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信念的力量》——东吴相对论王云仙整理文字
“东吴相对论”系列音频都有很多给人启迪的地方,在新疆这几天,我让王云仙整理一些重要的音频,值得大家好好学习领悟。
《信念的力量》
——东吴相对论
梁冬:今天的这个话题是和前两天一个朋友问我的一个问题有关。他说某某医生是不是真的有用呢,或者真的没用呢?我就跟他分享我的一个很有趣的观察,我发现,咱们说西医很科学,但很多时候小朋友感冒了,你去西医院,大夫跟你说没事的,多喝两杯水,吃两颗维生素就好啦。这还是比较善良的医生,他真的知道,有些感冒你吃药七天好,不吃药一个礼拜好,也没什么差别,维生素呢,就是增强一下体质,就可以了。其实,并不是专门解决问题的。有一些病人呢,就觉得他相信这个医生,病呢,就真的好了。
西医这样子,中医也有类似的安慰的效应在。那么,我们就引发了一个话题,就是关于信任的问题。
我后来发现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治病的疗效,是因为你相信,你相信这个医生,我们之所以做一件事情成功了,某人跟你讲你要这样做,你相信他,你按照他的方法走了,你也成了。所以我们慢慢发现,具体他说得对不对,甚至只要不是错的,似乎在这个变量里面,在你要做成东西的变量里面,自己相信一个东西似乎是很重要的一个变量。
信念为什么是不打折扣的去完成?信念为什么堪称人生的灯塔?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拥有一以贯之的信念为什么尤其重要?纪律和原则为什么能避免行为和思维的飘忽,在各种知识、告诫、机会、诱惑等多种噪音不断干扰的情况下。人为什么要保持行为和思想的高性噪比?欢迎收听东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信念的力量》。
这就是孔夫子说的“民无信不立”,这个信的力量,超过其他的方法啊,技巧啊,这样一个层面的。
这个“信”,它是还是诚信呢,还是信任呢,还是信念呢, 还是信仰?
其实都有。弘一法师的一句话,可让我们明白“信”是一个什么东西。他说“识不足则多虑”就是见识不够的时候,就喜欢胡思乱想,思前想后,患得患失。“威不足则多怒”一个人威严不足的时候,就容易发怒,真正有威严的人,他是威而怒。第三句话是,“信不足则多言”就是“信”不足的时候,你就会说很多话。你看那个“信”字,这边就是一个“言”字。也有人说,信就是“申”的意思,申明的申,伸展的伸,把它伸展出来。做伸展运动。你说了一个事,执行出来,伸展出来,这叫“信”。这个人言而无信,承诺了一
个东西,他没有执行出来,没有伸展出来。“信”就是不打折扣地去执行,去完成。
这里面就有一个原则和纪律的问题。原则和纪律有一个什么样的好处呢?他就像一个灯塔一样的好处。你在大海里头,灯塔并不能明确告诉你该怎么走,但有一个灯塔,就可以朝着你的方向。对,有个坐标了。它是一个参照系,一个坐标系。你该怎么走呢,你就朝着方向走。
但是没有这个灯塔,没有这个坐标的时候,就是你以前说的话——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对它都是逆风。
现在咨讯很多,所以,任何事情都会有人告诉你一些反例。你说吃牛奶好,就会有很多人说喝牛奶有问题;你说看中医好,就会有很多人说看中医有很多问题,西医好,西医有很多问题。因为咨讯很发达。
所以,现在的人和我们老一辈的人,比如八九十岁的人,有个差别,就是什么都不相信,觉得什么都可能是错的。
这个好像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但是反过来看-----有怀疑了,但是没有主见。所谓主见呢,他只是一种对着来的主见。比如,有人跟你讲做人诚信比不诚信要好,他就跟你举好多例子,说不诚信的人更成功。在保健医疗里就更多了,只要是有一个主张,就一定有一个相反的主张。睡午觉有利于身体健康,有的人说睡午觉不利于身体健康。那就太多了。
如果是抱着一种找反例,寻找自己的正确性,而不是要把这个事情来执行,来完成的话。你就会陷入一种自己觉得非常聪明,觉得自己很有主见,到最后就发现就团团转,在一个地方来来回回,往东走了十里,一会儿又往西走了五里,走来走去,可能就原地打转。
我记得有一年的高考作文,讲的是一个事情,就是有一个人挖井,这个井挖十五米,那个井挖二十米,第三个井挖了三十米。
我当年高考作文就是这个题目。
