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中伏,一年中最难熬的20天来了,不懂规矩要吃亏!(无论男女都该看看)
userphoto

2022.07.27 广东

关注



作者:云谷师  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今日,中伏!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初伏和末伏固定为10天,而今年的中伏,则较为特殊,为期20天。

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20天里,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精神疲劳、食欲减退。

在这最难熬的日子里,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生活饮食习惯,可能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

今日中伏,从今天开始,把握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养阳驱寒,保持健康,防患未然!不懂规矩要吃亏!为自己和家人转发收藏!

1、初伏:防中暑

初伏是进入酷暑的预告,此时生活主要以防暑降温为主,为养生做准备。

2、末伏:躲老虎

俗话说,“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

末伏的秋老虎更易伤人,这个时候的养生重点在“躲”,不可大量进补,包括秋瓜等寒凉食物也应少吃,避免损伤脾胃。

3、中伏:防疾病

中伏,和头伏末伏的养生中点不同,此时,正处于三伏养生的中间,属于承上启下的转折点20天。

在转折时期,如果吃得不对,做得不对,就很容易出现疲劳无力、饮食无欲等现象,导致免疫力降低,人体健康就可能滑向疾病。

所以,很多“病根”都是三伏天落下的。

比如:中伏高温闷热,雷阵雨又多,容易产生暑湿之气。

一旦不注意,暑湿之气入体,最易亏耗心气,往往会引发苦夏、中暑等。尤其是如老人、小孩、体虚气弱者,更为明显。

 中伏养生三要素 

1

养心

中医在“四季养生”理论中提出,“夏季属火,与心相通。”所以,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1、戒焦躁,心安则身安

《黄帝内经》中说:“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忧愁悲伤等情志不疏,会在体内郁滞,导致身体各种不适。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遇事多笑笑,才是夏季的养生良药。

2、饱睡眠,心静则身康

夏季要睡好子午觉,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中午应午休半小时左右,以顺应自然界的阳盛阴虚,来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3、勤拍手,心畅则气疏

我们人体有十二经络,其中与掌心相连的就有6条。这经络就是气道,能走向五脏六腑。

所以勤拍手,可以刺激经络疏通,推动全身气血顺畅,震阳气,健脾胃,对中老年人增强免疫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2

排寒

《传家宝》记载:“夏三伏极热时,汗要多出,则周身所染风寒湿气,由汗而出,可保一年无病。”

中伏养生,出汗是关键。

夏天寒湿侵体,滞留汗液、容易伤人脾胃,令人头昏身重,四肢无力,导致关节风湿尤其是肩颈酸痛等。

对于女性来说,一旦宫寒,很容易引起痛经、经期紊乱,手脚冰等不适。

所以三伏天,健康出汗,也是一种养生,让汗水携湿而出,能促进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赶跑体内毒素。

1、一次步行:勤出汗

早晚出门散散步,一般40分钟左右,走2~3公里即可。

稍微出出汗,身体会更舒畅。但出汗后不可立即冲凉,可以用温水清洗或毛巾擦干,以免毛孔张开时,骤然受凉致病。

2、一杯热茶:多补钾

中伏天持续的高温,会引起汗液大量流失,导致体内缺钾,引发倦怠无力。而茶叶中有丰富的钾元素,喝杯热茶不仅消暑解渴,还能补充钾盐和水分,帮助消除疲劳。

3、一碗豆汤:祛湿气

中医认为:夏日食豆胜食肉。

豆类中含有的植物纤维,有利于促进人体吸收,帮助我们健脾祛湿。

可以将赤小豆、黑豆、扁豆、绿豆浸泡几个小时后,用小火慢熬至烂,不仅清热解毒、还能消肿下气,养血安神,尤其适合夏季食用。

4、一个动作:排寒气

我们脚上有丰富的穴位和经脉,并且脚心的汗腺也很发达。

所以,夏天多泡脚很容易出汗,而体内的湿寒之气,也就随着汗液排出,帮助我们消除疲劳,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等。

不过,泡脚时间应在15分钟左右,不宜过久。水温也不宜过高,37℃左右即可。

3

降火

夏季火热,中伏又是火上火,因此清火降火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

1、清外火

外界炎热的天气,使人在阳光曝晒下,容易多汗脱水,导致中暑。

所以防外火,首先要尽量避免在最热的时刻出门。如果无法避免,也应准备遮阳帽、防晒衣等适当避暑,防止外火入侵。

在阳光强烈时,可以穿深红色、黑色、藏青色等衣物,对紫外线有较强的阻隔作用。白色虽然凉快但不防晒。

2、清内火

体内阴阳失调,容易引发内热,这就是内火。

夏天内火过旺,会导致心火、肺热等不适。

适合吃些雪梨、苦瓜、西红柿、芹菜等清热降燥湿,甘润生津。

 中伏饮食有三宝 

1

伏面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中伏吃面,也是顺应时节。

热面有利于人体排汗,能帮助我们排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达到“以热制热”的效果。

2

伏姜

很多地方都有吃伏姜,晒伏姜的传统。

盛夏贪凉很容易外热内寒。

所谓:“冬吃蒜,夏吃伏姜”,姜性热,辛辣。

吃点伏姜,不仅开胃解腻,还有助于驱寒排湿,内外均衡,能帮助我们安稳度过难熬的三伏天。

3

伏茄

老话说:“头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南瓜不剥皮。”

茄子是夏季的应季蔬菜,性味苦寒,中伏多吃茄子,不仅清热解暑,也能利湿除热毒,非常适合夏季食用。

 中伏按摩有三穴 

1

劳宫穴:养心安神

位置: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点向的掌心处。

方法:左右手交叉相互按压、揉擦,持续10分钟,每天2-3次即可。

作用:清心热、泻肝火,养心安神。

2

丰隆穴:祛湿化痰

位置: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距胫骨前缘两个手指宽处。

方法:点按3分钟后,顺时针方向揉按5分钟。

作用:丰隆穴属于胃经,又经脾经,对于脾胃调养有帮助,还可除湿祛痰。

3

风池穴:疏风清热

位置:脑后大筋两边,约在耳垂齐平处。

方法:拇指指尖放于穴位,其余四指拢在头部两侧,稍微用力揉掐1分钟,产生酸胀感即可。

作用:清热解表,缓解头痛眩晕。

俗话说,冬病夏治,养在三伏。

抓紧中伏黄金20天,冬病夏治好时节。让我们一起增强体质,养护身心。

愿每一位读者朋友,都能远离病痛,健康无忧一整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难熬的40天,男女都要这样做!避邪气,祛病根~
?2016年的三伏天是40天
初伏如何养生?今年的三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一般年份每伏十天共三十天。”今年的“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一伏,二伏,三伏从什么时候算起呀?计算方法如何?
三伏天是怎么确定的?
2022年入伏时间表(转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