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构建园区生态循环技术体系,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当前,生态立农、绿色发展成为了我国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鉴于此,通过构建生态循环技术指标体系,用于指导园区建设、评价运营效益,是助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思路。

在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需发展层次和技术重点兼顾。同时,依据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要求,为构建生态循环技术指标体系,可从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种植种苗和标准化生产、农业物联网与智慧服务、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及分布式智能微网4方面的技术子体系入手。具体如下:

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技术子体系

该技术子体系以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结合农业科技园区内土地、水、空气、资源利用四大主题,针对实际问题,确定以下3个领域。

环境压力主要反映人类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造成的环境压力,衡量发展模式的先进性,属约束性、控制性指标,反映环境压力的来源,宜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以COD/氨氮计)、化肥使用程度、农药使用程度为建设导向。

生态环境质量主要衡量生态示范园建设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所处的状态,是生态示范园建设成效的最终体现,属预期性、约束性指标,宜以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一级天数的比例、灌溉水达标率、污水处理率、土壤达到一级的比率(土壤内梅罗指数)为建设导向。

环境调控管理是指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和减缓资源环境压力而采取具体响应的措施,属控制性和引领性指标,宜以秸秆资源化利用率、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率、清洁能源使用比重为建设导向。

种植种苗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子体系

该技术子体系重点选择种植规模大、市场潜力大的水稻、蔬菜、瓜果、花卉等品种,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推进设施农业和露天大田种子种苗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进一步提高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种植业产业竞争力。

在设施管理方面,要求设施生产和露地生产达到规模化水平,具备必要的功能区域和设施设备,如日光温室要按照合理采光时段和异质复合蓄热保温体结构原理设计建造,塑料大棚要按照合理的轴线方程设计建造,宜以设施连片面积实现率、露地连片面积实现率、设施设备配套率、温室大棚占地面积比为建设导向。

在栽培管理方面,应合理安排茬口,科学轮作,有效防治连作障碍,集中培育、统一供应优质适龄壮苗,全面应用滴(喷)灌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综合措施防控病虫害,宜以轮作耕地面积比、良种覆盖率、集约化育苗率、技术规程张贴率、生态防虫措施覆盖率、人工光源照射强度为建设导向。

在采收管理方面,应按照兼顾产量、品质、效益和保鲜期的原则,适时采收,严格执行农药、氮肥施用后的采收安全间隔期,不合格产品不得采收上市,进行专门的整理、分级、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宜以采收登记率、包装标识度、净菜上市率为建设导向。

农业物联网与智慧服务技术子体系

该技术子体系旨在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信息获取与传输水平、信息分析利用水平、环境预警及自动控制水平和商品信息化水平。

信息获取与传输水平可反映现代传感器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和覆盖程度以及成熟信息加工工具用于农业科技服务的能力,宜以实时获取生物信息覆盖面积占比、实时获取生态信息覆盖面积占比、专家系统或专家直接指导管理覆盖面积为建设导向。

环境预警及自动控制水平可反映用物联网采集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利用程度,宜以大田环境监测预警系统覆盖面积占比、温室环境监测预警系统覆盖面积占比、养殖环境监测预警系统覆盖面积占比、大田环境自动控制覆盖面积、温室环境自动控制覆盖面积、养殖环境自动控制覆盖而积为建设导向。

商品信息化水平可反映信息技术(如RFID标签)及信息管理系统等在农产品标识与溯源功能上的应用水平,宜以粮食信息化标识率、蔬菜信息化标识率、水果信息化标识率和畜禽水产品信息化标识率为建设导向。

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及分布式智能微网技术子体系

该技术子体系是以沼气发酵工程为核心,把园区内的养殖粪污、作物秸秆等各类有机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的相关技术体系,可实现园区有机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以沼气工程为核心的农业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的设计水平与运行管理状况,重点是关注沼气工程的原料、产品及能耗,宜以池容产气率、能源自给率、有机物降解率、沼气综合利用指数、沼渣深加工指数、户用型沼气池使用率为建设导向。

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的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配套环保设施的情况,宜以沼液排放氨氮值、沼液总量控制率、沼液池容积安全系数、沼气火炬使用率、用户端沼气硫化氢含量为建设导向。

智能微网及分布式能源站的设计与运行状况,宜以智能微网能源综合指数、分布式能源利用率、分布式能源站自发自用率、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监控水平为建设导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生态家园项目介绍
生态果园建设的技术途径与模式
陈晓华: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绿色发展
生态农业模式
什么是沼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