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围观大师:李泛的摄影语言

 

 

 

作者提问:

 

徐老师:您好!这是我用相机和手机在马来西亚一个非常穷的曼达布湾岛上拍的一组巴瑶族小孩,他们虽然不上学但天真无邪,很快乐,不知为什么,拍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复杂,可以说是半喜半忧。请徐老师对拍摄技巧及后期处理给予点评,徐老师的摄影讲评我每期必看,就是不能活学活用,总之一句话,不开窍。另外我10月19号到南疆采风,如何拍摄,请徐老师指点迷律,非常感谢!

 


(被点评的照片1)徐晓刚点评:人物表情状态都不错,框架构图也很好,背景中的高光处很亮,尽管直方图上没有过曝,但看不清细节,显得精致度、细腻度不够。 

 

(被点评的照片2)徐晓刚点评:人物状态和背景元素都不错,使用了24mm广角拍摄,离人物比较近,变形出现,显得精致度略欠。稍微退一点,焦距变长一些会更好。

 

(被点评的照片3)徐晓刚点评:很有新意,利用玻璃上的水珠把倒影拍成了正影,很漂亮。

 


(被点评的照片4)徐晓刚点评:利用前景和框架的意识非常好,但前景竖的栏杆有些歪,看起来不稳,此外,前景的中救生衣占据的位置很重要,但形式上美感不足,内容上意思不大,还不如只用栏杆做框架,前景中舱内的细节也不算好看。

 

(被点评的照片5)徐晓刚点评:这个前景用的不错,舱内的部分可以再减少一些,因为舱内的细节不算好看。孩子好像眯着眼,神态不是很好,主体精神面貌感染力略欠。

 


徐晓刚总评:


总体来看,您的照片比以前进步很大,在主动地融入技巧,构建画面,而且已经出了一幅好作品。再给您的意见是,注意细节的精致,取入画面中的每个元素都应该重视,它们不是主体就是陪体,除了内容上都要有用之外,也应该具有形式美感。无论您去哪里创作,都应该注意。

 

我们看一看著名摄影家李泛老师的一组彩色作品,《跨越喜马拉雅的梵音系列——儿童篇》,是怎样安排画面中的元素,怎样在表现内容的同时,控制好画面形式感的,其实这些都是摄影语言。

 

 

(图/文:李泛)近几年,我一直在创作《跨越喜马拉雅的梵音》的系列,行走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尼泊尔、印度、孟加拉等国家,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为主线,记录了该区域的民族风情、百姓生活、城乡发展等。而此次印度之行,我全程只携带了索尼的全画幅微单A7RII数码相机。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信仰、经济迅猛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尚且存在诸多问题,而我要做的就是真实的记录当地人的生活现状。

 

李老师的印度人文纪实作品很多,本期只选取其中的部分儿童作品。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侧重摄影语言,配一些图片说明,不当之处,请多多谅解。



孩子荡起时,恰好一只鸟飞过,瞬间非常难得。构图打破了常规,垂直线、水平线歪斜,孩子眼前的空间很小,似乎都不符合常理,但这样构图突出了左、右关系,表现左边孩子的同时,强调了右边的废墟,如果旋转、裁正了,可以吗?那样孩子的部分会被裁得更小,就会失衡了。“歪”或许是不得已,或许是摄影家不觉得这是问题,而故意为之。

 

唯美逆光下的婴儿若隐若现,与手形成了极好的呼应,本片重在用光和含蓄美。

 

横平竖直的框架中,人物眼神、动作唯美,环境的色彩、墙上的绘画,烘托了人物。 

 

左右呼应的构图,突出眼神。 

 

框架构图。含蓄的背影,很像十字架的元素使画面更具神秘感。


镜中倒影扩展了空间,视觉上更具新意,与墙上涂鸦,墙边生活用品巧妙融合。 

 

近景、中景、远景的搭配分布合理,除了主体人物之外的元素,都是为主体人物服务的,没有冗余,很好地交代了生活环境。 

 

孩子动感的趣味瞬间和静态的狗、背景的搭配非常巧妙。

 

孩子的眼神与挡住脸的大人。


构建了面具小孩、小孩背影与远景的呼应关系。


随时随地运用框架,也抓到了生动的表情、动作。

 

一处水坑,却成了孩子的乐园。远、中、近层次细节丰富,瞬间有趣、自然。 

 

瞬间的抓取,前后虚、实,大、小的对比、呼应。 

 

总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框架'构图秘籍
枪响的一瞬 手机摄影佳作
他的手机摄影很有前途!
摄影讲评的徐晓刚,你看谁都不顺眼吗?
凭什么说人家的照片不好!
点评│表现好创作意图,难也不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