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圣贤智慧化解自然灾害(二)

17.董仲舒,广川人也。下帷读书,三年不窥园。举贤良,武帝制问焉,曰:盖闻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乐,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圣王已没,钟鼓管弦之声 未衰,而大道微缺陵夷,至乎桀、纣之行作,王道大坏矣。夫五百年之间,守文之君,当涂之士,欲则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然犹不能反,日以仆灭(旧无日以仆灭四字,补之),至后王而后止,岂其所持操,或悖缪而先统与?固天降命不可复反与?夙兴夜寐,法上古者,又将无补与?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 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其号,未烛厥理。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修何饰,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润四海,泽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祜旧作祐,改之),享鬼神之灵,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士大夫其明以谕朕,靡有所隐。
仲舒对曰: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按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旧无将字,补之)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无道之 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智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有效者也。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由者非其道也。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由也。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周道粲然复兴,此夙夜不 懈,行善之所致也。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也。及至后世,淫泆衰微,诸侯背叛,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蓄于上。上下不和,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故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夭。夫上之化 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陶人作瓦器谓之甄〕;犹金之在镕,唯冶者之所铸。绥之斯俫,动之斯和,此之谓也。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天使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使阴 入伏于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为政而刑,不顺于天,故先王莫之肯为也。今废先王任德教之官,而独用执法之吏治民,无乃任刑之意与!孔子曰:不教而诛,谓之虐。虐政用于下,而欲德教之被四海,故难成 也。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无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俫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
孔子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自悲能致此物,而身卑贱不得致也。今陛下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凡民之从利,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皆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圣王之继乱 世也,扫除其迹而悉去之,复修教化而崇起之。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子孙循之,行五六百岁,尚未败也。至周之末世,大为无道,以失天下。秦继其后,犹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弃捐礼谊,其心欲尽灭先圣之道,而专为自恣苟简之治,故立为天子,十四岁而国破亡矣。自古以来,未尝有以乱济乱,大败天下之民, 如秦者也。其遗毒余烈,至今未灭。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无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以薪救火,愈甚无益也。窃譬之琴瑟,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 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临川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今临政而愿治, 七十余岁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可善治,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夫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五者修饰,故受天之祜(祜旧作祐,改之),而享鬼之灵;德施乎方外,延及群生也。
