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味强调临帖是一种误导


书法人相互交谈,经常能够听到临帖的议论,诸如“临得少”、“继续临”、“临的要像”等会脱口而出。当继续追问临什么帖、临谁的帖时,总会有共同的答案:“喜欢谁的就临谁的”。这种是是而非又不置可否的回答,犹如一盆雾水,让人分不清东西南北。学习书法应该临帖,是古往今来的经验之谈。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推动书法发展的动力源是什么。

如果说数千年来,书法以识读和记事为前目的的书写,那么规范严整是前提,即使是民间快速书写的行草书也是以容易识读为前提的。眼下,我们所能够见到的古代书法真迹,绝大多因实用而流传。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然途径,否则,就可能被讥笑为旁门左道。今天,电脑复制成为文字交流的主要工具,徒手书写已完全被审美所取代,摹仿已不可避免地违背艺术规律,书法创作还一味强调临帖,既不合时宜也不能全盘照搬。

临帖的目的,是学习别人的用笔和结字,书法创作渴求的是自己的书写语言,目的不同方法就会南辕北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书法专业报刊的临帖感言,内容千篇一律,方法大同小异。临帖作为方法深深扎根于历代书法人的头脑之中,众说附会,缺乏深究,一问三不知的现象时有发生。

现实的教训令人痛心,静下心来看看我们的书坛,也都毫无例外地从临帖中走来,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绝大多数不是重复古人,就是重复自己,真正有点创意的属凤毛麟角。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都是临帖惹的祸。

汉字的实用书写,其实非常简单,每个笔画有入笔、出笔和入出之间的运行,入笔有方圆和不方不圆之分,出笔可能不规则的多一些,中段运行有提有按会出现粗细,毛笔运动过程的提按比较复杂,需要强大的控笔能力。

所以,学习书法,首先是提高控笔能力。没有控笔能力,挺不住笔毫,提不起按不下,点画没有力度,就会失去生命意味和个性风格。其次是提高用笔能力。笔锋运动时如何摆动、提按、顿挫、留驻,是通过对众多书体的研究感悟得来的,仅限于某家某体,就会出现不能出帖或离开帖就不会写字的现象。第三是提高结字能力。结字虽有一定之规,但不能局限于既有成见,字形可大可小、可方可圆,点画可长可短、可粗可细,创变的空间很大。

明确写字需要的能力之后,面对的就是临帖问题?是通过临帖练笔力还是找用笔和结字。假如练笔力,长期临一种帖,可能笔力有所增长,但痼癖习惯也会随之产生;假如找感觉,每种帖的感觉都不一样,固守一帖,感觉只能是一个人的;假如学用笔,每种帖的用笔差别不大,即使有差别也很微小;假如学结字,汉字结构的基本规律人人皆知。

再说汉字书写不是在书体急剧转换时期,用笔和结字不会产生大的变化。篆到隶、隶到楷的转变,用笔和结字的变化可能大一些,同一字体内部的用笔和结字变化也不会太大。所以,我认为,学习书法是寻找自己的用笔习惯和结字规律,而不是重复别人。

用笔习惯和结字规律,其实对书家个体来说并不复杂。仔细分析历代大师的经典作品,其用笔和结字也只是在共同规律上的细微变化,有的在入笔,有的在出笔,有的在运笔中甚至稍微加点动作,个性化的用笔就出来了。结字更是如此,打破传统规律的结字而灵活运用方圆、大小、长短、粗细,在习惯上有别于他人,也就是你的书写风格。这样以来,临什么帖就很明确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真正的高手临帖,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临帖,临出来的帖,更多体现的是自己,有帖的一点笔意就不错了。之所以出现入不了帖或出不了帖的现象,是我们误把练笔力当成找用笔和结字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把学习书法的过程分阶段来进行分析,明确每个阶段必须把握的重点,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终能有所收益。

用笔和结字的一般规律,必须首先掌握。横平竖直、藏头护尾、上下协调、左右一致、内外疏密是书写汉字的基础,读书人基本明白这个道理。立志以书法为职业的人,更需要清楚它的地位。能不能写得工整,对后来影响巨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揭示出基本用笔和结字的重要性。凡是学过汉字的人都会写字应该是一种常识,会写字不等于写好字。所以,熟练掌握用笔和结字的一般规律,是每个书法人的必修课。

渴望达到理想境界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我们在读书和工作时频繁接触到众多的印刷体字,点画的规范程度远远超过手写的,稍加留心并有意识地加以摹仿,很快就能掌握;一个是,选择部分规范的样字,按照“永字八法”的经验适当临习,以掌握用笔和运笔的基本技巧。这一步对书写汉字的人来说是跨不过去的坎,必须掌握,所不同的是,对书法家的要求可能会更高更严一些。

