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照片故事——戏剧性的下乡路

【老照片故事】

 

           老兵送儿赴北疆   1968 

 

戏剧性的下乡路

刘宏海

 

照片中将要启程远赴黑龙江的青年人叫毕援朝,当年他下乡的过程颇具戏剧性。

毕援朝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67届初中毕业生。当兵的父母在抗美援朝的节骨眼上生育了他,故取名援朝。

1968年夏,已经在家逍遥闲逛了两年的小毕听同学顾建平说黑龙江来上海招人,兴奋极了,马上联络了其他同学一起跑到学校找“毕工组”的老师。老师说,第一批去黑龙江的全部是66届的毕业生,没有同意他们的要求。他们又跑到徐汇区革委会找“毕工办”,找黑龙江来招“兵”的人,找了一大圈也没找出结果来。血气方刚的同学们碰了钉子心有不甘,不知谁突然冒出一句话:“干脆自己去。”同学们立即响应,大家认为有“大串联”的经验,出远门没问题。接着他们就规划了北上的路线,觉得坐船到大连再转乘火车是最经济便捷的。师大附中都是住校的,准备行装可以在学校里完成。于是,大家约定先瞒着家长和老师,等到了黑龙江再给他们一个“惊喜”。

他们用自己的伙食费购买了86日的船票,一行人带上宿舍里的席子和毛巾被,拿上几件替换衣服就出发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同学们冒雨赶到公平路码头,才得知受台风影响轮船停航了。他们不甘心就此回家计划泡汤,又怕家长找来被“抓”回去好没面子,就想找一个地方猫起来,等台风过后再上路。张水清同学提议,公平路码头的江对面沪东船厂有个技校,现在也不上课,空着的教室应该可以暂住的。于是,他们摆渡到浦东,找到沪东船厂技校,选了一间空置的教室住下来,盼着台风快点过去。他们每天派人去码头打听船期消息,可是一连几天都没有开航的迹象,毕援朝和同学孟吉高还去了火车站,而“高昂”的票价远远超出大家的承受力,且近日的车票也早已卖光。无奈之下,大家只好焦急地继续等待。

比他们更着急的是家长和老师。家长们几天不见孩子回家,到学校也找不到他们,老师也不知这些学生的去向。在文革那样动乱的年代里,家长和老师能坐得住吗?家长们急得四处打听寻找,一直找到区革委会和区乡办。还是老师巧妙地利用同学间的“内线”打听到了他们的行踪,便联系家长一起找到沪东船厂技校。

企图“私奔”的同学们被“逮”了个正着,只好灰溜溜地跟着老师回到学校。就在他们垂头丧气的时候,817日,乡办给他们带来了好消息:黑龙江兵团愿意接收他们了!同学们高兴得一下子跳了起来。原来,在徐汇区负责招收工作的黑龙江兵团52团刘永清同志听说了他们的事,表示愿意带他们去黑龙江。他说:“这样的青年,这么坚决的态度,到了黑龙江一定能干好的。”小毕和同学们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下乡通知书”,只是留给他们做准备的日子只有两天了。

毕援朝的父母虽有不舍,但作为老军人,他们懂得“好儿女志在四方”的道理,正如他们当年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18号,是星期天,毕妈妈陪着儿子去商店买了旅行袋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准备了简单的行装。

1968819日,毕援朝穿上崭新的军装,和同学们一起出发了。父母亲赶到老北站为儿子送行,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这些同学到了黑龙江兵团52团后,确实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也没有辜负刘永清的慧眼,他们吃苦耐劳,特别能干,进步很快。毕援朝、孟吉高等好几位都在连队入了党,还当上了干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珍贵的课间10分钟休息,还记得做过些什么吗?老照片帮你找回儿时珍贵记忆
鸡西一中66届高三.二班同学会2017
两张照片 ||夕阳红(河北)
枫叶红了,我们回来了
最是可爱自觉时 ——给家长的168封信
坚持“五个一”,成长不延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