【白话】董仲舒,广川(今河北省景县人)人。他放下帷幕读书,有三年时间不到后园观赏游玩。他被推举为贤良文学之士时,武帝所出的问题是:“听说五帝三王的治国之道,是改革制度、制作音乐,使天下人融洽和睦,以后的帝王都这样去做。圣王已经过世,而钟鼓管弦的声音从未衰绝,可是大道稍稍有了缺失,逐渐衰 落,直到夏桀、商纣的所作所为出现,王道就大大地败坏了。此后五百年间,遵守礼乐制度的君主、当权的人士,想效法先王的法度,以此来匡济当时之世的人很多,然而还是不能返还到正道,且一天天地消亡,直到后来的君王才停止了,他们所掌握、从事的,是否是违背和失却道统了呢?或者本来就是上天下达命令不能再返还吧!那些早起晚睡,效法上古者,又难道无补于事吗?三代帝王接受天命,其凭证又在哪儿呢?灾异的变化,是因为什么而出现的呢?人性天命的情况,有的夭 折有的长寿,有的仁德有的庸俗,经常听到其所宣扬的,却未明白其中道理。他们想要通过风俗教化而使政令畅行;减轻刑罚而使邪恶者改正;使百姓们和睦安乐,政事畅达彰明。怎样整治才能使雨露降临、百谷丰登、德行滋润四海,恩泽及于草木、日月星辰完好、四季寒暑平稳、承受上天的福祉,所供之物能被鬼神享用、德 行恩惠洋溢、施教可达边远地区、延伸到人民群众呢?请士大夫们明白地告诉给朕,不要有所隐讳。”董仲舒对答说:“陛下阐发善言,下达明诏,探索天命与情 性,这都不是愚臣所能比得上的。臣谨根据《春秋》之中的记载,比照前代人已经做过的事情,来观察天与人互相感应之时的情况,这是非常令人敬畏的。国家即将失道和衰败时,那么上天就先出现灾害来责备、告知其国;如果还不能自己反省,又会出现怪异现象来对他加以警告而使其害怕;如果还不知改变,那么伤害和摧残 就会到来。由此可见上天之心是爱人君的,而且想阻止其胡作非为。假如不是太无道的朝代,上天都想扶持并使其国家保全安定,事情都在于自强自勉罢了。奋发努力钻研学问,那么见闻就会广博而才智更加高明;努力行道,那么德政就会一天天兴起而大有功绩,这些都是可以迅速做到而且立刻会见效的方法呀!人君没有不想 使其国家安稳存在而厌恶危亡的,可是政治混乱、国家危急的为数很多,这是因为所任用的不是合适的人,且所遵从的不是正确的治国之道。周代的道义衰落于幽王、厉王。不是没有了道义,是幽王、厉王不遵从啊。到了周宣王时,追思昔日先王的德行,周朝正确的治国之道又粲然得以复兴,这是由于其昼夜不懈地实行善政 所取得的必然结果啊。孔子说:‘人能光大道义,不是道义去光大人。’所以治乱兴废在于自己,而并非上天降命就不可以挽回了。及至后世,淫逸衰微,诸侯背叛,废弃道德教化而凭借刑罚。刑罚不适当,就会生成邪气;邪气聚集于下,怨恨蓄积于上;上下不和,阴阳错乱而妖孽就产生了。这就是灾异所形成的原因啊。所 以唐尧、虞舜施行德政,人民就仁爱、长寿;夏桀、商纣施行暴政,人民就鄙俗、短命。上边教化下边,下边顺从上边,犹如制陶器的泥放在制陶器的转轮上,就看制作陶器的人怎样去加工;犹如金属在熔炉里,只看冶金的人怎么去浇铸。‘安抚它,就会归顺而来;感化它,就会和谐同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天道的大端在 阴阳。阳是德,阴是刑;刑主宰衰残,而德主宰着生养。因此阳常常处于盛夏,而以生育养长为职事;阴常常处于严冬,而聚集在空虚不用之处。从这里就可看出上天是凭借德而不凭借刑。上天使阳气上升,施惠于人,来掌管一年的农业收成;让阴气下伏而适时地出来辅助阳气;阳如果得不到阴的辅助,也是不能单独成就年景 的。做君王的人顺承上天意旨来办事,所以凭借德教而不凭借刑罚。刑罚不可以作为治世的依赖,犹如凭借阴不可以成就年景一样。为国理政而听凭刑律,是不顺从天意,因此先王是不愿意这样做啊!现在废黜先王任用的德教之官,而只任用执法的官吏来治理人民,恐怕就是凭借刑律来治国的意思吧!孔子说:‘不先教化人而 惩罚人,叫做残害。’使用残暴的政令对待下民,又想使德教普及于四海,那是难以成功的。所以做人君的,端正自己思想,才能端正朝廷;端正朝廷才能端正百官;端正百官才能端正万民;端正万民才能匡正天下。天下人行为正派,无论地域远近,没有人敢不一致趋向正派,从而也就没有邪恶之气干扰于上下之间了。因此 阴阳协调而风雨及时,生灵和谐而万民繁育。天地之间广受润泽而十分丰美,四海之内闻知圣德而都来臣服,一切能带来福运的东西,可以招致的祥瑞,没有不全部来到的,于是王道就最终实现了。
孔子声言:‘凤鸟不来,黄河中没有龙马献图,我的政治主张就此终止了。’他自悲本来可以招来这些祥瑞,却因为自己地位卑下而不能够招来呀!现在,陛下处于 可以招致上述祥瑞的地位,掌握着可以招致的权势,且又有能够招致的资望,可是天地却没有应和,而且美好与祥瑞没有来到,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凡老百姓追逐利 益,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不以教化作为堤防,是不能阻止的。因此,教化有成,则邪恶行为就会停止,其原因就在于堤防完备啊!教化荒废,邪恶行为就会产生而 靠刑罚却不能达到目的,其原因就在于堤防毁坏了。古代的君王,没有不把教化看作是大事的。他们设立大学以教化于国都;设立庠序(地方学校)以教化于城镇乡村;用仁爱来感染人民,用道义来勉励人民,用礼仪来节制人民。所以,其刑罚很轻,但能使人们不违犯禁令,其原因就是教化昌行而风气很好。圣明的君主继承乱 世之业,清除其恶迹并全部抛弃,重新整治教化并推崇、兴起教化。政治教化既已昭明,良好风气既已形成,子孙照着去做,五六百年尚不至衰败。到了周代末期,大行无道才失去天下。秦继周后,仍然未能改变,且政治上更加无道,大规模地查禁文章经籍,抛弃礼义道德,其用心是完全毁灭先王之道,而专一实施自己恣意制 定的苟且、简单的统治办法,所以登上天子之位仅十四年,国家就灭亡了。自古以来,未曾有过像秦朝那样以乱止乱、极大地摧残天下百姓的。他们遗留的狠毒与酷烈,直到今天还未绝灭。现在汉继秦之后,就像接过了朽木建造的房和脏土筑起的墙,即使想好好地治理它,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法令一出而奸滑之人随之产生,命 令一下而诡诈之风立即兴起,正如扬汤止沸,抱薪救火,再严厉也无益于事。我私下把这种情况比做琴瑟,琴瑟之音严重失调的话,就必须改弦更张,才能够弹奏;下达政令而不能贯彻,严重的话,就必须改革、变化它,才能够治理好。应当改弦更张而不改弦更张,即使有好的乐工,也不能够把琴瑟调理好;应当改革变化而不 改革变化,即使有非常贤能的人,也不能够把政务治理好。所以汉朝取得天下以来,常常想求得好的治理而至今仍不能得到好的治理的原因,是失之于应当改变的施政方略却没有改变。古人有句话:‘站在河边想得到鱼,不如先回去织鱼网。’至今汉政权建立且希望实现天下安定,已有七十多年了,不如退一步去进行改革。施 政方针改革了,就可以好好治理;国家治理好了,灾害就会一天天消失,福禄就会一天天来临。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是欲行王道的君主所应当研修整治的。这五个方面能得到整治,就可以受到上天的赐福,使鬼神来享受其祭祀,使仁德遍施于方域之外延及生灵万物。”

