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庭坚:遗子万金不如教之敦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


【概述】

黄庭坚

——遗子万金不如教之敦睦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宋治平四年(1067年)登进士第,历任汝州叶县县尉、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太和知县、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职。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独树一格。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天下无双双井黄”。在宋代,双井黄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人口众多,田舍连片。为了培养人才,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创办了“樱桃书院”和“芝台书院”。书院推行“百行之首,以孝为先”的传统文化,把孝道奉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曾主持制订《黄氏家规》,共二十条,对行孝、为友、从业、求学等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强调对待祖宗,犹如水木之源,不可忘也;对待父母,犹如天地之大,务宜孝也;对待兄弟,犹如连枝之人,须互助也;对待邻里,犹如唇齿之依,必相敬也。并强调读书乃诫身之本,显扬宗祖之要务,后生学子务必典籍精通、文章通晓等等,不仅本族奉为祖训,也被当地百姓奉为楷模,世称“黄金家规”。

此外,黄庭坚在晚年也留下一篇《家戒》,总结一些家族兴衰的原因,告诫子孙“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仇”,“无以猜忌为心,无以有无为怀”,要互相谦让,互相照顾,和睦相处,齐心协力维护好家族的传承发展。

【黄庭坚·双井黄氏家规摘编】

重    孝

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凡我子姓亲存者,务宜随分敬养。

——摘自双井《黄氏家规》

【译文】人们都有祖宗,就像流水有源、树木有根一样,这不能忘了。

父母的养育之恩,与天地一样没有边际。凡是我们宗族成员中父母健在的,一定要按照本分孝敬赡养。

 

和    睦

为人子者,告其母曰: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仇,使我兄叔之和也;为人夫者,告其妻曰:无以猜忌为心,无以有无为怀,使我弟侄之和也。

——摘自黄庭坚《家戒》

【译文】做儿子的,告诉他们的母亲说:不要因小财争斗,不要因小事起仇怨,让我们兄弟叔侄保持和睦;为人夫的,告诫他的妻子说:不要心存猜忌,不要计较有无,让我们兄弟叔侄保持和睦。

 

众母如一母,众儿如一儿,无尔我之辨,无多寡之嫌,无私贪之欲,无横费之财,仓箱共目而敛之,金帛共力而收之。

——摘自黄庭坚《家戒》

【译文】家族里所有的母亲是大家的母亲,家族里所有的儿女是大家的儿女,没有你我之分,没有多了少了的嫌隙,没有贪多的私心,没有无端耗费的钱财支出,大家一齐盯着往粮仓钱柜里增加储蓄,齐心合力往家里赚取金帛财货。


礼    让

子弟凡行坐出入,必后长者;即在公祠,遇有应说公事,亦必须从容言之;其尊长亦不得以尊压卑、以长凌幼,法言巽语,随机教诲。

行者让路,耕者让畔,文王之化行俗美也。近世有在同族之间,寸土不能相让者,已称鄙陋之夫。况倚富欺贫、恃强凌弱、巧设机关、侵占争夺,天理良心,果安在乎?吾族倘有此辈,讦告公庭,家长共证其罪,以遏浇风。

——摘自双井《黄氏家规》

【译文】晚辈凡是行路闲坐出入,一定要在长者之后。即使在公共场所祠堂等地,遇到有应该说的公事,也必须态度从容地交谈。年长者也不得凭着自己的尊位压制地位卑微者或凭着年长的身份欺凌年幼者,要用好的言语与年轻人讲道理,利用合适的方式教诲年轻人。

走路的时候让路给别人,耕田的时候把田界让给别人,这是周文王教化万民形成风俗的美德。近来有人即使在同族之间,寸土不能相让,已被人评价为鄙俗浅陋之人,何况是那些凭借富裕欺负贫穷、倚靠势强欺负势弱、巧设机关、侵占争夺他人东西的人,他们本应具备的天理良心,去哪里了呢?我们家族如果有这样的人,要揭发出来并让这种行为暴露在众人面前,大家共同来指证他们的罪错,以遏制这种浮薄的社会风气。

