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开启心智的力量?

文|滴小迪

这本书是李笑来写的。

李笑来何人?此人标签太多:前新东方名师,畅销书作家,自媒体大咖,比特币首富,创业成功人士,天使投资人……他在罗辑思维罗胖的“得到”专栏里开设了一个名为“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迄今为止订阅人数逾十万人,揽金数千万。他认为这是一个知识可以轻松变现的年代。

在他的世界里,“成长”“学习”是两个关键词,一个人只有不断通过学习,才能够获得新生。他认为“七年就是一辈子”。按照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一个人可以在七年内获得某种技能的专家级水平,也就是说,他会获得某种意义上的“重生”。他认为从资源价值角度来说,“注意力大于时间大于金钱”。他认为“付费就是捡便宜”。他认为“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取决于他头脑里概念的清晰程度”。他还认为“人最宝贵的是元认知能力,也就是心智水平,提高心智水平能够改变人生”,等等。

写到这里先打住,要不然会被人说我是李笑来的“脑残粉”了。但是他的确是更新了我大脑中的很多观念,让我变得更清醒。从这种角度上来说,他很善于“洗脑”,用循循善诱,娓娓道来,逻辑缜密的方式把一个道理(可能是看似简单但往往被我们日常生活中忽视的道理)讲得深入人心,让人不由得打一个机灵,甚至冒出一身冷汗,感叹怎么浑浑噩噩过了这么多年。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是他在七年前写的,在书的开头,他就对这本书做出了定位:

1.这本书不是时间管理书籍

2.这本书不是成功学书籍

3.这本书不是心灵鸡汤式的书籍

4.这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

5.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

对于最后一点,我感同身受。这本书干货太多,导致我读了三个星期,才勉强读完。对于里面的概念,要反复梳理,做笔记,咀嚼,要不然难以内化。

这本书看似教读者“管理时间”,其实它的核心思想是“运用心智获得解放”,认为“时间是无法管理的,能管理的是我们的心智。”

问题一:何为心智?

简单地说,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心智与智商不同。并非每个拥有正常智商的人都拥有正常的心智。

“心智的开启”有点类似于佛教禅宗里的“顿悟”。当一个人的心智开启之后,他将面临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个新的世界里,一切都可能与从前不一样,因为他要用开启了的心智重新去理解、去判断。

问题二:什么叫“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人与动物的区别除了会使用语言和工具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人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甚至可以思考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确实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简单地说,就是“反思”或者是“元认知”能力。

“反思”能力能让我们获得自由。在电影《美丽心灵》中,数学家纳什的故事曾让我泪流满面。他是个天才的数学家,也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的眼前经常出现幻觉,这种虚幻的影像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甚至让他一度差点溺死自己年幼的孩子。他在这种与幻觉斗争的痛苦中度过了几十年,慢慢的,他开始让自己接受幻觉,让自己与幻觉中的人和平共处,从而利用心智的力量,让自己不再被大脑中的幻觉所控制。

著名的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科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曾在纳粹集中营中受到过残酷的对待。在他的至亲们纷纷死于纳粹魔掌之后,他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思想,让自己选择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他有一句话非常触动人心:“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人都被囚禁于现实的牢笼中,被七情六欲,三纲五常,还有天灾人祸等因素所束缚。可是,唯一具有自由的能力的——是我们的内心和思维。在《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伟大的电影中,安迪深陷囹圄,却没有失去自由意志。他在黑暗密闭的禁闭室里,将自己沉浸在莫扎特的音乐当中,被释放出来时仍精神奕奕——即使那音乐只是来自于他的大脑。他为犯人们建立图书馆,播放音乐。他把斧头放在圣经里,硬是在牢房里挖出一个地道。当他在一个暴风雨夜,爬出臭气熏天的下水井,重新获得自由时,他张开双臂,让雨水尽情地洗涤他的身体。那个场景,仿若婴儿从母体中被分娩出来,他分明是获得了重生。这就是心智的力量,运用心智,他诠释了什么叫做“有些鸟儿,注定是不能被关在笼子里的,它的每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芒。”

问题三:如何开启心智的力量?

