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园 ‖ 一代国师——邢州刘秉忠兄弟
刘秉忠(1215-1274),名侃,又名子聪,宇仲晦,元初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其父刘润,投蒙古军事统帅木华黎,任都元帅府都统,后改任地方官职。在巨鹿、内丘(均在今河北境内)二县任职时,颇有政绩。

刘秉忠一出生,就随父颠沛流离,13岁时还曾到木华黎都元帅府当人质,饱受苦难。17岁时,刘秉忠被任命为邢台节度使令史。这是一个低微的官职,刘秉忠对此非常不满,潜逃至山中归隐。过了一段时间,当时的高僧虚照禅师派人将他招致天宁寺(今北京市内),削发为僧,法名子聪。因为刘秉忠很有文才,被任命为寺中掌书记,专管佛经等典籍管理。后来,刘秉忠离开天宁寺,云游至云中(今山西大同)南堂寺,在这里做了一名挂单和尚。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还只是一名藩王,正在广泛地收罗天下人才,当时的高僧海云禅师也在其收罗范围之中。海云在去见忽必烈的途中,路过云中南堂寺,听人说刘秉忠博学多才,便邀请他一起去见忽必烈。刘秉忠与忽必烈一见如故,相知恨晚,“就对称旨,屡承顾问”(《元史)卷一五七)。忽必烈对刘秉忠大为欣赏,百般挽留,将其收罗在身边,做了一名高级参谋人员。
此后,刘秉忠即跟随忽必烈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忽必烈绕道云南,以南北夹攻灭亡南宋的战略,据说就是刘秉忠策划的。忽必烈对他言听计从,奉之为国师。在元兵四处攻掠之时,刘秉忠又向忽必烈建言,  “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劝忽必烈制止元兵的屠城行为。以后元兵在攻克拒守的城池后,不再像以前那样进行屠城。从云南到南宋各地,因为刘秉忠的这个建议,  “不妄杀一人”,许许多多的百姓免遭战祸。当然这也加速了元军统一的速度。


忽必烈建国初期,国家大政方针也多是刘秉忠所定,史称:“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良之良法,秉忠采祖宗之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元史》卷一五七)元世祖建元纪年、设立中书省、宜抚司等举措,皆是刘秉忠思想的体现。这时刘秉忠仍以和尚的面貌出现,元人也称他法号“子聪”,号为“聪书记”。
忽必烈政权渐渐稳定,国家一切进入正轨,这时刘秉忠再以和尚的面貌出入左右,颇有不便,于是就赐他光禄大夫之职,并让他娶了大学者窦默的女儿为妻。刘秉忠这时就还了俗,改名为“秉忠”。刘秉忠还俗后,更精心辅佐忽必烈,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市),就是刘秉忠修建的。其他政治措施,如“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等,都是刘秉忠一手主持,堪称元初开国重臣。至元十一年(1274)秋八月暴卒。
刘秉忠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从小就聪明好学,“风骨  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八岁入学,日诵数百言”(《元史》卷一  五七)。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著称,  “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同上)他能全面辅佐忽必烈建国立国,想以上评价也并非全是谀词。
难能可贵的是,刘秉忠自幼到老,都保持好学的本色。他长年吃素,虽然后来还了俗,位极人臣,也不改此志,可见其淡泊。他平时也经常写诗作为消遣,闲暇之时,多有吟咏,诗风“萧散闲淡”(《元史》卷一五七)。他自号为“藏春散人”,可以反映他的志向。

 
刘秉忠有文集十卷传世。以他的博学多才,应该有更多的作品问世,可惜他一生大多从政,无暇顾及。
刘秉忠有个弟弟叫刘秉恕,字长卿,也是自幼酷爱读书。他曾向大学者刘肃学习《易》学,同时也很精通理学,是刘家的一位博学之士,后来官至平阳总管(今浙江境内)。 
主要参考文献
《元史》,中华书局标点本。‍

阅读链接

张英杰、田园 ‖ 文化豪族——北宋饶阳李昉世家

张英杰:家世儒学——容城刘秉善刘因祖孙

京畿学堂公众号

来稿请投523090170@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代大开元寺
读史小记:年龄最大公务员的成功之道
17南宋四大道场第三篇钓鱼城
忽必烈灭宋战后之政局
他是全能型古代政治家,通晓儒释道,还精于易学、建筑、术数等
《南乡子·憔悴寄西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