 

崇    文

读书乃诫身之本,而显扬宗祖之要务也。必岁延名宿,教育后生,务期典籍精通,文章晓畅;更且敦励行谊,以成大器,斯真读书矣。其供应俸仪,俱不可苟。若以供俸菲轻为便,浪延村学,仅图识字,致滋鄙陋,反墮先声。为父兄者,尚其念之。

——摘自双井《黄氏家规》

【译文】读书是修养身心的根本,也是光宗耀祖最重要的途径。一定要延请有名望的老师,教育后生晚辈,务必使后生晚辈精通儒家典籍,所写文章明白晓畅;更应该陶冶情操,砥砺品行,以成为有用之才,这才是真正读书了。给教师的供应礼仪,都不可以随意。如果仅仅为了图方便,给教师的薪俸低廉,导致贻误村学,家长仅仅希望子女认识几个字罢了,导致子女滋生鄙俗浅陋的习气,反而败坏祖宗的声望。家族的长者,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吾子力道问学,执书册以见古人之遗训,观时利害,无待老夫之言矣。

——摘自黄庭坚《家戒》

【译文】我的儿子们应该致力于研习学问,手捧书本可以读到古人留下的训诫,观察到时时的利害变化,不要等我说才知道该怎么做。


互    助

族众人繁,贫富不齐,势所难免。吾族倘有窘迫之家,生不能娶,死不能葬者,在家饶者,当仰体祖宗一脉之意,量力助之。此厚道也。家饶者毋得坐观失所,以玷先人。

吾族附近桥梁道路,每岁秋末冬初,务宜修理。盖不特便于行人,抑且便于自己。又不特便人便己,盖桥梁整顿、道路宽平,往来行人增多少颂扬,地方气象增多少光昌。

——摘自双井《黄氏家规》

【译文】家族人口众多,贫富不齐,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我们家族中如果有经济贫困的家庭,对生不能娶妻,死了无钱安葬的人,家庭富裕的,应当体察顾念同宗一脉的关系,根据自家的能力给予帮助。这就是宽厚仁爱的品格。家境殷实之人不可坐观贫困之人流离失所,以致玷辱祖宗。

我们家族附近的桥梁道路,每年的秋末冬初,都要按时修理。原因在于不仅仅是方便行人,还在于方便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不仅仅方便了自己和他人,如果桥梁稳实,道路宽阔平坦,能够赢得来来往往的行人的多少颂扬,给地方增添多少光彩和崭新的气象呢!

【黄庭坚重孝故事】

涤亲溺器

黄庭坚自幼孝顺父母。黄庭坚做“太史”时,公务十分繁忙。他却不辞劳苦,依旧亲自照顾母亲的生活点滴,从不懈怠。黄庭坚为避免因为仆人的卫生清洁达不到母亲的满意,而导致母亲心生烦恼,他就坚持每天亲自为母亲刷洗便桶,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黄庭坚的做法曾引起了一些人的好奇和不解,有人问黄庭坚:“您身为高贵的朝廷命官,为什么要亲自来做这些杂细的事务,甚至还亲手做刷洗母亲便桶这样卑贱的事情呢?”

黄庭坚回答说:“孝顺父母是我的本分,同自己的身份地位没有任何关系?再说孝敬父母的事情,是出自一个人对父母至诚感恩的天性,又怎么会有高贵与卑贱的分别呢?”百善孝为先,孝不仅是百行之首,也是百行之先、百行之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家规】黄庭坚·遗子万金不如教之敦睦!
走进黄庭坚故里:'华夏进士第一村'双井村
江西研学好去处,打卡“华夏进士第一村”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一百二十二)】四川蓬溪张鹏翮:仕宦不得以贿败官,贻辱祖宗
江西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五十一:河北容城孙奇逢——身型家范 堂传孝友数百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