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面放开三个多月后,一些现象慢慢出现了,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
userphoto

2023.03.08 内蒙古

关注

始于2019年末,到2023年,这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自从国家于去年12月全面优化防护措施之后,也就是有尺度的“全面放开”,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淡化了对疫情的关注,好像这一切就没有发生过一样。

整个过程如做一个长梦,最后惊醒,可事情还没有彻底结束,只不过那种紧张的氛围已经有所缓解,但这也足以看得出,上面的一举一动对平民的影响确实挺大,具体体现在心态方面,至少增强了人们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信心。

说白了,是生活要继续,而各种防护体系的完善,人们认识度的提高,再加上病毒本身攻击力和致命性的削弱,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生活层面。

疫情在慢慢离我们远去,但是,很多事情并没有朝着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发展,有很多事情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而有些现象也在慢慢出现,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

第一,实体店还正在恢复中,但恢复速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迅速

这三年的影响,除了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之外,其次就是实体店的生意了,当然还包括各种旅游业,不过,我们肉眼可见的还是实体店及各类工厂。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早先就对实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消费的便捷和优惠使得人们加倾向于在网上购买物品,虽然部分网购平台和货源依旧需要依托着线下的实体店,但很多同质化的实体店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倒闭风险。

突如其来的三年疫情是压垮这些实体店的最后一根稻草,人人自危,都在尽力减少自己外出的频率,这就意味着,人们线下消费的欲望和机会更加渺茫,而这些实体店每月或每年还要承载巨额的租金,尤其是那些容易导致人员密集的场所,惨淡经营使得他们最终关门大吉。

现在的情况让很多的实体店看到了一丝丝的希望,不过,有网店在上面压着,实体店的生意短期很难有大的改观。

当然,实体经济对一个国家的良性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国家在此方面也会给出更多的支持,为什么实体经济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底层逻辑。

多数人会忽略一个重要问题:网购的商品虽然比实体店更便宜,但这种模式会使消费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从长远来看,网购超低价倾销→低利→低收入→低消费→低品质生活,消除中间商,表面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但实质是对第三产业(特别是商业)严重冲击。

实体经济实际上是制造业的缩影,一方面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能给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虽然目前的实体经济行业虽然不太景气,但是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之下,我相信未来用不了多久,实体经济还是会焕发更多活力的。

这是在实体店方面。

其次,就是我们熟知的工厂,三年疫情期间倒闭的工厂不计其数,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本人目前就在东莞,而且从小就在东莞长大,曾被称为亚洲工厂的东莞,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前往这里谋生,这里的工厂如恒河沙数,而街上的农民工同胞也是数不胜数。

可这几年,我走遍东莞大街小巷,一种前所未有的冷寂感迎面扑来,很多新建的厂房租不出去,而之前很多老旧的厂房,要么人员稀少,要么已经人走楼空,虽然现在的东莞依旧有很多来自全国各省的人在这里打工谋生,但已经大不如从前,沿途可以看到很多倒闭的厂房和实体店。

国家全面放开之后,在东莞各处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复工复产的生机,但这个速度还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快。现在依旧有很多工厂还招不到满员,许多工厂员工才刚刚休假复工,而有些工厂为了规避风险或低成本运营,开始调整策略,已经不如之前那么拼命的对外招聘了。

以前来东莞这边电子厂随便进,现在来东莞这边,外面挂着招聘牌子的很少,也就是刚结束春节假期的头一周,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招聘热潮,但如昙花一现,结束的非常迅速。

所以这点就导致了第二个现象出现:

第二,国内就业形势依旧非常严峻

在疫情期间,很多工厂倒闭了,虽然现在已经放开了,但工厂的数量和工作岗位不可能那么迅速增加,而之前一些不太盈利的企业,也是通过裁员或者给员工放长假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

要期待这些企业往外招聘更多的人,目前来说肯定是一种奢望,需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目前现状,就是工作岗位非常有限,但处于待业状态的人群非常巨大,很多人从过完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又一个高校毕业季马上就要到来,就业形势总体比之前会更加严峻。

而且我还观察到一个现象,现在有部分企业或工厂已经作出明文规定,超过35岁以上的人不再录用,他们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专业对口,对年龄也有一定的限制。

在此提个醒,如果你当前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建议不要随便离职,因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就摆在这里,当然,如果您的能力非常突出,就另当别论。

第三,人们的心态有所改变,消费方面更趋向于理性和谨慎

按道理,三年疫情过后,整个社会应该会出现一股报复性消费的热潮才对,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并非这样。

虽然大家的生活已几乎恢复正常,大街小巷也出现了久违的车水马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但据我所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像之前那么大手脚的花钱了,这点用理性和谨慎来形容更加准确。

这三年让很多人意识到,房子和车子不是人生奋斗的全部,也不再迷恋过去那种靠借债过上超前消费的生活,人们消费的欲望有所紧缩,而对各种奢侈品的消费欲望更是没有之前那么强烈。

这三年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这些事情对人们的心态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不知道你有这种体验没有?三年疫情过去之后,顿时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把事情也看得透彻很多,总体说来,是人比之前更加乐观了,更加看得开了,之前执着于或迷恋的某些东西,到现在看来好像也没有那么重要了,活着才是最好的。

之前很多人都想着仗剑潇洒走天涯,四海打拼,现在开始怀念故土才是漂泊的灵魂永远的家,开始改变自己的心态,想着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在自己的亲人身边,以前觉得农村净是土,大城市才最牛,现在觉得农村才是净土。

而且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太苦太累的活有限度的做,在生活方面,开始尝试戒掉吸烟,抽酒和熬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水平,当然,其中也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出现,就是人们的戾气也越来越重,在网络上可以体现出来。

最后,就是人们的生育观,这三年对人们生育观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养育小孩如今成为了一个高成本的“项目”,使得许多人产生了畏难情绪。

工作不稳定,养育成本巨大,有工作收入却捉襟见肘,没有足够的自由时间,这些都是影响人们生育的因素,即使是在全面放开后的现在,如果以上的这些因素没有改善或消失,人们的生育欲望恐怕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四,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目前的房价很难继续炒上去

大概在2018年左右,我老家一个N线城市的房价已经炒到了6K左右,2019年之前还一直处于逐年递增的状态。

尽管如此,一个偌大的楼盘,在开盘那天就像不要钱一样,被一抢而空,后来短短的三年,每平米房价已经降到了5K,有的区域甚至降到了4 k。

其实,除了我老家这边之外,全国很多地方的房价多少也都有所降低,虽然幅度不是很大,但至少比之前有所收缩。

结语

关于这三年疫情,人们心态的改变,我总结出了以下三点:

第一年是有点窃喜,因为终于能在家里好好歇歇了,第二年是有所迷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结束,第三年是崩溃,因为兜里没钱,而对未来又充满未知,满心期待着疫情赶紧结束。

总的来说,这几年疫情下来,其实也在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预支自己的钱,当未知的困难突然降临的时候,手里有余粮才能不慌张,要学会居安思危。

现在国家已经全面放开了,无疑是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我们更应该好好调整自己的状态,为国家经济的全面复兴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我也由衷希望,一切能够重回正轨。

除了以上所说的,你还有没有注意到其他的改变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铺“窘境”:出租难、卖不掉,满大街都是“餐饮店”和“药房”
怪现象:街上大量“商铺空了”,满大街都是药店、房产中介和菜店
楼市怪象: 大量商铺倒闭, 满大街都是药店、奶茶店和果蔬店
实体店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1300万家实体店倒闭与电商无关,真正的原因有3个:店老板要牢记
【揭示】实体店进化不是靠保卫 顺势变革才是根本出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