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丝万缕家乡情 蒂尕字汉阳

 
    家母的老家在武汉市黄陂区的道士店,这里,原本极平常的贫瘠黄土地,没成想,会成为誉满三镇,乃至全国的“武汉天河国际空港”。

    远近的山岚、清澈小河、平静的黄花涝、简陋的农舍,这一普通的江南村庄,随着机场的落成,和使用随之变化。这里的变化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飞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千百年来的宁静,宏伟壮观的航站楼,明亮的灯塔,笔直的跑道......,这些现代化的建筑,服务于每天南来北往的客人。天河镇的居民的生活,也随着早班飞机的升空,末班航线的降落,而改变。以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远望青山映绿水,棉田稻谷两黄堆。

秋来油花黄遍地,荷藕鱼戏大年1齐。

 

    《春秋左氏转》上有这样一句话:“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就是说,国家兴盛,在于把人民当作自己的伤口,倍加呵护关心体恤,这是国家的福祉所在。国家衰亡则于,没把百姓当回事,视如泥土。

     看得出,这里人们生活比较清苦,遇上灾荒年,田少人多地黄陂人,值得背井离乡外出谋生。俗话说无陂不成镇,可见黄陂外出人之多,达到引以为荣的地步。

     几百年来,这里一直居住着,范仲淹的一支后裔。范家人历来重视教育,深知教育对孩子、家庭、社稷、国家的重要性,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家族的明天和希望。

 

农舍鸡鸣书声响,细娃腹中文章存。

河滩沙盘习大字,乡间破屋状元郎。

 

    从这首打油诗中,不难看出,范氏后裔们是如何尊师重教,注意抓孩童传统教育的情景。

    这里要简单讲一下黄陂(县):黄陂这个地域名,仅从字面上就能知道,这里的土地不光颜色泛黄贫瘠,还另有与众不同之处。仅从这个“陂”字来讲,“陂”泛指土堆、小坡、小丘、斜坡、水塘土坡......;则“皮”字指的是动物(毛)皮,如在“皮”字左边加个耳朵(偏旁),其意竟成-有着弹性起伏和隆起的土地。一个富有弹性起伏,隆起的土地,其贫瘠状可想而知。直言不讳地讲,当地的土地,那是晴天黄土一把抓,雨天泞泥合泥巴。这种土质很难含住水,庄稼完全靠天收。当然,用上先进的滴灌技术,其情景就大不一样,可叹,还未发展到那一步。就在这样穷乡僻壤的土地上,近百年来,很走出机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范氏三龙”就是杰出的代表。历史人物的出现,使这块贫瘠土地披上神秘外衣,让人迷惑不解、、思量、揣摩十万个为什么?

    先贤祖宗们的光环,没能庇护到后裔居住的这块家园,在城镇发展的变迁中,被拆迁的命运照样未能幸免。宗亲对拆迁、新居地,曾在诸多疑惑和不解,范正泽(1988年)所写下的疑虑,很能说明问题:

 

庐舍祠塋何处寻,余年他日故园心。

组先出土孙离土,白骨青燐泪满襟。

 

   上面这首诗,就是黄陂宗亲,当年疑惑、迷茫、惆怅的真实写照。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往祖上遗传下的基业、村舍、家园、农田,均以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现代化机场建筑、飞机的轰鸣、快速的生活节奏,代替不了对往事的回忆,人们从墙角缝隙,路边、空地,花坛中、花卉间,那些没被水泥遮盖的黄色土地上、仍能看到非常熟悉:雨天稀浆泥、久旱割鞋底,奇特黄色的粘土,均能勾起对家乡的回忆。不曾忘怀的乡土气息,小伙伴们嬉戏的田坝、树林,读书声绕梁的课堂、充满温馨的村舍家庭,上述等等一切,将永远铭刻在黄陂人的心里。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永远抹不掉的气息,那怕水泥建筑码得再高、再厚,现代装饰再绚丽,空气清馨剂喷洒得再多,掩盖不住黄陂人对家乡的情感,只要上前一嗅,准能闻出那股铭刻心中的气息。

    年,听式贤侄哥在电话中说,飞机场又要修建新的航站楼,新的一波拆迁再次席卷而来,很快波及到村舍、坟地。他现在所住的房屋、街道,均无一幸免。就连1990年所建的天河新街,也在这次拆迁中。道士店的宗亲再次搬迁到天河镇,面临崭新的城镇是的生活,告别千百年来农耕而食,鸡鸣而起的田园生活。就连史悠久的“培本小学”(即培养本地人才之意),也逃脱不了拆迁的命运。“培本小学”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临时国会主席范熙壬带领宗亲修建的。当初规模不大,校舍简陋,1946年暑期扩建翻修,成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学校。“培本小学”在武汉教育界知名度较高,培养出无数的由出席的黄陂伢。“培本小学”后更名为“联航小学”。电话中还特意说道:“联航小学没了,往后伢们上学就远了,要跑到天河中心小学去。”

