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征 ‖ 太原杨氏——杨业及其子孙

自麟州杨氏一族派分出来的太原杨氏,其始祖为杨业。

杨业是杨信的长子、杨重勋的哥哥。他原名崇贵,生于河曲老家。幼年随父亲转战晋西北,抗御契丹及契丹的奴才石敬瑭。在离石、临县一带驻屯时,迎娶了府州折德扆的女儿折太君,以后又随父亲渡黄河西据麟州。后周初年,应北汉皇帝刘崇之召,赴太原任职,避汉帝刘崇讳,改名重贵。刘崇为表示对他的爱重,赐宗姓为刘,改其名为继业,使与诸孙排行,是为刘继业。

清人吴任臣辑《十国春秋》,谓赐杨继业姓名为刘继业的是睿宗,并说使他“比于诸子”。睿宗是刘钧的庙号,刘钧是刘崇的儿子,他在刘崇建国太原时,才廿三岁,比杨业大不了几岁,使杨业“比于诸子”不合情理。且于时刘崇尚在,赐姓改名也不当出自还是太子的刘钧。所以当以《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说“世祖遂更赐以姓名”为是。世祖是刘崇的庙号。刘崇时,北汉将官有刘继钦、刘继文者,皆刘崇族孙一辈,又有收为族孙的原燕王刘守光的儿子,改名曰刘继颐。刘崇之赐杨业姓名刘继业,就是让他与这些养孙为比而类同于刘继顋。正因为如此,以后刘钧因无子而收养外甥薛氏、何氏为养子时,也分别名他们为刘继恩、刘继元、刘继忠。

杨业在北汉供职共达廿九年,屡立战功,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征太原,他“建策乞降,”与北汉君臣一同归宋。太宗复其姓,令只名业,从此史书即称他为杨业。而时人如司马光、欧阳修等,则仍习惯地称他旧名曰“继业”曾巩《隆平集》等称他为杨邺或杨继邺,乃是误书

杨业归宋以前,防守晋北边防,任建雄军节度使多年。唐及五代,节度使例加中书令虚衔。杨业死后,宋廷也曾追赠他为太尉、中书令——太尉古为三公之一,中书令是宰相衔,宋时均用以封赠勋臣。中书令,尊称曰“令公”,所以杨业也被时人尊称“杨令公”或“老令公”。

杨业在宋久任并州驻泊兵马都部署。都部署这官号后来避英宗赵曙讳,改称“都总管”,或曰“大总管”。而当时杨业又有“无敌将军”的美名,所以戏曲小说上又多称他作“金刀无敌大总管”,或“杨无敌”。

杨业应召入太原供职不久,父亲杨信归附后周,杨氏一族分居两国,从此杨业及其妻折太君即落籍太原。杨业归宋后,主要从事攻打和防御契丹的战争,前后又历八年,于雍熙三年死于北伐之役。

杨业和他的妻子折太君共生了几个儿子,史书记载颇有歧异,计得四说:

(一)《东都事略》杨业传说:

“业有子延昭。”

延昭之外,是否还有,未提。欧阳修《杨琪墓志》与此相同。

(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廿七说:

“(业战殁后)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朗等五人

是五人,只延朗一人具名,其余叫什么,不知。

(三)《宋史》杨业传说:

“业既殁,其子延玉亦殁焉。朝廷录其予供奉官延昭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環,延贵、延彬为殿直”。

是七人,延玉排第几不明。《十国春秋》同此,唯延環作延环,微有不同。

(四)《烬余录》说:

“(业殁时),长子渊平随殉,次子延浦、三子延训官供奉,四子延环、五子延贵并官殿直,六子延昭以平朔方功,加保州刺史,七子延彬屡有功,并受团练使”。

《烬余录》作者徐大焯,虽生于宋末,去杨家较《宋史》编者为近,而其所纪,则多得自传闻,如关于杨业七子之名及行次,即据自南宋话本。将杨业长子延昭,列为六子,而将渊平(应为延玉)列为长子,说杨延昭有“平朔方功”等等,也都是援自话本的错误。南宋话本是讲史艺人所用的底稿大纲,是“半实半虚”的文艺作品。《烬余录》引用其说,不能与史传如《宋史》之类争审,可以不论。那么,同作为史书的《宋史》、《东都事略》、《十国春秋》、《续资治通鉴长编》、《杨琪墓志》等等,为什么也其说不同呢?它们所列杨业的儿子,有的只说了一个,有的说了五个,有的又说七个,而且连仅仅同录的有名字的一个,也不一样,有的称他延朗,有的称他延昭。其中那一种说法更可信呢?

