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口角流涎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口角流涎在《内经》中称“涎下”,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称:“口吐涎”,小儿口中流涎,则名“滞颐”,如《诸病源候论》说“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颐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一并在本文讨论辨治。

【辨证论治】

1.风中于络型

症状:颜面麻木,口眼歪斜不能闭合,恶风寒,流泪,口水时流舌苔白,脉浮弦,本症多因经络空虚,外风乘虚袭于手足阳明之脉,经隧不利口渴不能闭合,津液失于收持所致。属风经络轻症,以外风为主。

治法:疏风通络。

方药:方用牵证散加蝉衣,荆芥,防风,蔓荆子,勾藤,白芷,制南星。

处方:白附子,僵蚕,全蝎,勾藤,荆芥,防风,蔓荆子,蝉衣,白芷制南星。

2.风痰上涌型

症状:口中流涎不止,半身麻木不遂,口眼歪斜,舌歪语蹇,或神志不清,头目眩晕,喉中痰声漉漉,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本症多见于中风癫疾病机属内风挟痰浊上扰。为痰浊壅盛之象,症情较重。

治法:当辨寒热虚实。属虚属寒者,治宜益气化痰,熄风通络,方用六君子汤加天麻秦艽,姜汁。夹热者治宜凊热化痰,理气通络,方用导痰汤加栀子,黄芩,黄连,竹茹。本症多为本虚标实,急则治标,俟病情稳定,又需健脾益肾从本论治

3.脾虚不敛型症状:口中流涎淋漓,纳呆食少,神怯面白,或腹胀时满或便溏泄泻,舌淡苔薄,脉弱。本病多因脾胃素虚,或伤于饮冷或虫积为患耗伤脾胃,致脾气虚寒,无以输布津液,气虚不能摄精,故涎流口角。多见于小儿口水清稀,浸湿衣衫治法:益气健脾,温中摄涎。

方药:方用六君子汤合甘草干姜汤。

4.脾胃热蒸型

症状:口中流涎,口舌疼痛或糜烂溃疡,口干口苦,便秘尿赤,心烦食减,舌尖红赤或起芒刺,舌苔黄或黄腻,脉象,滑数。本症多因素有蕴热或恣食膏腴,致脾胃伏火上蒸或心胃火盛上迫亷泉,津液外溢,故见流涎治法:清解脾胃实热。

方药:方用,清胃散合泻黄散加减。

处方:生石膏24克,黄连6克,黄芩,生地各10克,丹皮10克,升麻6克,藿香,防风,佩兰叶各10克,甘草6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口水中医怎么说
口感症状鉴别
口流涎的艾灸解决方法
滞颐
『医林改错』《医林改错》全文22
张介安医案(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