    家母虽然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对故土家乡、亲朋好友的眷念别无二样。先人后己的秉性,使其总爱替别人作想。乐善好施的她,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抽出10%支助家乡学校建设。对家乡的思念,随同岁月剧增。

   上前年四月间,家母要我推着她,坐着轮椅回去的。她说趁自己还能走动,回去看看,看看那里的乡亲、朋友,看看外公缔造的"培本小学",还想看看那片,生息繁衍范氏家族的土地。原本和宗亲们说好,第二年还要回去,哪知,天不假人,竟成了家母最后一次(回乡)。

    那天,年逾九十六岁的家母,不顾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她执意要去探望黄陂区老年大学的同学们,探望黄陂区文联的新老朋友,探望思念的乡亲们。她硬是坐着轮椅,乘班车回黄陂县的。

    在回黄陂的前半个月,家母就在家期盼,盼望梅雨快过,能出现一个较好的晴朗天气。

    那天天刚放晴,家母就催促着我和阿姨,尽快推她回黄陂看看。记得去的那天,我们做了周全的打算,准备了路上所需的一切,推着轮椅,乘电梯下楼,面对住宅前三四步台阶,我一步一退地顺着台阶,平稳将轮椅上的家母推到马路上。我叫阿姨在路边照看好家母,我去拦车,哪知,足足拦下了五六部车,均因后备箱内有煤气罎,没法放进轮椅而拒载。时间一分一分过去,眼看出门一过一小时,既然没法找到合适的的士,那干脆就乘轻轨到新荣村客运站,搭班车去。从轻轨到新荣村还算方便顺利,下轻轨后走了一小段路,上问询处一打听,很快就坐上到黄陂的班车。市郊班车中,那狭小的座位,忽开忽停颠簸的驾驶方法,让家母遭了不少的罪。要不是阿姨用劲将家母抱住,说不准在哪趟突停中会磕碰着。

    一路就这样艰难地扶着推着家母,一连转了三趟车,并在黄陂县城,还故了一辆的士,拖着轮椅四处找人。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家母的一再坚持,和吴方法校长电话通知下,终于见到家母所想见到的所有人。久违之人相见的话语,亲切、温馨。欢聚时间总是白驹过隙,分别时,彼此勉励保重,并约好来年再见。

    回来时,天河小学和黄陂区老年大学,争着派车送家母回家,均一一被家母婉言谢绝。我们三人照旧原路返回。在回来的路上,家母还不止一次说道:“等明年开春,我还要到天河镇去看看,到那时,天河镇会修得更好,宗亲们才会住得安逸......。”

 

期盼雨霁太阳红,赶早起身看四兄2。

年迈体弱何所惧,璀璨余热晚霞红。

 

    说起"四兄"-范四桥,在这里还有段故事:在黄陂道士店(如今这里成了武汉天河机场,田园、村舍已不复存在),有一范姓人家,家中的第四个儿子名叫范四,从小聪明好学,喜文舞墨样样行。一天去省城赶考,路过一个小港,在乘坐小木舟时,不小心将一串铜钱掉入港中,船手用竹槁打捞一阵没捞着,好在范四带的盘缠还有,于是又急着赶往省城。数日范四返乡,又经过这条港,只见滩上一鱼贩在叫卖着打捞的鱼,只有一条大肚的鲤鱼没有被人买去,鱼贩让范四买下,范四也觉得奇怪,这条鱼怎么这大的肚子,经过讨价还价的,范四买下了这条大肚子鱼,回到家中剖开鱼肚,只见里面有一串铜钱,他数了数,正是他赴省城赶考时掉入港中的铜钱。随后,范四用这钱请来乡亲,在港上撘建了一个小木桥,方便了过往的行人,人们称这个小木桥为“范四桥”。 

 
注:1.大年,指好的丰收年景。

       2.四兄,指家乡的范四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千丝万缕家乡情 禺草号汉阳
追忆父亲
邵阳名医罗义云:刚正不阿扬医道,大胆创新带头行
路过村舍
吹风价4.5万-4.9万/㎡,引入方所,今日开盘!黄埔这个新盘,能靠逼格取胜?
家母两周年祭二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