18.气同则从,声比则应。今人主和德于上,百姓和合于下,故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和,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故阴阳和,风雨时,甘露降,五谷登,山不童,泽不涸,此和之至也。
——
《卷十七  汉书六》
【白话】气味相同就会追随,声调相近就会应和。当今君主以美应和于上,百姓以融洽应和于下,所以心意相和则气味相和,气味相和则容色相和,容色相和则声调相合,声调相和天地的和谐就相应而生了。因而阴阳和谐,风雨及时,甘露普降,五谷丰登,山不光秃,河不干涸,这是最好的和谐。

19.
天德无私亲,顺之和起,逆之害生。此天文地理人事之纪也。
——
《卷十七  汉书六》
【白话】上天的品德是没有私爱,顺应它,和谐就会兴起,违背它,祸害就会发生,这就是天文地理人事的准则啊!

20.谦逊静悫,天表之应,应之以福;骄溢靡丽,天表之应,应之以异。
——
《卷十八 汉书六》
【白话】做人谦逊、沉静谨慎,上天就会报应,应之以福;骄横自满奢侈,上天也会报应,应之以灾异现象。

21.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上之,皇天见谴;下之,黎庶恨怨。
——
《卷十九 汉书七》
【白话】治理天下的人,应当以天下人的心愿为心愿,不能自己一个人感到快意就行了啊!如果那样,上边皇天会给以谴责,下边老百姓会怨恨。

21.“军旅之后,必有凶年,言民以其愁苦之气,伤阴阳之和也。出兵虽胜,犹有后忧,恐灾害之变,因此以生。
——
《卷十九 汉书七》
【白话】军队打仗之后,必会带来荒年,说的就是百姓的愁苦之气,会伤害天地阴阳的和谐。出兵即使取胜,仍然会有战后的忧患,恐怕灾害与天时异变会因此而发生。

