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种心碎的告别,哪个医护没有遇到过?!


导读: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许你从未经历过这种悲伤,但作为医护,几乎每天都遇到……


文:肯·赫尔曼,本文选自《长远看来,我们都已死去!》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已获凤凰联动授权转载


作为一个医生,他亲眼目睹了病人与家属之间的生离死别。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许你从未经历过这种悲伤,但总有一天,我们不得不面对。


在国际重症监护首席专家肯·赫尔曼在ICU护守笔记《长远看来,我们都已死去!》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虽然我是无神论者,但这个故事总是能深深触动我。我不禁幻想,当我看着病人离去时,有一位天使正温柔地拥抱着他,带他重回生前拥有最美丽回忆的地方……


罗斯玛丽转入我负责的病房时,已经时日无多。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为了治疗十二指肠腺癌,她已接受了一连串的手术。


手术后的8周里,问题层出不穷。她的肠道多处破漏,造成腹部积水,并引发了严重感染。医生试图将积水和脓肿引出病人体外,但收效甚微。由于腹内感染,她体内的其他器官也受到了影响。并且,胰腺处的感染和腐烂还殃及一些相距较远的器官。在此情况之下,医院只能使用一些常规重症监护的器材延续罗斯玛丽的生命。但更为棘手的是,病人又出现了痉挛症状。


罗斯玛丽才40多岁,她的丈夫特里比她年长15岁,他们有两个孩子,分别是12岁和14岁的两个男孩。特里很爱他们,不仅是由于父子天性,更因他深爱着他们的母亲,而这两个孩子正是夫妇俩爱的结晶。


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在提到特里时,都充满敬意,语气温煦。在我见到他本人之后发现,特里是一位真正的好人,更是一位好丈夫。他关心妻子,并对每一位看护人员都礼貌有加。仅仅在第一次握手时,你就能感觉得到他的真诚,似乎在向你袒露心扉,而不会因为你是医护人员便讨好你。他是在用握手的方式告诉你:他相信你。


我只能告诉特里,他妻子的生命正在流逝,对此我们无能为力。听到消息后,他说虽然自己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但又怀疑妻子离开后,自己是否能独自抚养两个儿子长大。我对特里说明,第二天,我们可能会停止对罗斯玛丽的治疗,不知他是否愿意让孩子们到医院来,送母亲最后一程。但他的第一反应是摇头。我尊重他的想法,但同时也告诉他,之前有些作为家长的患者愿意选择让孩子在场,因为让孩子们参与这一重要时刻能够对他们产生正面的影响。


第二天一早,特里带着两个小男孩儿,沿走廊向我走来。他们看起来异常整洁:小脸儿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衣服被烫得平平整整。我走向他们,向孩子们讲述母亲的病情,但孩子们对此完全不感兴趣。我转移话题,开始向孩子们打听他们母亲的事,问她是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什么能让她高兴,等等。


我尽量让自己表现出对罗斯玛丽的关心,而不是单纯给家属解释病人的身体状况。在我的努力下,孩子们终于开口告诉我他们母亲生病以前那个家是什么样的。


特里从医生那里回来后,问我方不方便跟他和两个孩子聊聊。他说主治医生已经告诉他,医院对罗斯玛丽的病情已经无能为力,而他需要做的,就是跟重症监护医生谈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该怎么做。我知道这意味着我需要向他们说明怎样停止治疗,还有病人会在什么时候完全丧失生命迹象。


为了引入正题,我再次说明了他们已经知道的所有病情细节,他们只是不知道她将怎样离开、何时离开。对此,我的回答是,她的生命体征在慢慢地消失,死亡,基本可以肯定就是接下来几个小时内的事。


特里早已满脸泪痕,年龄较大的那个孩子也开始小声抽泣。孩子们似乎也了解父亲失去妻子的悲痛,知道他从此以后作为单身父亲的重担。他们看了看父亲,想要消除他的担忧,但自己也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年纪较小的那个男孩表情坚定,直直地盯着前方,时不时地看我两眼。他那黑色的卷发与哥哥的金色直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特里说他想请姐姐把男孩们带回家,自己一个人陪伴妻子。我则鼓励他们三口人一起待在重症监护室,陪伴罗斯玛丽走完她人生最后的旅程。这确实需要勇气,但是我告诉他们,如果罗斯玛丽知道孩子们跟特里在一起,能够相互照顾,也能够分担彼此将要承担的痛苦,一定会感到很安慰。我告诉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们待在这里很常见,也很重要,因为这将帮助孩子们学会应对现在和未来可能会面对的伤害。


此刻,这个小家庭如此彷徨无措。父亲惶然迷失,男孩们又因即将失去母亲而悲痛欲绝。我深吸一口气,向他们缓缓道出那个斯堪的纳维亚传说。我告诉男孩儿们,他们的母亲会被带去那些美好的地方,天使还会向她再现过往的美好记忆。我说,他们如果现在能够跟罗斯玛丽待在一起重温美好回忆,将会对他们的母亲有极大帮助——“只有你们才知道那些幸福美好的时光。”


最小的孩子突然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但他仍然昂着头,双手重重地抓着大腿。然后他们3个人把椅子搬到一起,围成一个小小的圆圈,笨拙地靠在一起,相互安慰。


随后我找了个地方,独自一个人默默哭泣。再回到重症监护室,我看到男孩们和他们的父亲同罗斯玛丽紧紧靠在一起,握着她的手,靠在她的身上,送她离去。


传统的中国人往往知道该怎样走完一生来致敬生命,但却常常忽略了如何在生的沉思中学会观照死亡。


死亡不可逆。也许我们只有放开执念,才能让死去的人安详,让活着的人安心。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家凯恩斯说的,“从长远来看我们都已死去”。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这才是面对死亡该有的姿态吧。


经“凤凰联动”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属要求“无限延长”患者生命,医生该怎么做?
一个社区支持的榜样:世界首例自闭症确诊患者去世
透析室里的故事(3)推着母亲来透析
英国新冠患者濒死,家人含泪道别,医生竟出奇招将其从鬼门关拽回
除夕|地球不爆炸,医院不放假。大年夜的医院是啥样?
风情万种!名画中的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