我们后来都要看往年的高考题目,那年这个题目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就是说打井啊,下面有没有水?谁也不确定,也许你一直打,打到一千米也没有,但是,如果每一个你都打二三十米呢,你肯定没有。相比下来,有可能你一根筋打下来的话,打出来的机会还比较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发现,他认为你这个公司好,他相信你这个公司的话,高低薪他都一直拿。中间可能有很多变数。今天发生一个新闻,说高管又怎么样了,明天一个政策又怎么样了,后天货币有怎么样。你看,巴菲特他所有的投资,总体下来说,这个地球上靠投资赚得最多钱的就是他了吧。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年代,如果你按照各种各样的信息来做出决策的话,你可能每天会有一个决策的。因为八面来风啊,四处都是信息啊,而且往往是矛盾的。如果你内心没有一个信念,没有一种主张,没有一种一以贯之的精神和手段的话。你很可能挖了很多坑,都是几米几米几米,那水永远离你有一个安全的距离。
一个东西就怕长期的坚持和积累。有一天,有一个人在微博里说了一句话:他说梁冬这几年,虽然这一期,那一期做“东吴相对论”,但因为他持续在做。所以,你看这个“东吴相对论”,我们俩做的时长了后,好像每一期都是这样聊聊天,没有什么特别严谨的策划。但你把他坚持下来,他的确比我们自己写个东西啊,什么的要有价值得多。
而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如果仅仅从利益的角度,或者从某些今天来的消息,明天来的消息的话,你很难坚持的。它很多时候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事我就是想干。只有这样,你才能穿越这个时代的种种不确定性,获得一点点长足的,因为时间而累积下来的那种成效。
刚开始我讲的纪律和原则,纪律和原则的作用就在这里,它能避免你的思维和行为的碎片化、分散化、飘忽化,让你始终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往哪个地方持续地走下去。至于这样走下去有什么结果,你是自己都不能预期的。而且呢,大致上应该是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即使是有一个坏的结果,在坏的结果之外,你也会得到某种定力啊,信心啊,能力啊,这些东西。在你下一次做一件事时候,会给你看不见的支持。
所以,就有点像苹果的“牛顿”那个手持电脑,当年是一个很失败的产品,推出来的时候是个笑话,自己认为非常好,可是市场根本不接受。但苹果现在的很多产品,你都能看到牛顿,就是那个手持电脑的影子,不管IPONE也好,IPAI也好。有些东西在某个阶段失败了,但是它会在另外一个语境,另外一个时段里头,会借尸还魂。原因就是,它始终坚持他的那个东西,它又复活了,又沿着某条路径,还是在往前走,尽管你看上去好像不一样。
所以这个“信”啊,我越来越觉得,不管是信念也好,相信也好,还是信任也好,他能在我们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机会陷阱,还有各种各样的所谓的知识、专家,各种各样的告诫等等,无数的噪音在干扰的情况下,你能不能保持你的行为和思想上一个高的“信噪比”,就是信号和噪音的比值。如果你的信号很低,噪音很大的话,你是传达不了什么东西的。
信号,是什么?还是“信”嘛。
前两天我采访李子勋,他讲一个话题,讲得很有意思。他说你观察的话,很多的美女都是被一些很奇怪的丑男给泡到手的,说什么原因呢?原因只有一个,这个天底下,根本就没有追不到的女孩,关键是你是否坚持去追。
一个人怎么会爱上一个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比如说刚开始她很讨厌你,从完全无视你的存在,到因为你天天出现嘛,你就很讨厌,你知道讨厌本身也是一种很强的植入能力,他是一种负加载,当你在讨厌的时候,你就已经和他发生关系了。而这种关系一旦建立就很难脱掉。其实这个讨厌也会让你的大脑分泌某种不管是砷钛也好,反正是有某种最终形成一种“影”的某种东西。你觉得这个人很讨厌很讨厌,但有一天他不追你了,你发现你有点失落。
所以,继续往下讲的话,就是说有一天,你发现,你虽然很讨厌他,但你发现,他爱你。当你一旦有这个感觉说他爱你的时候,完蛋了。因为爱这个声音,已经在你的脑子里出现了。你去爱他,只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这个事情分成若干个阶段,背后支撑这个丑男,这个没有什么本事的男人,追到这个女孩子,唯一的砝码是什么呢?就是信任,信念,信心。他有这个信念,我就要拿下她。