22.京房,字君明,东郡人也,以孝廉为郎。是时中书令石显专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与房同经,论议相非。二人用事,房尝宴见,曰:《春秋》纪 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示万世之君。今陛下即位以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凋秋荣;水旱螟虫,民人饥疫;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耶,乱耶?”上曰:亦极乱耳,尚何道(旧无上曰至何道九字,补之)!”房曰:今所任用者谁与?”上曰:然幸其愈于彼,又以为不在此人也。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上曰:不知也。如知之,何故用之?”房曰: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
——
《卷十九 汉书七》
【白话】京房,字君明,东郡人,因举孝廉而做郎官。当时中书令石显在朝专权。石显的友人五鹿充宗做尚书令,和京房同治一经,他们所持的主张、意见不相同,但两人都当权。京房闲暇时入宫去见皇帝,说《春秋》一书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灾异现象,用来昭示万世的君主。而今陛下即位以来,日月亏失其明亮,星辰逆时而运行,山体崩裂而泉水涌现,地震发生而星辰陨落,夏天降霜而冬天响雷,春天草木凋谢而秋天却茂盛,水灾、旱灾、虫灾多生,人民遭受饥饿、瘟疫,盗贼不 能禁止,受惩罚者遍于街市。凡《春秋》所记载的灾异现象全都发生了。陛下看当今是治世还是乱世呢?皇上说:已经乱到极点了,还用说嘛!京房说:当 今所重用的都是些什么人呢?皇上说:我所任用的人,幸而还比竖刁、赵高之辈强。再说,发生上述灾异的责任,我认为还不在这些人身上。京房说:那些 前世的君主也都是这么说的。臣恐怕后世人看今天,犹如今天的人看前世人一样啊!皇上停了很久才说:那么今天造成混乱的人到底是谁呢?京房说:明主 应该自己知道的。皇上说:不知道呀!如果知道,为什么还要任用他们?京房说:皇上所最信任并与他谋划大事于帷帐之中,从而左右天下之士进退的人就 是呀!

22.
天心未豫〔豫,悦豫也〕,灾异屡降,水旱迭臻,方当隆宽广问、褒直尽下之时也。而行惨急之诛于谏争之臣,震惊群下,失忠直心。
——
《卷十九 汉书七》
【白话】上天之心尚不愉悦,灾异现象不断降临,水旱灾害连连发生,正该是大开言路、广行聘问、褒扬正直、使臣下尽言的时候啊,却怎能对谏诤之臣施行残酷、急切的诛杀,让群臣感到震惊,从而失去忠直之心呢?

23.八年,日有蚀之,诏曰:朕以无德奉承大业,而下贻民怨,上动三光。日蚀之变,其灾尤大;永思厥咎,在予一人。群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于是在位 者,皆上封事,各陈得失。帝览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班示百官。诏曰:群寮所言,皆朕之过。人冤不能理,吏黠不能禁,而轻用民力,缮治室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永览前戒,竦然兢惧。徒恐薄德,久而致怠耳。
——
《卷二十一  后汉书治要》
【白话】永平八年,发生日蚀,(汉明帝)下诏书说:朕因没有德行,继承帝位,致使老百姓抱怨,对上也扰动了日月星三光。发生日蚀,灾祸更为严重。反思这 样的罪过,在朕一人。群臣们应勉力职守,畅开言路不要有所隐讳。于是凡在职的官吏都上书奏事,各自陈述政务的得失。明帝看过奏章,甚为引咎自责,就用所 上奏章让百官传看。诏书说:群臣所奏之事,都是朕的失误。如老百姓蒙冤而不能申理,官吏狡黠而不能禁止;随便动用民力,缮治宫宇,出入没有节制,喜怒过 度。永远记取以前的教训,使我悚然感到惊惧。只恐怕修德不够,时间久了将造成惰怠的后果。

24.
孝章皇帝讳炟,明帝第五子也。少宽容,好儒术,显宗器重之。建初元年,诏曰:朕以无德,奉承大业,夙夜栗栗,不敢荒宁,而灾异仍见,与政相应。朕既不明,涉道日寡;又选举乖实,俗吏伤民,官职耗乱,刑罚不中;可不忧与!
——
《卷二十一  后汉书治要》
【白话】肃宗孝章皇帝,名炟,是明帝的第五个儿子,年轻时性情宽容,喜好儒术,明帝很器重他。建初元年,颁诏说:朕以一个缺少德行的人,继承皇室大业, 日夜谨慎,不敢荒怠而贪图安逸。但是灾异现象仍然出现,和政事相应。我既不精明,涉及政道日子很浅,加上选人有悖于实际情形,无能的官吏伤害老百姓,官场职务紊乱不整,刑罚不太合乎情理,怎能不忧虑呢!