从撰著时间上看,《杨琪墓志》、《隆平集》属于北宋,其作者欧阳修、曾巩是与杨延昭同时的人。《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作者王偁、李焘,是南宋人,也较《宋史》成书的时间为早。这数者可信的程度,似当比《宋史》为大。实际上不然。《宋史》虽编成于元人之手,其原文则是宋朝所修的国史实录。卷帙浩繁的这部史书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书刊刻,并且由于补缀和修剪不遑,漏略、重复甚多,就是仓卒编缀的元人依靠成稿的缘故。从这一点来看,后成书的《宋史》杨业传,比叙杨业行事的其他书史更为近实。如杨延昭本名延朗,因避讳早在真宗时代即已改名,《续资治通鉴长编》仍名之曰延朗,就是作者疏略,纪述不及《宋史》信实的一点小小的证据。

因此,根据这种理由,笔者以为关于杨业儿子的数目、名字和行次,视《宋史》为准,应当说是可靠的。

杨业和他的夫人折氏,不可能“乾炒”地生这么七个儿子而不生一个女儿。不过封建时代女人没有政治地位,即使是达官贵人的夫人小姐,倘不是有特别的情况,史书也是不会记载的。戏曲小说上讲杨业有女八姐九妹等等,尽管无据,却也不能说悖于情理。

杨延昭诸兄弟除延玉早年战死朔州以外,其余五人也曾作供奉,殿直一类的官。《烬余录》说最小的一个杨延彬曾作过团练使,戏曲小说称“五郎为僧”,其余诸人或战死沙场,或陷于敌国,则属附会。代州即今雁门山南地区,是杨业久屯的地方——他在北汉任建雄节度使,是在代州,他在北宋任并州驻泊兵马都部署,兼判郑州、代州,也住在代州,总时间先后不下廿年。他在代州兴置庄田,举族而居,从而使这地方成为他的家乡,其子孙不得志于朝廷,或出家于代州辖下的五台山,或归隐此家乡,是宁可信其有而不当信其无的。代州辖县繁峙、崞县,代县、原平、宁武,故《繁峙县志》记载说,“宋殿直杨延彬墓在杨兴铺,俗名七郎坟”。而杨氏后人如杨宗闵《宋史》称为崞县人。直到今日,原平、代县仍有自称杨氏后裔、保有杨氏族谱的杨姓之族。

杨延昭之负盛名,是在宋真宗时代。宰相寇准、侍郎钱若水,以及真宗、仁宗等都曾称道之。他死于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说,有子三人,但名字未录。《宋史》本传只记了一个文广,《隆平集》杨延昭传称:“(延昭既卒),诏录其子传永、德政,文广,似乎是有传永、德政、文广三人。而《宋史》称“文广字仲容”,仲者,中也,文广既为中子,则当除去传永、德政两个哥哥之外,尚应有第弟若干。明大学士宋濂作《杨氏家传》说,杨延昭尚有一个名叫“充广”的儿子,这个充广应当就是文广的弟弟。如此说来,杨延昭的儿子至少有四人。这四个人中杨文广《宋史》有传,《杨氏家传》中只说了杨充广曾奉使出巡广西贵州,除此之外,传永、德政的行事完全不见记载,这是由于他们没有什么事功可纪的缘故。

另据《烬余录》称,“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观察”,并说他曾参加“平南”、“平西”和防辽战争。照这个说法,好象杨延昭还有一个名叫宗保的儿子。明人王世贞的《委宛余论》卷六又说宗保是杨文广的父亲。其实官同州观察的,正是杨文广,平南、平西、防辽也正是杨文广的行事,据此而言,杨文广与杨宗保并非两人,更非父子。徐大焯和王世贞说皆取自话本以至小说,不能据此怀疑史书。代州的杨氏族谱中,杨延昭侄辈多以“宗”字排行,如宗闵,宗勉、宗政之类,倘有杨宗保其人,便可能是杨文广的别名。

杨文广死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他有没有有儿子,没有记载。自此以后,杨氏太原这一支便不显于世。《水浒传》上的梁山泊好汉杨志(绰号青面兽)和《说岳》上的杨再兴,作者都说他们是杨业后裔。因为据《水浒传》十二回杨志说:“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说岳》七回牛皋大相国寺听评话一节,杨再兴也自称是《金枪倒马传》中的杨令公后人。

这两个人是历史上实有的:杨再兴是南宋时代大将岳飞的部将,杨志作为“招安巨寇”曾在北宋宜和四年隶童贯征辽,为选锋将军,后从种师中援太原,与金军作战,兵败于盂县,不知所终。但由于只是小说称他们为杨业裔孙,是否如此,无可查考,可以不计,而活跃于历史的杨业后裔则确不乏其人,那就是代州杨氏和播州杨氏。

阅读链接:

常征 ‖ 清代“杨家将”小说、曲艺和戏剧

常征 ‖ “杨家将”长篇小说

常征 ‖ 元明时代的“杨家将”戏曲

      常征 ‖ 宋金时代的“杨家将”故事

      胡小伟 ‖ 说不完的“杨家将”

      燕亢生:「幽燕杨家将」孟良——喜剧中的悲壮

      顾全芳:「幽燕杨家将」杨家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杨林:「幽燕杨家将」永清县杨家将传说的调查与研究

      燕亢生:「幽燕杨家将」穆桂英——我国古代巾帼英杰的优秀范型

     燕亢生:「幽燕杨家将」从天而降杨宗保

     燕亢生:「幽燕杨家将」杨六郎到底算老几?

      燕亢生:「幽燕杨家将」漫说佘太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家将真相揭秘
历史上的杨延昭有多牛,八场恶战无一失利,辽军畏之如虎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连载157---158) | 高天流云A |
三命星案:北宋名将杨令公杨业八字是真的吗?
杨家将历史介绍
北宋边境之五代麟州杨家将的生存策略,还原真实的古代边境家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