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人四藝|之焚香。


香界

宋 朱熹


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

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南宋文人笔记《梦粱录》中,“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是宋代文人精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四艺”。相聚雅集,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蕴涵着文人生活的情致雅兴。曾几何时,燕居焚香,士大夫们把盏闻香的生活意趣,带着一缕香的温馨渐行渐远。时至今日,藏香、品香、赏香,又已成为众多人士的雅好。




人们常用“香”来描绘美好事物、德操、情感,并赋予它美好的内涵,如成语“古色古香”、“香消玉散”、“软香温玉”等。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追求隐逸精神,“仕”与”隐”不再是互相对立的两极,在朝为官、居家奉佛,亦官亦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文人士大夫、平民百姓在袅袅香烟的视野与“究天人之际”的思想境界下,寻求美的感受以及有关宇宙与社会的哲理。展现了一种任性逍遥、豁达脱俗的精神的同时,也是中国香文化之纯粹而高雅的最佳体现。


香席


讲究精致生活的宋代,熏香之法极尽巧思。香事活动逐渐形成一套程式,成为上流社会重要的社交活动,称之为香席。所谓香席,就是邀约二三懂得“四艺”的香友,共同品评沉香的香味,最后以留在香篆、香簿上的文学和书法作结。香席文化活动随同佛教、斗茶、插花、弈棋、书法等东渡到日本,在日本皇室及贵族的留存下,发展成为了日本香道。






香品



文人雅士不但品香吟香,而且广罗香方,并亲自研究制作合香、香丸、香饼等,还形成了香学的研究,至今留存有洪刍《香谱》、叶廷珪的《名香谱》。




在丰富的香品中,单香材就有沉香、檀香、龙脑香、安息香、零陵香、甘松香、乳香、藿香、苏合香、降真香、金颜香、茅香、麝香等名目。将这些香材按照“合香方”调和在一起,称作“合香”,有香饼、香丸、香篆、末香等。李清照词中所提及的“瑞脑香”,就是一种加入“脑子”后印成瑞兽形状的香品,其“合香方”及合香方法《香谱》中都有记载。



咏香

罗 隐

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香具



宋人书房、闺阁、厅堂中多有焚香所用的香炉、香箸、香瓶、香盒、宝子等相关用品。这些焚香物品多精工细作,设计新巧,构成了文人室内陈设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宋代烧瓷技术高超,瓷窑遍及各地,瓷香具(主要是香炉)的产量甚大。宋代最著名的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窑都制作过大量香炉。瓷炉虽然不能像铜炉那样精雕细琢,但宋代瓷炉却自成朴实简洁的风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宋 哥窑米色鱼耳炉



宋磁州窑刻童子三足香炉



宋 钧窑双耳三足香炉



宋 钧窑品香炉



北宋 莲瓣纹三足博山炉



宋 越州窑刻花香盒



宋 铜鬲式炉



品香



在崇尚雅生活的宋代,“隔火薰香”这种不直接点燃香品的品香方式盛极一时:先点燃一块木炭,把大半埋入香灰中,再在木炭上隔一层云母片,最后在云母片上放香品。通常,贵客登门,主人会拿出珍藏香材,用隔火熏香的品香方式,慢慢煎烤沉香、奇楠、檀香、香丸、香饼等上等香品,在见香不见烟的意境里,品茗雅谈。




其大致方法是:


▎烧炭


点燃木炭(炭块或炭球),待其烧透,没有明火并变至红色;这样品香时就没有炭味的干扰了。如果方便,还可以准备一个金属的网状器具,把木炭放在网上会燃烧得更均匀。


制备香品


熏烧的香应选择天然香料制作的优质香品,可以是合香,也可以是原态香材。其体积不宜过大,应将香品分割为薄片、小块、粉末等形状。


香灰的置备


在香炉内放入充足的香灰,先(用香铲)使香灰均匀、疏松,再将表面轻轻抚平,然后用香匙于炉灰中心慢慢开出一个较深的空洞作为炭孔。


入炭


用香筷将烧透的炭夹入炭孔中,再用香灰盖上,抺平。香灰表面可以是平整的,也可以隆起成山形。用细棒(香棒)在香灰中“扎”出一个气孔,通达木炭,以利于木炭的燃烧(或者不让木炭完全埋入香灰,而是微微露出)可以借助香灰控制木炭的燃烧速度。木炭埋入香灰的程度视香品的特点而定,需要木炭的温度较高就可以埋得浅一些,反之则可以深一些。


隔片


在气孔开口处放上薄垫片(云母片、银箔、金属片等),将香品放在垫片上。


置香


用香匙将香品置于垫片之上。若出烟,可以稍等,待其无烟时再开始品香;或将香灰加厚一点,即可减少烟气。


品香


若是小香炉,可以一手持炉底托起香炉,一手轻罩以聚集香气,靠近香炉缓缓吸气品香。注意呼气时不宜正对香炉,可将头转向一侧换气。



士大夫们视品香为修炼心性的法门,“微参鼻观犹疑似,全在炉烟未发时”,在气味的分辨中,对香从嗅觉器官的知觉到思维上观想的一种升华,谓之为“鼻观”。品香文化让人们感受到世间任何有形的收获和掌握其实都是无常的,在似有似无之间,灵动之美的把握亦可永恒。

注:來源將作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删除,谢谢!

传承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经典国粹

□ 创始人微信号:18052529697

□ 总编辑微信号:wenrenshangshi

□ 文人赏石网址:www.wenrenshangshi.com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焚香之雅:隔火熏香
焚香、熏香、闷香、煎香
隔火熏香 | 一席香道
隔火熏香的方法
十步教你隔火熏香:不太一样的焚香方法 | 茶泡泡网
香道表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