手与腕的控笔能力是根本,也是学习书法的核心问题。一个人今后能否成为书法家,这一关突破不了,永远停留在写字上,找不到运笔的发力点,只能是个写字匠,而成不了艺术家。

所以,提高控笔能力是关键。提高控笔能力的前提,必须熟悉手与笔之间的关系,感悟笔锋处于何种状态与纸面磨擦能够产生最大的弹性。点画的力感是由笔锋的弹性产生的,如果笔锋没有弹性,写出的点画是死的,没有生命力,就登入不了艺术殿堂。柔软的笔锋弹性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是一种机械运动原理,就是笔毫本身必须束散自由,通过手与腕等外力的摆动和提按,使笔锋处于快速运动之中,并始终保持笔毫的坚挺与柔韧。这种状态是一个长期的微妙的感觉过程,手和笔必须始终处于一种比较稳固一体的状态。

虽然笔锋上下左右运动,但在书家的感觉中笔锋始终被全身的力气提着运行的,即使往下按也有一种向上提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笔锋的豪健。这一状态的寻找因人而异,有的可能一点即明,有的可能终其一生也难以体会到。因此,掌握控笔能力,犹如学武术先练体力,是个长期的过程。比如,掌握很多武术套路和技巧,没有强大的体力作支撑,你永远胜不了体力强大而缺乏技巧的人。

书法也是一样,你掌握了用笔方法,而缺乏有力灵活的控笔能力,你仍然写不出有力感的字。练习控笔能力,不局限于临帖,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徒手体会也可以只练笔画,既可以用软笔也可用硬笔,但有一条必须铭记,如果长期临某一家的帖练习控笔能力,一旦形成习惯很难消除。有的人为什么出不了帖,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寻求适合自己的用笔和结字。当掌握了用笔和结字的一般规律后,就要向深处和特色进发,不能仅限于一般规律,而是根据审美个性到浩如烟海的字迹中寻找自己喜欢的那种用笔和结字。历史上传下来的字迹很多,有甲骨文,有青铜文,有石刻文,还有众多的原始墨迹。

古代的实用墨迹与今天的书法使用的工具类似,更容易体会到毛笔的运动轨迹和用笔技巧。契刻文字容易保存,数量繁多,风格多样,虽然失去书写性,但岁月和日光侵蚀的痕迹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字形结构千姿百态,可供任意选择。选择的途径。

首先是收集,就是把存世的字迹尽量分门别类收集起来,以占有更多的资料。

其次是普遍阅读,就是无论是什么字迹都尽可能地看一遍,熟悉不同字体、不同载体呈现出来的文字现象,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自己眼下的书写处于何种状态。

第三是选择性的精读,就是在众多的字迹中选择三五种自己喜欢又有别于一般字迹的碑帖,细致剖析每个字的结字和点画的用笔,找出异同和特点,归纳整理出规律性的东西。

第四是重点临摹,就是根据精读的体会,选择若干不同结构的字形,抽出若干不同用笔的点画,细心进行临摹,具体时间可以根据临摹的效果而定,或一年半载,或十天半月,一切着眼于熟练掌握的程度。

临摹要特别注意出入锋的变化和提按的轻重,以体现出结字和用笔特点。比如,王羲之的内恹,王献之的外拓,欧阳询的坚挺,颜真卿的厚重,苏东坡的随意,米芾的灵动,必须通过临帖细心体悟,发现容易把握和表现性较强的用笔。至此,学习书法可以说已经入门,接下来的是综合自己的所学,发挥自己的叙事语言,强化个性风格,寻求书法创作的整体感觉,向更高层次迈进。

学书的阶段是个动态的过程,因人而已,不可固守。临帖贯穿学书始终,并非始终必须临帖,死临帖临死帖是不明智的。临帖虽然重要,但应区分主次、明确轻重,需要临什么帖,不需要临什么帖,心中必须有数,不能人云亦云,被动草率。有没有这种分辨能力,是学书明智不明智的分水岭,也是一个人适合不适合学书的检验标准。

坚持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是临帖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打基础与有意识的风格追求,是临帖的重点阶段。必须选好帖,把所选帖的信息读懂,把每个点画的粗细长短、出入笔都弄得清清楚楚,然后静下心来持续临上一段时间,这时的临帖不易间断过长,避免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假若真正下苦功夫,其进步应该是相当明显的,十天二十天就会有变化。如果变化不明显,就应该停下来立即调整,等心情平静下来再继续临。

除此之外的临帖,主要是找感觉,尤其是创作之前,选一份钟情的帖临临,找找笔意,创作出来的作品会感觉一新。如果不加分析地一帖临到底,既是重复别人,也是重复自己,百害而无一利。


文章来源:2010年9月《书法报》,略有改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法名词解释5:笔锋
一味强调临帖是种误导?
老年学书法的门径
刘小晴《小楷技法指南》一
怎么写出书法中的骨?王羲之的老师用6个字,指出点画老辣 的诀窍
一笑三语:笔力、笔心、笔锋——聊欣赏书法之笔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