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鉴定“三十六计”

文/肖寒

1.正本清源:中药的本源可以从自然的生命周期中追溯到动物、植物、矿物、菌类……从文献上追溯《本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的流源……从进化史上追溯物种的进化和变异。鉴定药材,要做到正本清源,才能避免混乱。


2.它山之石:阅读各类相关的文献。从中汲取有益的元素,对于启发思路和灵感有很大的帮助。《中国植物志》全文电子版网站、中国知网中的文献、《中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及其它鉴定书籍等具有不同的参考价值。


3.司外揣内:药材的外在性状,呈现的是内部的融汇了多重因素的属性。领悟中医“司外揣内”的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中药鉴定很有裨益。


4.知己知彼:彼,有两层含义,一是药材,二是药商。对药材的采造时月、种植加工方式、产地、等信息了解得越全面,越能够驾驭种种异常的问题;对药商的不法手段掌握得越多,越能有针对性地引起关注。


5.可见一斑:相对于“较粗糙、纤维性较强”等抽象主观的文字描述,微观细节(即在显微镜下的特征)的描述往往更理性、客观。另外,显微化学染色能很好地观察不同细胞壁性质的细胞、有药用活性的后含物等在组织中的分布规律。


6.知行合一:养成户外观察药用动植物的习惯。对每一株植物的深入了解、观察和用术语的精准描述,是锻炼基本功的有益方法。蒲公英百草园户外活动就经常举办,是锻炼的好机会。


7.见多识广:多深入产区考察,深入药材市场调研,了解药材生境、生长习性、地方用药习惯、市场价格、常见品种、商品规格等信息。经过汇总和思考,能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8.改弦易辙:在以某种方法鉴定药材时,如果遇到瓶颈,不要局限于一法画地为牢。尝试其它方法,最终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9.随行就市:掌握药材新近的行情。不但能以商品学的常识判断性价比,还能因循掺假者“以便宜药材掺入贵药材中”这一规律,鉴定真伪。


10.存同求异:有对比,才有区别;有区别,才能鉴定。对于区别进行聚类归纳,既找到相同物种的共性,又能区分不同物种的差异。学习这种检索表式的思路,通过不同的鉴定手段,“区别”表现在方方面面。找到最靠谱,即既专属又耐用的方法。


11.物以类聚:植物类药材鉴定最常用的工具——检索表,是基于恩格勒植物分类系统,具有相似属性的归于一类。在变种与新种的判定上,很多植物学家的观点也并不一致。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种内差异的最大值,小于种间差异的最小值。


12.教学相长:通过经常写文章、在蒲公英论坛发帖子和给别人讲解的方式把自己对于药材鉴定理解进行整合、输出。以这样的方式梳理知识脉络、结构和体系。


13.通古博今:了解历史上的本草文献,可以知晓混用品、习用品、南北用药习惯差异等。另外,了解药材标准在历版药典中的变化, 能更好地进行品质评价。


14.光天化日:在不同的光源下,如自然光、手电、不同纳米荧光等,药材析出的结晶、腺点、水浸液、醇浸液会有特异性的现象。


15.胆大心细:对一些毒性药材的鉴定,要做好必要的防护,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开展工作。需要口尝的毒性药材,适量为宜。感官的体验,要细致入微。


16.昭然若揭:一些不显著的特征,比如单子叶植物维管束等,可采用间苯三酚——盐酸组合试剂染色后,木质化组织被染成红色,切面特征显而易见。


17.擒贼擒王:抓住最主要的特征。其他做为辅助判定的依据。


18.望闻问切:对于药材的鉴定也有跟中医诊病类似的最常用的最朴素的手段。手捻、掂量、眼观、耳听、观察折断面、口尝,见真性。


19.动静相宜:对药用植物既有静态的观察,又有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动态关注。观察花期、果期形态差异,多年生植物宿根特征,不同生长阶段叶形变化,是很好的习惯。

