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简《筮法》揲筮探讨

文/东林盈易 杨贤德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网站上,陆续发表了清华简论文,其中《筮法》研究,引起易学界关注。

《筮法》清华简

 

  本文就程浩先生《<筮法>占法与“大衍之数”》、贾连翔先生《清华简<筮法>与楚地数字卦演算方法的推求》两篇论文中一些观点进行探讨,若有不当之处,欢迎两位先生及易学同道指正。

 

    经过笔者反复验算各种可能,其中若以四策为一揲,要得出“四、五、六、七、八、九”这六种揲数,得用56根总策数,去1策不用,用55策参与分二挂一的揲筮过程,每揲四策,“分二、挂一、揲四、归奇”,一爻进行五次,最后得出每揲四策的“四、五、六、七、八、九”六种揲数。

 周易·系辞传上》: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这里提到历法置闰问题,可知筮法设计与历算有关,各种参数运算不可脱离日月地运行关系而人为猜想。

   56策源于5个“太阳回归年与阴历平年”的日数差,365.25-354=11.25日,5岁则差11.25×5=56.25日,1/4日不足一日,不能用1策象当,为演算方便,以周解不周,化整为零,奇余零头部分可暂时略去,等累积成一个大整数后好再处理,56.25×4=225,225-216=9日,216=54×4,差1个9日,这样在分揲时可在经过4个56总策的揲扐过程运用积闰的处理原理,使日数足够。

    显然总数56策=8×7日,去一策不用,只用55策参与接下来的分二挂一,挂1策在旁,揲扐时只有54策=9日×6,与天地数55则一增一减,一盈一亏。

从卦盘上看经线卦位“北离南坎”可知,这个盘及筮法最基本功能用途,要处理的事件信息与日月地位置推算有关。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将“大衍之数五十”,与“56、55”这两个参数混淆,认为“大衍之数五十”有脱文,五十后面脱掉了五,以为是“五十有五”。“大衍之数五十”源于勾股定理,是“一、二、三、四、五”的演变,基于四岁两头“冬至到冬至”50个中气月点,闰法为两种,三年一闰与两年一闰,三为中位数,五年分两份,一种是一年与四年,一种是二年与三年,以此为框架设计产生大衍筮法,50与56两种总策数的筮法,各自有各自专门的用途,这点程浩先生在文中认为是五十后脱掉了五,似乎不妥。

       知道56总策数最基本的天文依据,该过程原始本义上主要所指处理的事件,那么以此来看筮法,就明了了。

    每四策一揲,若其他策数一揲,会使整体揲筮在所对应的事件各参数上对应不上,所以在56总策数的揲筮类型里,只能四策一揲。55策分二后挂一,对应处理日差累积置闰。所以贾连翔先生在清华简<筮法>与楚地数字卦演算方法的推求》中将“挂一”处理成挂1捆,似乎不妥,而程浩先生“挂一”是正确的。

                            两先生论文要点如下:


          这是程浩先生《<筮法>占法与“大衍之数”》

                “挂一”,一爻5次分二挂一

 


      这是贾连翔先生在清华简<筮法>与楚地数字卦演算方法的推求》

              将“挂一”处理成挂1捆,一爻3次分二挂一


    揲余正策种类中,最少的一种揲数是四揲,多出了“五六七八九"这5种,意味着整个揲筮过程要产生一爻需5次分二处理,这点程浩先生在《<筮法>占法与“大衍之数”》中提出了,贾连翔先生文中只有3次分二,这与要得到“四、五、六、七、八、九”结果不符,若一爻只经过3次分二,最少的一种揲策数又只有四揲,那么最后只能多产生三种,即揲到“四、五、六、七”,“八、九”就得不到。所以贾连翔先生就采取了变通办法将“分二挂一策”处理成“分二挂一捆”,这与揲筮最基本能完成历法计算不相符,历算中的哪个环节需要对应“挂一捆”这样的“多个日数去除”先不处理呢?而“挂一策”则有对应出处。不能为了得出“四五六七八九”而得出,随意改变筮法中的事项设计,也不能为了一味追求概率平衡,而勉强迎合出土资料有限样本数前提下的概率统计。

贾先生《清华简<筮法>与楚地数字卦演算方法的推求》文中条件3引文如下:

   “其三,演算得到的结果即6、7、8、9四个数本于推想。《周易》经文中有“九”、“六”之数,但不曾见“七”、“八”,7、8作为演算结果,是汉代以后的学者为了解释《左传》、《国语》中的筮例而逐步架构起的一个理论体系,这与我们现在明确知道数字卦占筮结果有4、5、6、7、8、9六个数,虽然在数字上有部分巧合,但本旨确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认为,《系辞传》此章确实可以作为探索楚地数字卦演算方法的钥匙,只是对文义理解的不同,造成的算法与结果的大相径庭。调和上述问题并同时满足前文提出的“已知条件”的办法,只需要对“挂一”这一概念重新定义。”

       尽管“挂一”被贾先生人为地改成“挂1捆”,最后揲策数也得到“四、五、六、七、八、九”六种揲数,各数概率也能计算出来,但不表示筮法本身的数理就是“挂1捆”,这得对应设计筮法所要解决的事件信息。

     不能因为出土资料上统计的出现概率,就得迎合有限的统计概率,三次分二得不到“四五六七八九”六种揲数,就回过来改去筮法的设计依据。三次得不到,其他次数有没有可能得到呢?

       当然有,就是一爻要进行5次分二挂一,如程浩先生文中已举出。揲策数有六种,最少的一种是四揲,那么多出的五种,必然要求在一爻的分二次数需达到5次,才能产生其余“五、六、七、八、九”五种揲数,贾先生的筮法中一爻只有三次分二,在数理机制上不能对应多出的五种揲数,最少的一种揲数为四揲,那么一爻三次意味着要产生其余“五、六、七”三种。即只有“四、五、六、七"四种,这显然与筮法本身及出土卦爻数不符。

     用50总策去1策,49策分二挂一,48策揲扐,一爻三次分二,得出“六、七、八、九”,是数理的必然。一爻进行三次,最少的揲数为六揲,那么必然在六揲的基础上多产生“七、八、九”三种揲数,所以我们看到《周易》系辞传里记载的“大衍之数五十”筮法,一爻经过三次分二挂一后,有“六、七、八、九”四种揲数情形,就是数理明证。

    《周易》中各卦只所以各爻只标有“九、六”,是每卦都有各种“六七八九”的排列组合,而只有“九六”组成的爻卦,通过爻策分析可知,各自占比最少,所以《周易》只写出“九六”组合的卦,而每卦由“七八九六”相杂而成的其余63种类型卦无需全部罗列出来,在变卦过程中演变,否则《周易》将会很厚,信息记载量很大,日常携带使用也不方便。大衍之数50总策筮法有专门的用途,与清华简所载筮法不矛盾,各有各自要处理的事件主题。

     笔者认为:筮法种类可以很多,卦盘卦位可以变化,筹策总数、每揲几策、一爻进行几次分二挂一,这些都是可以变动的,具体参数可以根据所处理事件信息来设计,不一定非得固定总策50,每揲四策,一爻三次,局限于这唯一种类型。清华简《筮法》筹策是用56总策,去1策不用,55策分二挂一后,54策每四策为一揲,一爻经过5次分揲归扐,最后得到“四、五、六、七、八、九”六种揲余正策,总体上不必要求各揲策,及所成爻卦的出现概率完全达到平衡。大衍之数50策另有所指事件依据出处,不可强行对立,非此即彼,要求一致。50与56策两种总策数的筮法并存使用。否则《筮法》中“北离南坎”与《周易》中“北坎南离”,两卦盘卦位不同,人们将如何自处,以谁为是呢!?卦盘主题各有所指,用以处理不同的事件信息。

         本文行文目的只就程贾两先生的两篇论文中若干要点进行探讨,这种筮法的各细节详细论证将另文专门阐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书推荐:《出土数字卦文献辑释》(含序文)
古人用周易卜卦是如何操作的?观象系辞又是怎么回事?
每日易学:《周易》中如何用蓍草占验凶吉的
抱雪斋揭开“大衍筮法”的真实秘密:传承万年的华夏历法!
“再扐而后卦”:清华简《筮法》揭示“大衍筮法”中“扐”的本义
关于《易·系辞》之中占蓍方法的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