就像我有个同学,当时他的家庭也不是算很有钱,我们都在拍电影的时候,他还在拍电视,我们都在玩动漫游戏的时候呢,他还在玩竞争的游戏,他永远比我们慢半拍。我们都很鄙视他,拿他来开玩笑。结果这个同学呢?他的梦想就是要追到一个跳舞跳得特别好的女孩。结果,我们宿舍里的人的老婆里面,他老婆真的是一个跳舞的,而且是北京很著名的一个跳舞演员,而且是最漂亮的。这个事情让我们觉得苍天啊。
人的行为为什么要有连贯性,非积累性的自我消解的行为和思想,为什么是无行的小人行径?为什么一个组织中个体的智商越高,组织的智商就越低?为什么在一个浅薄化、碎片化的时代,聪明的人,反而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什么是“手表定律”?父母在教育上的分歧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欢迎收听东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信念的力量》。
“信”这个事情,它可以拆成若干个词,可以是信任,可以是信念,可以是信心,甚至可以是信号。这个事情表面上是有点不同,但本质上是相同的,这个背后是什么呢?为什么你有这个信任和信念呢?一定是内心有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和外在给你的某些暗示契合了。你觉得一次又一次加强了这个信任感,信念。诸如此类。
我刚才提到一个话题,说我们宿舍那个同学,他后来说要去学拍电影,广播学院都是学拍电视的。拍电视的人拍电影是很好笑的事情。结果不小心呢?他居然是我们宿舍唯一一个拍了第二部电影的人,最近还找了一个香港影帝来。
这个故事再次给我一个很深启发:连他都能拍电影了。为什么?因为他足够坚持。他是一个西安人。西安人身上有一种执着,甚至一种傻傻的执着,但这种东西,从长跑下来,可能真的不一样。
你一说,我又想起许三多了。许三多跟他哥哥说:这些年来,我学会了两个字“我信”,你学会了三个字“我不信”。差别就是在如此,所以这个信,不是对着镜子说“我要成功”,它是要表现在你的行为当中的,他永远表现在一种连贯性,而不是一种自我消解的,一种非积累性的行为或者思想,这就叫没有“信”。过去宗教里说,这个人没有信心啊,就说这个人小信的人,小信的人就是“易涨易退山溪水,一反一复小人心”。小人心的特点就是“一反一复”。
说到这里,我讲一个故事。这个是战争史上一个很小的故事,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话说,应该是在一战的时候,有一支德国军队,他们走到阿尔卑斯山里头,一下子迷失了,关山重重啊,越走越糊涂,几百人的队伍里头,激昂越来越少,士气愈来愈低落,最要命的是分成了几派:有的认为应该往这边走,有的认为应该往那边走,因为它涉及到生死攸关的问题啊,这一派人认为我只有从这边走才能活命,走不出就饿死了。都是生死攸关的问题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内讧,或者哗变。部队里的情绪一触即发。这个指挥官已经明显地感觉到这个问题了,但他没有办法,装着不知道。
这个时候,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山里有个小屋子,欣喜若狂,以为能找到吃的了,白雪公主在里面。
结果进去以后呢,发现这是一个废弃的屋子,多少年没人住了,里头破破烂烂的,有一些旧家具什么的。他们就在里面翻翻翻,从柜子里头翻出一张旧得发黄的手绘的地图。地图上的文字是拉丁文写的。拉丁文是过去教士阶层,特别有文化的人使用的一种文字。普通人是不认识这种文字的。它的差别比我们现代汉语跟文言文的差别还要大,是另外一种语言,所以他们只看到一些文字,看到上面标出了一些山峰,还有一些路。
几个指挥官把这一张发黄的手绘地图传看了以后,一致认定,这是一张本地的地图。这时候,大家一下子不再纷争了,有地图在,很容易就达成共识了。谁说了算?地图说了算。
这样,紧接着几天,就拿着这张地图,部队重新变成了一支部队,而不是即将分裂为几支部队。
他们正在找出路,找的时候,问题非常多。第一,这个地图是手绘的,比例是非常不精确。就像我们看房地产的广告的地图一样,就像我看到有个地图离天安门很近,结果到河北了。有个地图,就像离天安门仅五十公里,但是都到天津了。但是你是在地图上看见,好像离天安门很近。他这个非常不精确