20.顺藤摸瓜:药材中往往会混有一些未脱落的残留附属物、非药用部位等。这些组织的蛛丝马迹,往往能为我们找到鉴定的线索。


21.并各有法:药材分类的方式有很多:根据药用部位分类、根据科分类、根据化学成分分类……无论以何种方式分类,每一类药材因为具有共性,也有共性的鉴定方法。


22.放眼四海:“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了解生长环境、栽培方式等多重因素对药材性状的影响,能减少因“不同”引起的误判,更准确地鉴定物种。另外,关注主产区和道地产区,道地产区变迁,道地与非道地药材的差异。


23.庖丁解牛:对药用动植物和药材的解剖,不同角度的切面,折断、拆解等都是观察内部细节的很好方法。


24.有的放矢:对于药材的信息熟知以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通过指标成分鉴定、基原鉴定、药用部位判定,建立科学的方法。

25.返璞归真:对一些常见的二氧化硫熏蒸和染色美容的药材,应该能透过“铅华”,看出本来的面目。染色的药材大多过于鲜艳,在手心里攥一会儿会掉色。二氧化硫熏的药材加大局部环境湿度会有一些刺鼻味、颜色过白,有些熏蒸过的药材入水后会有一些变化。


26.天马行空:发散性思维方式必不可少。很多药商令我们意想不到的造假手段即是发散性思维的良好产物。另外,除了经典的鉴定手段,何妨思考和尝试一些灵活巧妙的鉴定手段,比如一定粒度粉末的体积,一定浓度溶液的荧光,种子在一定浓度盐水中的悬浮程度……


27.水淹火攻:传统中药鉴定中,很常用的方法是水试火试。始载于《本草经集注》。药材因具有某些理化性质,与水火反应会呈现明显的特征。除了文献中经典的水试火试方法以外,可以多积累一些有关火试和水试的经验。


28.日积月累:一花一叶,一果一根,美好的专业素材如同珍珠。标本类、原创摄影类、过程类、归纳类的素材都好。多多积累,才能信手拈来,串联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29.与时俱进:中药鉴定的手段,从传统的方法正在向多元化发展。性状、显微、色谱、光谱、DNA分子鉴定等都是手段之一,没有优劣之分。最简便、专属、耐用的方法即是最好的方法。


30.统观全局:有两层含义:药材单一的特征固然重要,但以单一特征判定,有失偏颇,对一味药材的鉴定往往是几个特征的综合。越全面,准确性越强。另外,对药材既要对单一样品有局部细致入微的观察,还应该对全体样品有一个统观。个体和群体的特征相互结合。


31.疏而不漏:药材中混有的杂质,分为三类:无机杂质、来源于规定不同的有机质、来源于规定相同但不为与规定不同的有机质。杂质一般为采收加工时未去净或恶意掺杂。对于药材中混有的杂质,要能明察秋毫,准确识别。


32.有理有力:对不合格药材的判定要有充足的依据。必要时不同鉴定方法的结果互相佐证,不能出现矛盾之处。一阵见血,以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完成不合格判定。


33.道高一丈:针对药商层出不穷的造假、增重、美容等手段,时时谨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以过硬的专业知识基本功和持续的学习与思考,应对药材的各种质量问题。


34.曲径通幽:将获取到的信息纳入已经认知过的知识体系,与其它信息建立关联,思考判定结果的合理性、准确性,把碎片形式的信息找到逻辑上的关联。从而找到通往真知的幽径。


35.以“真”为鉴:对比与正品药材图鉴、显微图谱、薄层图谱、标本的异同。正品的特征,是鉴定的参照物,如同一面镜子,可鉴真伪。再集合文字的描述,做出准确的判断。


36.功夫在外:拥有专注的匠心固然好,边缘化乃至其它多方面的知识背景更能提供一个对于主体知识领域观望的平台,从而在对专业问题的思考上,有更广阔的思路。对于一味药材的鉴定,往往涉及植物分类、拉丁语、中药炮制、中医、五行、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栽培、物种变异、古籍、善本、医古文……而后,才是中药鉴定本身。


以上,是一些工作经验和思路、方法的总结。如果有时间,会在蒲公英论坛逐条和大家叫交流,余不一一。希望对大家有小小的帮助,也期待朋友们补充和完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鉴定学自考习题
辨状论质话中药
药工手册
专业科普: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知识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路边的中草药你认识吗?——悦读读书会第48次线下活动侧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