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时候课本里这些被吹捧的历史人物,原来都成了坏人,颠覆认知
userphoto

2022.05.01 辽宁

关注

在小时候的课本中,我们时常通过短短的一篇课文,就把一些历史人物当成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历史是具有复杂性的,而人性也是多维度的,我们在课本上看到的仅仅是这个人物的某个典型事例,和他们光辉的一面而已。

长大后,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多了解,再来回看这些历史人物,那个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居然是个贪官污吏,那个勤学苦读“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竟然贪赃枉法,而灵活多变、“砸缸救人”的司马光,长大却是墨守成规的迂腐之人。

“凿壁偷光”的匡衡

匡衡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他就去私塾外的墙角偷听,经常受到私塾里的孩子们嘲笑。晚上家里点不起油灯,他就凿穿邻家的墙壁,借着邻家微弱的灯光来看书。正因为匡衡这种勤学苦读的精神,终于学有所成,逆袭成为了学富五车的丞相,也成为了当时寒门子弟学习的典范。

但匡衡当了大官后,却开始黑化了,皇帝封他为安乐侯,赏赐他土地,在丈量的时候,匡衡特意给错地图,多占了400顷土地。匡衡还勾结太监石显陷害忠良陈汤将军,“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便是出自陈汤将军对汉宣帝的上书中。

后来皇帝知道了匡衡的恶行,以贪污之罪,把他贬为庶民,匡衡倍受打击,回乡没几年,就过世了。

匡衡小时候凿壁偷光,让自己成为寒门子弟的学习典范,长大后换图偷地,又让自己成为了让人嗤之以鼻的反面教材。

“悯农之心”的李绅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家小时候都背过这首诗,写出了劳动者的艰辛,和盘中餐的来之不易。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绅,一个有能力有才情的人,这首诗是他未入仕时,看到农夫辛苦耕耘、汗如雨下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分,便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悯农》。

李绅能够写出这样体恤农民的诗句,让人觉得如果他做官,一定是个刚正清廉,懂得民间疾苦的好官。

但李绅飞黄腾达后,却过得花天酒地、骄奢淫逸,早已丧失了“悯农之心”,由于他当官时滥施淫威,当地百姓都苦不堪言。李绅死后被定性为酷吏,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严惩。

权利和地位泯灭了李绅的良心,他终究辜负了自己的才情。

“砸缸救人”的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 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灵活多变、勇敢机智,成为我们小时候学习的榜样。而“诚信卖马”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司马光是个十分讲究诚信的人。长大后的司马光,更是官拜宰相,荣耀至极,却依旧淡泊名利。光凭他主持编著《资治通鉴》这一功绩,就足以让他跻身顶级历史人物。

但拥有这么多优秀品质的司马光,却被明代大儒陈汝锜评价: “靖康之祸者君实也!”

因为长大后的司马光,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灵活多变,而是变成了一个墨守成规的迂腐之人。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派,坚决反对王安石的新法,直到宋徽宗继位,司马光为首的旧党趁势而起,恢复了旧制,废除了王安石制定的新法,无论好坏,一律废除。

而被废除的其中一条就是“民兵闲时练兵,忙时种田”的兵役法,当时王安石的兵役法一出,宋朝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空前的强大,连对宋朝虎视眈眈的契丹人,都不敢来犯。

但是司马光,以朝廷的安全考虑废除了兵役法,还把王安石当年在北宋西北与东北设立的国防军队,全部裁掉了。这也埋下了北宋灭亡,“靖康之耻”的祸根。

司马光把北宋领土中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吴堡等寨割让给西夏,还美其名曰,为了彰显大国风范。

司马光一身的优秀品质,为国家鞠躬尽瘁,却因为墨守成规,固执己见而误国,这也是因为他当时所处的时代和他个人的眼界所限。

由此可见,不能单从一件事就来评判一个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像课本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历史人物,“四岁让梨”的孔融,死于“不孝之罪”,“改进造纸术”的蔡伦,实际上是个攀附皇后,陷害妃子的宦官。

不要单从别人的口中了解一个人,也不要单从一个故事就去评判一个人,毕竟历史是个万花筒,每个人都有多面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毁童年系列:匡衡贪污、孔融不孝、司马光顽固
小时候课本里被吹捧的历史人物,后来变成了坏人,颠覆了我的认知
小学课本上著名的“凿壁偷光”,读书成功当上大官后,却因违法被革职
【历史人文】凿壁偷光匡衡的历史评价如何?匡衡是怎么死的?
【每日一练】中年级阅读训练~《凿壁偷光》(附视频答案解析)
凿壁偷光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