25.
卓茂,字子康,南阳人也。以儒术举,迁密令。视民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民亲爱,而不忍欺之。治密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平帝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界。
——
《卷二十一  后汉书治要》
【白话】卓茂,字子康,南阳郡人。以儒学被举为仕郎,提升为密县县令。他爱民如子,举善而教化,说话和善从不伤人,吏民爱戴不忍欺瞒他。卓茂治理密县几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西汉平帝时,天下遭受严重的蝗灾,黄河以南有二十多个县,都受到蝗灾,只有密县没有受灾。

26.鲁恭,字仲康,扶风人也。太傅赵熹(旧无太傅赵熹四字,补之),举恭直言,拜中牟令。恭以德化为治,不任刑罚。鲁恭,字仲康,扶风郡人。太傅赵熹举荐鲁恭为人直言,做了中牟县令。鲁恭以德化治理,不用刑罚。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 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治迹耳。今虫不犯 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是岁嘉禾生中牟,安上书言状,帝异之。
——
《卷二十一  后汉书 一》
【白话】鲁恭,字仲康,扶风郡人。太傅赵熹举荐鲁恭为人直言,做了中牟县令。鲁恭以德化治理,不用刑罚。建初七年,郡国螟虫危害庄稼,中牟和邻县犬牙接界,但螟害没有进入中牟。河南尹袁安听到这件事,怀疑这种情况不是事实,让仁恕掾名叫肥亲的去察看这件事。鲁恭陪同这位吏员一同到田间,他们都坐在桑树下 边。有野鸡飞过,停在旁边,旁边有童儿。肥亲说:儿童们为什么不捕捉野鸡呢?儿童说:野鸡还要喂养它的鸡娃。肥亲忽地起立,和鲁恭告别说:我这 次来的原因,是想察看您的政绩啊。现在蝗虫不犯中牟县境,这是奇异的事一也;教化施及于鸟兽,这是奇异的事二也;小孩子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件奇异的事啊。我久留此间,只能白白地打扰贤者。回到府中,肥亲将看到的情况向袁安禀报。这一年,嘉禾生于中牟县,袁安上书报告了这些情况,光武帝对此感到惊异。

27.
永平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意诣阙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 者耶?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耶?使民疾耶?宫室荣耶?女谒盛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窃见北宫大作,民失农时,此所谓宫室荣也。自古非苦 宫室小狭,但患民不安宁。宜且罢止,以应天心。帝策诏报曰:汤引六事,咎在一人。其冠履勿谢。今又敕大匠,止作诸宫,减省不急,庶消灾谴。诏因谢公 卿百僚,遂应时澍雨焉。
——
《卷二十二  后汉书 二》
【白话】永平三年夏季天旱,却大规模地修建北宫,钟离意去宫门免冠上疏说:我看到陛下因为天时小旱,忧念老百姓,离开正殿,反省自己,在第二天阴云密 集,还未下雨,岂不是政务方面还没有上应天意的原因吧?昔日成汤遭遇旱灾,以六件事自责说:政治不节制吗?使用民力紧急吗?宫室太豪华了吗?女谒多了 吗?行贿盛行吗?谗人猖獗吗?我看见北宫大兴土木,老百姓耽误农时,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宫室繁荣了。自古以来的贤明君王不害怕宫室狭小,只是发愁老百姓不 能安宁,应该停止北宫的修建,来应天心。明帝颁诏书答复说:成汤所行六事,过错在一个人身上。钟离意戴冠着履,不要称谢了。现在再命令大臣停止建造诸宫,减省不急之需,差不多可以使灾谴消失了吧。又下召称谢公卿百官,于是天降及时雨。

28.
臣窃案春秋,水旱之变,皆应暴急,惠不下流。愁困之民,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矣。
——
《卷二十二  后汉书 二》
【白话】臣私下考察《春秋》中水旱变异的情况,都应验着暴政严刑,恩惠不及于百姓。身处愁困的人民,是足以能够感动天地,改变阴阳的啊。


                                本文选自(群书治要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仲舒对武帝策(资治通鉴卷零一七之一)
《资治通鉴》062:汉武帝上位后,第一步干什么?
董仲舒传
《尚德缓刑书》
《群书治要360》肆 为政
试说荀子思想与周公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