更关键的是,他们不认识这些字。而上面标的一些路线吧,走着走着发现走不出去,是一条死路,怎么办呢?他们就想出了一些办法:一边看地图,一边看地形,连蒙带猜,再探索。但有一点,他们都是相信这张地图的。
走了几天,奇迹般的,实际上是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中的走出去了。终于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村庄,看到了炊烟。
后来这个指挥官一直保存着这张地图。因为它救了他一命嘛,如果发生哗变的话,第一个被打死的就是他。
若干年以后,他就把他的这个地图拿出来,给他一个朋友讲他当年的这个故事。很巧,他这个朋友认识拉丁文。他朋友把地图拿来,仔细看了一下,就笑了,指着上面的文字,告诉他这是一张奥地利南部山区的地图,根本不是瑞士这一带的。
这是一张错误的地图,但这张错误的地图,也让部队走出来了。至少有几个功能,第一消解了纷争,达成了共识,这是很难的。我们老说,创业团队也好,管理团队也好,最难达成的是什么?就是共识,尤其是那些技术性公司里头,都有自己的主意。因为每个人反对意见里头,背后都有很强硬的技术理由来支撑的。你也说不服了我,我也说不服了你。这还可以,他们还有一个技术性理由,在一堆文科生主张的公司里头,每个人后面都是一堆文学和哲学的理念,那就疯掉了。
每一个人都有意见的时候,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我们一个人,当你同时运行几种意识,几个地图在你头脑中存在的时候,那你就是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但是,一个组织里头,我们有时候就忽略了这一点。一个组织要强健的话,它的智商、情商要高的话,他的行为一定要具有完整性,统一性的话,他的意识,必定有一个连贯性的。如果没有这种连贯性的话,个体智商越高,就会越混乱。组织的智商,当然就越低啦。
刚才这个故事特别传神地讲了一个东西:地图对不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心里得相信同一个地图。一定要同一个地图,而且大家都相信。
“同一个地图,同一个梦想。”
如果每个人拿一张地图,每个人有一个梦想。这个事情,你别玩了。在公司就是创业失败,在军队里就打起来了。所以,我们讲的这个地图就是一个信息,这个信息是不是真的。在这个语境里面,他只是部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就是完整统一的信息。
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里,我们每一天都被各种的知识体系所左右,你发现你陷入一个碎片化的知识中,就像换频道一样。打开微博,150个字转换一个内容,然后呢,我们每天看报纸,在地铁里听一耳朵收音机,在会议室里听一耳朵这个人说话,那个人说活。
其实,我们就是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人在浅薄化,碎片化的年代,聪明的人显得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只有坚持的傻子,他反到有一种克敌制胜的超乎智商以上的重要性的能力。
管理学上有一种属于搞笑性的定律,叫“手表定律”。如果你只有一块手表的话,你是知道现在是几点的,当然这个手表有可能是不准的。但如果你有两块手表,但时间不一致的时候,你肯定不知道现在是几点。
所以在一个公司里,“信”,非常重要。所以,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比如,家庭里面,父亲母亲都是很聪明的人,通常爸爸还想腾出手来教育一下儿女的人,这小孩不行,反倒是要不妈妈特别笨,完全自卑,完全按爸爸的标准来做,要不爸爸特别忙,完全不管,完全按妈妈的标准做。
这个孩子呢,长得还可以。我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例子。
小孩们,他有两块手表。最后的结果是他两块手表都不相信,他信他自己的。或者,他终于变成了一个两面三刀的人,见到爸爸说爸爸的话,见到妈妈说妈妈的话,我们有时候低估了小孩子。其实小孩子两三岁就足够聪明,在父母之间游刃有余,把你们两个玩得团团转,简直是纵横捭阖。
今天我们讲“信”的事情呢,引申下来,是我们社会里弥漫着一种强烈的不信任感,这个不信任感弥漫到一种什么程度呢?
