最后能真正成功完成作业的寥寥无几。
这些孩子一到课间,书本都不翻,全把时间花在玩手机、刷小视频上。
其实,很多孩子之所以没办法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或看完一部电影,跟大脑“多巴胺回路”,即“奖赏反馈”有关。
孩子刷短视频时,大脑每隔几秒就有反馈,就有奖赏。
而学习的体验感和刷短视频截然不同。
当孩子已经习惯“大脑快速奖赏”的模式时,他就很难长时间聚焦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上。
更别说要他挑战稍微有点难度的任务。
堂姐家的小儿子就是一个严重的“短视频依赖者”。
原本学习还算不错,可自从上了初二,随着学业压力越来越重,他反倒把大量的课外时间都花在手机上。
在他眼里,刷短视频轻松又有趣,每次拿起手机,仿佛所有的压力都消失了。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成绩却越来越差。
跟他交谈后,发现他并不是不想好好学习。
而是一翻开书本,脑子里总出现乱七八糟的短视频画面,根本没办法专心学习。
短视频吞噬的,不仅是孩子的时间,还有他宝贵的专注力。
短视频,正在破坏孩子的三观
有一次去某家五星好评饭店吃饭,隔壁桌的一个小孩引起了许多在场的人的注意。
她看起来不过八九岁的模样,却穿着大胆成熟,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
同桌的大人在用餐,她拿着自拍神器各种摆pose,对着手机屏幕搔首弄姿,嘴里不停说:
“给你们看看五星好评的饭菜是怎么样的。
我吃一口试试,要是觉得喜欢请一定要打赏哦。”
虽然知道她在录短视频,但她行为背后折射出来的三观令人堪忧。
现在随便打开一个短视频软件,各种鱼龙混杂的内容扑面而来。
(截图来自网络)
尤其一些混乱不堪的短视频传递出来的三观,更是毁人无数。
前段时间,一条主题为“正确迎接老公下班的方式”的短视频火了。
猎奇心重的网友打开一看,却是一个又一个老婆和孩子跪趴“卑躬屈膝”的画面。
(截图来自网络)
甚至还有这种拿孩子当“玩具”的视频:
懵懂无知的孩子,被父母拉在门边上的透明胶带撞得糊里糊涂,丑态百出。
可身边的大人没觉得有什么,只图好玩。
或许在拍视频的人看来,这些都无伤大雅。
但参与拍视频或看视频的孩子呢?
恐怕只会合理化这些做法,甚至还植入一种错误的观念:为了博眼球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儿童教育专家表示:
“过度让孩子沉迷低俗短视频等网络资讯,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和三观的发展大有损害。
孩子会出现冷漠、自私、暴躁、焦虑、抑郁、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为。”
当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接触过多低俗、审丑、畸形价值观的“低级快乐”,葬送的只会是他的前程。
听过不止一位父母抱怨:
“为什么别的孩子自制力那么好,就我的孩子沉迷手机,痴迷短视频?”
这些父母每次问题爆发,就把矛头指向短视频平台、三观没有下限的博主,却很难意识到:
孩子痴迷短视频,恰恰映射出自己的教育缺失。
余杭一位11岁男孩,在一次晚饭后被爸爸“气”到离家出走。
原因是他想刷一会手机,可爸爸却不同意,还当着他的面自顾自地刷短视频、玩游戏。
爸爸的举动彻底寒了他的心,思前想后,他离开家里独自在外呆了整整一晚,不愿再见到爸爸。
也许爸爸拒绝他,是不想让他小小年纪就沉迷短视频。
可这种“教育”毫无说服力,因为连爸爸自己都忍不住沉迷手机,谈什么管好孩子,让孩子自觉远离短视频呢?
李玫瑾教授讲过这样一句话:
“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成年人造成的。
孩子的每种行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一个沉迷短视频的孩子,背后大多站着一对在教育上偷懒的父母。
这些父母从不在乎把手机丢给孩子的后果,甚至纵容孩子把时间都花在短视频上。
他们习惯以“已经把手机设置为青少年模式”“短视频里有很多好的知识让孩子学习”为由把手机扔给孩子,放任不管;
或者是自己不管不顾地玩手机,完全不在意给孩子做了多么错误的表率。
到头来,孩子在虚无的网络世界里愈发空虚、迷茫,他们却表示无能为力。
孩子沉迷短视频,就是父母教育缺失的恶果。
因为归根到底,真正能满足孩子成长需要的,从来都是父母的关注、陪伴和爱。
其实短视频作为科技发展的一大产物,必有它存在的道理。
但对于孩子而言,过早接触这些东西,只会破坏他的成长秩序和正常规律。
父母们是时候重视起来了。
6岁以前——
不要以各种名义让孩子接触手机;就算要用,也要删掉短视频、游戏等手机APP;避免孩子单独使用手机,尽量陪他一起;为孩子找到其他更利于身心健康的替代活动。
6岁以后——
根据孩子学习的需要,让他参与制定看手机的时长、频率;立下规矩,并明确破坏规矩所要承担的后果;确保不影响孩子的睡眠、身体活动和其他必要的健康活动。
此外,父母也要记得培养孩子拥有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引导他把心思放在有意义的活动上。
永远记住,父母是孩子和短视频之间的一堵墙。
只有当父母放下手机,给予孩子全心全意的陪伴和引导,孩子才会有更多成长的空间,拥有走到现实世界的勇气,不断向上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球青少年近视率达新高,预计2050年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将近视!家长苦恼: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沉迷“垃圾快乐”的孩子,大脑严重受损:请警惕孩子世界里的上瘾性行为
孩子玩手机上瘾?不打也不骂,只需这4招就能让孩子乖乖放下手机
孩子玩手机上瘾?美国妈妈用一封信完美解决!
您家如果也有孩子玩手机上瘾问题,请一定要看完视频
一上课他就看见同学爸爸血淋淋地站在门口盯着他…身边的这种“毒”再也不要忽视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