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董教学随笔176】古诗中的养生哲学

古诗中的养生哲学

/董问博

     养生,是一个从古谈到今具有悠久历史的话题。也许是因为古时长寿者寥寥,也许因为古代医疗水平不发达,不管是民间百姓还是朝中权贵,不管是山野医生还是文人墨客,都在有意无意地谈养生。翻开古代诗歌史的画卷,我们会发现很多诗歌中都蕴含着养生哲学,下面我们从这些凝练的语言中,探寻古人的养生之道。

(一)负暄闭目坐

负冬日

【唐】白居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题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暖阳冬日,屋中练功的场景。诗歌重点写出了作者练功后的身心感受,似乎每一个细胞都充满张力,整个人如痴如醉,仿佛来到了另一个忘我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虚幻,一切又都那么真实……练功养生,既是诗人的生活状态,又是他的精神享受。

【注释】

①杲杲:潜伏。

②负暄:为向君王敬献忠心的典实,冬天受日光曝晒取暖。

③醇醪:味厚的美酒。

④百骸:概数,言其多,非确指。骸:骨节。泛指人体所有的大小骨骼。

中适:心中安适。

一念:一动念间;一个念头。也指极短促的时间。

⑦虚空:天空;空中。也泛指空旷无人的境界。

【赏析】

   其实大诗人白居易有不少关于养生方面的诗歌,这首《负冬日》就是最为有名的作品之一。本诗开篇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冬日暖阳下屋角静谧的氛围。在这样暖意无限的一方天地中,诗人沐浴在阳光下,闭目而坐、修身养性。诗人就用这样自我放松的方式,排除心中杂念,追求物我两忘。诗歌中“初似”“又如”“外融”“中”正是闭目养神后内心逐层产生的细微变化,写出了诗人练功后所达到的不断升华的境界。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他在冬天养气,进而修身养性。诗人的这个行为又恰恰体现出他遵循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的气候不同,人们也要按照季节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性、作息规律。这样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就会提高,从而实现身体内部的阴阳调和。

    白居易的养生之道已成体系,他认为养生有动有静:动也就是多活动,因此他很喜欢游览名胜古迹;静就是调息虚静,于是在大夏天,端坐在院中,追求“心静自然凉”的意境。《黄帝内经》中有按照四时来养生,如冬日“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根据不同季节时令来滋养五脏气血。所以白居易的养生哲学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我们也不妨学学白居易“偷得浮生半日闲”,在大好冬日,晒晒暖阳,抛却杂念,感受时光的美好和生活的惬意。

(二)解作东坡羹

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

【宋】苏轼

     我昔在田间,寒疱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渠醉膻腥

【题解】

    苏轼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但是他能就地取材,贬到哪儿吃到哪儿,用美食消减自己内心的苦痛,似乎没有东坡驾驭不了的食材。这首诗中最为稀松平常的“芦菔”,也被东坡视为美味佳肴,吃得有滋有味。

【注释】

①蔓菁:别名蔓菁、诸葛菜、圆菜头、圆根、盘菜。

②南岳: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

③芦菔:萝卜

④膻腥:荤腥。亦指鱼肉类食物。

【赏析】

    东坡羹是指苏轼创造出来的一种菜羹,后来成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点。从苏轼的《东坡羹颂》引中,我们可知菜羹的主要成分: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入生米为糁”,不难看出这种菜羹没有大鱼大肉,完全是素食,但是苏轼说它“有自然之甘”。这首诗中,诗人记载了自煮菜羹的过程。

    诗人贬至他乡之时,常常支起少了一只脚的饭鼎煮羹。那时,将蔓菁等洗净后下入汤中,煮烂便成为美味。多年以后,诗人离开了这个贬谪之地,还回味着这道自制的美味。但是年岁已久,那种感觉恍如隔世。幸好友人知道他的喜好,为他还原东坡羹。在这道羹里面,加入萝卜,这新采摘还带着露水的萝卜,让东坡羹的味道具有更为清淡的自然之甘美。这种美味毫不逊色鱼肉之味。

    东坡认为过于丰盛的饮食会增加肠胃负担,而易于消化吸收且营养丰富的菜羹是养生的佳品。后人发现,东坡羹既自然甘美可口,可去咳止痰发散表寒,实在是一道食疗的佳品。

(三)预防得先机

固脾

【宋】苏轼

固脾节饮水,游乐多行走。

盘腿擦涌泉,闲坐观菖蒲

地黄芪门煎,酌饮蛤蜊酒。

长食茯苓面,常餐杞菊肴。

【解题】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颠沛流离,仍能尽享在当时可以称之为“高龄”的65岁,这与他生性乐观同时潜心医药有关,本诗就是苏轼养生之道的再现。在这首诗中,苏轼介绍了自己预防脾胃疾病的经验,包括饮食起居、穴位按摩、药物预防等等,体现出苏轼的智慧和当时医药的发达。

【注释】 

①涌泉: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乃是肾经的首穴。

②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状茎粗壮。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根茎可制药。

③地黄: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

④芪门:天芪黄芪等一类。

⑤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古人称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⑥杞菊:杞菊是一个现代词语,意思是枸杞与菊花。

【赏析】

    苏轼接受了长寿老人“脾胃全固,百疾不生”的理论,并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首诗就用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固脾。

    苏轼认为,饮水过多会冲淡胃液浓度,所以应该少喝水,才能保证胃的动力,正所谓“气盛而液行”,所以提出“固脾节饮水”。据说,江南有位老者,已有七十多岁,但是精神矍铄,很多人误以为他才四五十岁,苏轼向他询问益寿延年的绝招。老者说:“无异术,平素不饮汤水,常人曰饮数升,吾曰减其数。”苏轼从中领悟到“少饮水”的妙处。“生命在于运动”,苏轼对这个观点也颇为认同。他也特别喜欢出游,足迹遍布祖国山河。苏轼还善于运用人体穴位,通过按摩穴位,打通人体经络,驱除疾病。同样,苏轼还重视精神保养,闲暇时观赏菖蒲等绿植,让满眼绿色怡人心脾。至于那些中草药材,也是苏轼常常用来保健的良药。药补,可以治疗身体的轻微疾病,时常药补,能够让身体更加强健。

    其实诗词中所描写和反映的养生哲学,不只是炼气养性、日常饮食、潜心医药这三个方面,在浩瀚如烟的诗词中,若潜心研读一定有更多的发现。这些流传的作品不仅体现出古人与天地万物四时相应相符的大智慧,还体现出古人在医学条件很有限的情况下改善身体、增加生命质量的大智慧。养生哲学,借诗歌这个载体流传下来,不仅风雅而从容,更让我们后人高山仰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汤羹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
全才苏子瞻,岂止霸文坛?
苏轼:品评饮食五味,品评人生五味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宋代,感受饮食烹饪哲学
人间有味是清欢
惬苏32 东坡与羹:一生追寻的“天然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