对于这个问题,这本书分成了以下几个章节来让读者澄清概念,获得心智成长。

一、认清现实。

二、学会管理。

三、学会学习。

四、学会思考。

五、学会交流。

六、实践和应用

七、积累。

我想就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认清现实”来列举一下本书的观点,虽达不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但也可提供一个窗口,供读者略窥一二。

“认清现实”:

1.“速成绝无可能”。

现在的人们都很浮躁,而浮躁导致大家都期望“速成”。因此,各种速成班开得热火朝天,人人恨不得做什么事都能找到捷径。

可是,在技能的学习上,还有一个“一万小时”理论。也就是说任何技能要能达到专家级的水平,需要通过一万个小时的刻意练习。

就写作这件事而言,多少作家得默默写下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才能获得公众的认可。

因此,“速成绝无可能”,甚至因为“速成”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多少人在训练某种技能的时候,半途而废。因为任何技能的训练都会有一个瓶颈期,甚至会有倒退。因此,很多人,尤其是期待“速成”的人,会认为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值差别太大,而选择放弃。

书中认为,期望速成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二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从而自我满足感不断下降。

因此,要摆脱“期待速成”这个思维禁锢,只有一条路“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2.“交换才是硬道理”

既然速成不可能,那就只有交换。与其整天想着“我要……”,不如想“我有……”。等价交换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也同样适用于社会生活。

生活往往是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李老师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将一张纸分成左右两栏,左边写上“我有的”,右边写“我要的”,并逐条罗列。从而发现哪些是无法用“我有的”来换取的“我要的”,继而根据重要程度,来考虑用什么手段积累“我有的”,从而拥有足够的资本换取哪些“暂时换不到但及其想要的”。先接受现实,再想办法改变现实。

3.“完美永不存在。”

为什么完美主义者总是脆弱?因为他们总会被现实打击。有的人把自己标榜为“完美主义者”,其实是他们不去做一些事情的借口,他们会说:“做不好的事情我不做!”

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我们至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者更接近完美。因此,不管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接受可能带来的缺憾。

4.“未知永远存在”。

大家应该都听过一句话“人类的恐惧多出自于对未知的恐惧。”很多人,包括我,会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而驻足不前,从而拒绝接受变化。由于对未知的恐惧,许多人一生都被囚禁于一个自认为安全的牢笼。

其实,在学习任何技能,或者是让自己改变的时候,都要忍受一定的未知。这样,才有可能“在未知中不断前行”。

为了避免未知带来的焦虑和恐惧,笑来老师提出了一个有效地策略:“当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先把它记录下来,然后继续前行。”当它们被记录下来之后,也由此获得了被重新审视的机会。当遇到合适的契机时,它们就会被解决。但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持续前行,一直在积累,一直在成长。因此,当获得答案的时候,我们便不再是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而是获得了重生。

5.“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人们往往低估环境的巨大力量。很多人心怀梦想,但是却忽视了现实,忽视了固然天分很重要,但一个人的能力主要是靠积累所得。

有的人无意之中被自己的“梦想”绑架,心心念念自己“梦想”中的职业,而对现实中从事的职业心不在焉,从而失去了积累能力的机会。

无论是谁,从本质上看都无法摆脱现状——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原因。没有人能够逃脱现实的束缚。

所以,请避免对现状不满,热爱自己的生活,专注于自己从事的事情,这样才会让自己每时每刻都进步。

6.“与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式便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如何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那就是“看它是否现实。”

现实往往不那么美好,比如“无论物质资源多么丰富,贫富差距仍然存在,甚至越来越大”这个现实,人们花了很长时间才勉强接受。虽然接受现实很困难,但接受现实是必须的,否则无法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笑来老师提出的方法是不断将自己的一些念头记下来,反思是否现实,有效甄别不现实的念头。

“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时间不是故意这样做,只不过事实就是如此。”

后记

本书干货太多,难以一一列举,比如在“管理”这个章节中,就有“估算时间”,“及时行动”,“直面困难”,“关注步骤”,“并行串行”,“感知时间”,“记录开销”,“制定预算”,“计划”,“列表”,“流程”,“预演”,“验收”这13个概念和方法。

读完本书,我觉得还至少再读5遍才能真正吸收这本书的概念和思维方法。我认为这本书的最大意义便是让人澄清头脑中一些不正确的或是模糊的概念,获得正确的逻辑思考方法和概念,从而增长心智能力,并获得成长和自由。

对了,李笑来老师还说了,要成长,除了获得正确概念,提升“元认知能力”之外,重要的还要实践。知道道理不难,但缺乏实践的话,只会永远让自己陷于“道理懂了那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泥潭。思考加实践,任何人都有可能得以重生,获得自由。因为,“七年就是一辈子”。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做时间的朋友”,其实是让自己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积累,让时间,见证和成全自己的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说无益,从此时此刻开始改变
转换自己的心智,真正学会倒推思考,一切都会变得有序(1)
《把时间当作朋友》:你90%的焦虑,都是因为没接受这5个现实 ...
解读《把时间当做朋友》3、成长从接受现实开始
周二早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
《把时间当作朋友》即刻满足是人性弱点,无法认识自我有三个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