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承认吧,你是不能打的!



不久前又出现一个视频,仍然是内家传统武术与格斗选手的比试,其结果仍然是传统武术习练者败阵。实际上这名格斗选手的水平非常非常差,但仍然胜了。所有传统武术与格斗比赛皆有相同的轨迹可循,我们来进行一次简单的分析,找出规则性。
 
1、不管是徐雷闹剧或是此视频中的对决,你绝对看不出来该名传统武术习练者所学是哪个拳种,一律属于乱打一通;

2、格斗者必定先采攻击,传武者被动反应;

3、格斗者连续攻击,传武者手忙脚乱,来不及反应;

4、格斗者信心十足,传武者姿态软弱;

5、格斗者脸带轻蔑,传武者低头应对;

6、格斗者脚步稳健,传武者步履蹒跚;

7、格斗者朝头猛打,传武者却不懂如何保护头部,门户大开;

8、然后~然后就是倒地败北,宣告认输;
 
请重新看这段视频或去看徐雷闹剧的视频,均为相同情况。
 
真实的实战或有限制下的格斗,必须具备成功三要素:一胆;二力;三眼神;
 
没有眼神可以打,没有力气可以打,但如果没有胆量,那就兵败如山倒,不用打就可以直接定胜负。
 
【胆量】是最重要而且是唯一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胆量,一切技巧都显得苍白无力。
 
一个处于暴怒充满高度冲动下的胆量之人,可以不怕死,可以不怕被打,甚至不怕被刀子捅。在极度生气之下,被打不太会感觉疼痛,甚至被刀子捅了还不知道,直到结束战斗才发现自己被捅了,直到血液快流光才会感到虚弱而无法施力。在面对暴怒者时,任何搏击技巧都显得渺小。这就叫【盲拳打死老师傅】,这也是为何世界统计中,在任何街头对砍斗殴时,武术习练者无法取得优势的原因
 
谁最强:不怕死的人最强!
 
传统武术的训练中,恰恰最缺乏的就是胆量训练。特种部队军人第一个训练的不是搏杀技能,而是【不能怕死】的胆量训练。
 
格斗型武术习练者,在训练过程中得时时面对“危险”;随时面对稍不留神就会被对方迎头痛击。他们在经常性的训练下早已习惯被打,早就不怕被打。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就训练出“胆量”。所以你可以看到他们总是在比赛哨音一响就立刻冲向对手,连续挥拳出击,先在气势跟胆量上试图压垮对手。
 
而传武训练体系并非如此。他们总是从哲学入手,讲究武德与礼让为先。他们的训练过程总是以站桩的方式来内视自身,总是用四手摸劲的方式来相互喂招,客气来客气去。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总结传武训练与格斗型的不同,那就是:传武训练过程【很安全】。
 
他知道不论如何,对方都不会出拳打他的头、他的脸、他的身。他知道对方不会真用力想干掉他。他知道双方只是喂劲摸手。因此在永远处于【安全状态】下,自然不可能训练出【胆量】。自然他的胆量是在【安全环境】下才能出现。可一旦脱离这个舒适区域,站在不会跟他客套的格斗者前,传武者的胆量就瞬间消失,自然也就处于尴尬窘迫的地位。
 
不会真被打的安全感所致:哨音一响他不会立即往前冲,因为礼让为先;中门大开不会防守头部,因为从来没人会打他的头;拳头如雨下时不知如何闪躲,因为习惯两人摸手完成再开始;对方一前进自己马上后退,因为身体不具备抗击打能力,自然会有害怕下的条件反射;
 
而眼神呢?格斗者长期习惯拳头在眼睛前面挥舞,已经习惯。而传武者总是四手对接好再开始挪动,根本没有拳头挥舞于前的眼神训练。有眼睛不等于有好眼神,有胆量眼神才能稳而不闪。
 
岔开话题一下。现代的内家传统武学,拿太极来举例。太极拳的难练举世公认,甚至连初窥门径都很难。其原因就在于太极拳“始于哲学,终于哲学“。但实际上我并不认为古之太极是这样产生的。
 
任何中国古传武术的诞生都有一定的轨迹。或来自战场厮杀,或来自生活习性,或来自乡野民间,或来自保驾护镖,或来自养生治病~。一切拳术的诞生都必然与生活二字有关,简单的讲:【武术来自生活】。从未有拳术是来自哲学与学问。古之拳术直奔一个目的,直到传入文人圈子,一切就开始变的复杂,变得附庸风雅,变成用脑袋练拳,嘴上探讨的“玄学”。
 
魏晋南北朝盛行清谈玄学,现代太极亦是如此。
 
任何古代武学都不可能有“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说法。因为古人学武必须致用,而且必须马上能用。而且古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几岁,十几二十才开始练拳,等到再练十年,也差不多快性命终结。若真是太极十年不出门,那谁还会去练?如何流传至今?
 