比如说,一个报道,说一个食物不好,但他没有限定这个食物是在这个省这个县的。所以,所有人,都觉得,比如说这个西瓜,前段时间,有人说西瓜有膨大剂什么的,所有人都不去买西瓜了,因为全国人民都不吃西瓜了。
现在我们对牛奶的不信任,对教育、医疗,各方面的不信任。跟他有关的,一切都不信任,你说这个事情有没有?有可能这个事情这个地方有,那个事情那个地方有,但由于我们生活在一种及时的全球化,全国化的,碎片化的时代,
整个我们的周遭,开始陷入一种不信任的状态。从不信西瓜,不信牛奶,不信教育,不信媒体的,不行所有东西的。最后剩下的,获得的一种东西,就是“我不信”,就是许三多哥哥最后学会的这三个字。
“我不信”,这三个字会像一种诅咒,一旦进入你内心,你不会再认真对待你眼前的任何一件事情。你不会认得当下真了。认真,认真嘛。当下这一刻是真的,这件事你真的要把他当成一件事,当真。
当我们不把他当真的时候,你可能觉得你很聪明,举世皆醉我独醒,这些人都是糊涂,我什么都明白,最后结果是越走越荒唐,你迅速被整个世界边缘化。
我们不是说我们要信三聚氰胺,不是这个意思,不管是什么样的信息让你产生不信,但你总得要信什么东西。也就是说有一张错误的地图,比没有地图,或者很多地图,要好。
现在不少企业陷入一种困境当中,有人总结是“三荒两高”:用工荒,电荒,资金荒。两高呢,用工成本高,税赋高。这种状态下,你可能会选择最聪明的方式,不干了。
不干了,是很明智,但意味着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反而是那些有点不太聪明,有点迟钝的哪些企业,它撑着。你只要不把当前的境况认为是结局性的,是唯一性的,你就在这个势头里头,以最少的能量消耗,去坚持,等待着一种别开生面的,你意想不到的机会。
我这两天跟一些朋友聊天的时候,我就问他: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你为什么还坚持做你的事情?
他说一开始的时候,我也认为很苦,后来我想明白了,我要是赚了很多钱,我做什么,我还做这个事。就是说,你做这个事情,是因为他和你的信念相符合。至于成功不成功,快和慢,爽或不爽,那都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我得做这个事。这个时候,他就发现那些外面的,所谓“三荒两高”,这些背景都不那么重要了,你想想看,它又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的,是对所有人的,当这个事情面对所有人的时候呢,不利条件,它某种程度扮演你的盟友,帮助你清洗了,或者筛选了更多竞争对手。
所以,今天我们讲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谨防,因为知识过多,因为碎片化的知识和观点,最终给我们大脑里留下了“我不信”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将会真正的像一个病毒一样破坏我们一切生命的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戊.国学堂--东吴相对论4-失控智慧论.戊.[内在需求无为而治]
关于爱因斯坦的经典语录
100句使人上进的励志语录 自卑是更可怕的贫穷
相对论(一):一个信念
相对与我身体的振动相对论
知、信、行、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