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阅读:简·赫斯菲尔德的杜甫与山

山(The Mountain)

——简·赫斯菲尔德 / 舒丹丹 译

此刻,山是清朗的,

在强烈的晨曦里。旋即,消失在雾中。

我重返杜甫,害怕从阅读里

再次抬头,会发现窗内的月光——

但当我眺望时,雾仍在那儿,

只是这远古的诗人鬓已斑白,

一只孤单的野鹅沉默着,蹒跚而过。

乍一看,这首诗很无谓,先是写到山晴朗时和雾的变化,然后,是读杜甫,两者没有任何关系。或许就是日常经验的再现。但其实不然。诗的题目是《山》,而这首诗里的杜甫或许是山的对位:我们开头看到的山是晴朗的,立刻又隐入雾里,这有没有可能是阅读杜甫过程的一种隐喻,由清晰到懵懂,完全是有这个可能的。诗人害怕,从读杜甫中再次抬起头来,天就黑了。但,实际上,当她再次抬起头来,发现“雾仍在那儿”,和雾对应的是:“只是这远古的诗人鬓已斑白”,这儿的对应是直接的,诗人就是拿被白雾遮住的山来对应两鬓斑白的杜甫,那么,杜甫就是雾中不见全貌的山。诗人便完成了一个隐喻。那么最后的“野鹅”的意象呢?

一只孤单的野鹅沉默着,蹒跚而过。

难道是诗人自身的象征?

这首诗为什么不容易看出这一层隐喻来,因为诗人有意识把山写得仅仅是阅读时的背景,是即景不是隐喻。一旦我们看出这一层隐喻关系,这首诗的味道便上了一个层次。诗人阅读了一天,雾始终没散,杜甫始终在阅读的迷雾之中。而诗人就像诗中的那只野鹅一样孤单、沉默,蹒跚而过。是这样吗?简·赫斯菲尔德,如果能问问译者舒丹丹也行。这样理解,没有暴殄天物吧?

害怕从阅读里/再次抬头,会发现窗内的月光

会发现不如会看到,这一句就是表现时间的变化,用“发现”感觉过了。

开头用词也有不太准确的地方,试着修改如下:

此刻,山是晴朗的,

在明亮的晨曦里。旋即,消失在雾中。

改用普普通通的“晴朗”“明亮”,就可以了。

此刻,山是晴朗的,

在明亮的晨曦里。旋即,消失在雾中。

我重返杜甫,害怕从阅读里

再次抬头,会看到窗内的月光——

但当我抬头眺望时,雾仍在那儿,

只见这位远古的诗人鬓已斑白,

一只孤单的野鹅沉默着,蹒跚而过。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诗人的《山》是在写杜甫。简·赫斯菲尔德比我还小一岁,但,在中国已经有人在翻译她的诗,读她的诗,和分析她的诗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雾里看鹅(四)
小学古诗词知识竞赛测试题
《望岳》表达了诗人杜甫什么样的情怀?
【推荐诗人】王艳芝|雾中悟(外一首)
【赣雩文艺】作者:谷滨《晨雾》总第910期②2021年第116期②
小学生古诗知识竞赛测试题2_轻声细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