他们学拳是为了当镖师赚钱;是为了开武馆学得一技之长;是为了报仇雪恨,等不了那么久;是为了上战场保家卫国;古代很少人练武是跟现代一样为了娱乐、为了单纯养生。现代人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应以合理且正确的逻辑来认清此事的症结。
 
言归正传。最近不断在讨论传统武术能不能实战,其实这题目订的并不好。我们先试着回归一下。
 
当两个从未学过武术的人盛怒之下大吵大闹,气到必须性命相搏或拿刀对砍时,他们就在实战。街头斗殴要致对方于死地时,他们就在实战。这时的他们胆气十足,敢于与之相搏。但他们却从未学过任何传武或格斗技巧。
 
简单讲,只要是个体态正常的人,就具备实战能力。并不需要依靠任何武学搏斗训练。
 
可是为何反而学了武术后,反而让他们失去了这样的“本能“,这才是问题真正的核心。一切都在训练体系的问题,而非某某拳种本身能否实战的问题。而至于问题因何产生,相信阅读到此处应能有所感而有答案。
 
上述只是简单分析,但我真正想说是:如果你学武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实战,那么为何要在意能不能实战?
 
就现代而言,写字最快的是电脑打字或用圆珠笔写字,而不是去学书法。学书法的目的早以超脱古代书写记录与表达之用。书法如此,武术亦然。
 
年轻时我也喜欢打,异常喜欢。而且到处去踢馆,虽然满足了自身,也美其名验证并提升武学,可实际上却留下永不磨灭的一身伤。直到现在年纪才猛然惊觉我以前的视野过于狭隘,武术有其更为深邃的价值。这些价值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逐渐分享。
 
学武以防身,这很合理。但请问问你自己,在您的生命中遇到过几次需要依靠武术来保护自己的时候?对大多数人而言,一次也没有。为了这一次也没有的微小机率,整天让人揍来打去的,反而划不来。防身倒是没用上,但自己找打的次数却很多,何苦来栽。当然如果跟我年轻一样,兴趣就在“打“,那另当别论。
 
就常态而言,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会打,反而在碰到事情时会以智慧跟示弱来规避问题的发生。更多的情况是,自以为会打才惹出事端。你一定听过溺水的大多是认为自己会游泳的。
 
稍微懂点游泳有助你摊上水患时自保,但并不见得得成为游泳健将。
 
所有对格斗有高度兴趣犹如我年轻时期者,必然在中年以后都身有隐患。或肋骨断裂,或韧带撕裂,或鼻梁弯曲乔正,或脑袋曾有震荡,或性格持续火爆,或容易率性而为~~,实在是划不来。
 
万通集团总裁冯仑曾说过一句我相当认同的话:最好的创业人生是,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顺便赚点钱。武术修炼道理相同。
 
最好的内家传统功法修炼是:让自己能健康养生、治病疗愈,顺便学会点防身技能。
 
这句话送给大多数学武不为上擂台或验证自己武艺之高超者。当别人在谈论传武能否实战时,与我们无关。
 
我们练书法是为了磨练心性,修养自身;不是为了跟电脑打字或圆珠笔写字比快速。
 
别再动不动就喊打,人生可以过的很优雅,何必没事找事。

教拳的师父们也别忽悠徒弟了,你这一生真打过几次呢?真性命相搏过吗?专注在养生之道与修身养性就好。还是您以为能推推手就叫会打呢?如果这样认为,那表示这辈子您真没面临到生死相搏的实战场面。

年轻时打太多的人,才会明白这一切很无聊,你何必浪费时间且伤痕累累的重来一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是传武上不了擂台,而是真正的打法会的人太少了
中华传统实战内家拳--继祖拳
自然门飞虎实战之功法篇
功夫即是修行 原创 /潘霜喜
练了一辈子拳却无法格斗,没有胆量,十分的技术也是徒劳
马文国:武艺与健身之“或问”二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