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生堂

南无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弥勒佛!

南无普庵古佛!

南无药王先师、华佗祖师、棋盘祖师!


为何先礼佛?因我今闻佛法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乃至尊大药王,度一切心。

今有善念,乐闻医理、佛法,皆因有佛法点化!

所以,应该诚心诚意先敬佛!

----------------------------------------------------------------------------------

<<养生堂>>---“派老生化痰湿

 

国家级名老中医:宗修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宗文汇大夫

 

主治:痰湿、咳嗽

 

 

第一案例:

病症:

   150多岁老工人,手脚干裂、出血;裂缝中有少量白色液体渗出;

   2、咳嗽、痰多,小便无色;

   3、不喜喝水,喝水甚少;

 

对治:病人皮肤干燥,而多痰咳嗽,说明湿在内,而外干

   1燥者润之[中医理论,皮肤干燥必须润之]

   2、汗,心之液;[怎么润?病人没有汗,必须让体内的水出来]

   3、发汗解表;[用汗润之,润皮肤;表气把汗封固了,所以要解表发汗]

   4健脾祛湿[体内怎么祛湿?健脾化湿,脾主运化]

 

咳嗽是两个病:

   1、干咳是咳;

   2、嗽是有痰;

 

眩晕是两个病:

   1、晕是头晕;

   2、眩是眼睛看东西旋转;

 

什么是痰湿?

   1、津停为湿;[眼、口、鼻、二便都是津液,津液一部分/全部停了就是湿,湿就是病态。]

   2、湿聚为水;

   3、积水成饮;[中医的饮就是带白泡沫的痰]

   4、饮凝成痰;[痰,浓痰,凝成块了]

   5、湿是体内一种蒸汽一样的状态,湿可以在身体的任何地方。有湿的地方容易肿,比如:眼肿

 

痰湿患者的体征:

1.  体型偏胖

2.  腹部突出隆起

3.  易困倦

 

脾气与痰湿的关系

    怒则气上气有余便是火;

    肝火上炎或水不涵木;[实证、虚证]

 

痰湿在头部:头痛、头沉、头紧头重如蒙(头像戴了个大帽子,蒙了个毛巾),是高血压、脑梗塞的先兆。病人还特别困睡、嗜睡,如果不管它,任其发展可能会出现极端情况。

在没有脑梗之前,在没有发生前可以预防,可以用个小方,泡水喝:

1.  省头草10g

2.  菖蒲10g[醒脑提神]

3.  白芷12g

4.  说明:省头草、白芷,芳香开窍。

 

痰湿的人脑部多油:

1.  脂肪代谢出问题;

2.  头皮毛囊堵塞;

3.  脂溢性脱发;

必须内外兼治(不是短期,是长期)

1.  内健脾,治脏器治本,不再产生过多的油:

a.   白茯苓,研面,每天吃一勺[一平勺]

2.  外治标:

a.   侧柏叶(一把),煮水洗头

                                    i.不是洗发,是洗头皮,去油;

                                   ii.不能天天洗,1周洗一次;[头发会洗脆,洗黄]

b.   淘米水,放几个小时发点酵,有点酸位,洗头[去油,还乌发]

 

 

预防痰湿:煮水喝,泡茶喝

1.  生山楂10g[解肉食,解腻]

2.  茺蔚子5g[益母草的子,活血,去头上的瘀血]

3.  红花3-5g[活血]

4.  决明子3-5g[又降压,又平肝,又名目润便]

5.  说明:前3味药降血脂、去痰湿、解油腻;后面1味决明子,大便稀少用,大便干加份量,降压效果好!

 

案例二:

    病症:妇女,40~50岁,口干,喝大量水后,口还是干,越喝越渴

    对治:痰湿阻住了脾的阳气,脾阳不振。

 

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生气、思虑、劳倦,都伤脾

脾虚的现象:

1.   看大便:大便干、大便稀都是脾虚的表现[都是脾运化不好]

2.   看舌头:一看舌肉;二看舌苔:标志着它内在邪气的性质、和邪气的轻重

a.   牙痕舌:一种虚像,不一定是脾虚,包括:肺气、脾气、肾气虚;

b.   舌苔厚腻:有痰湿

c.   舌苔白:寒

d.   舌苔黄:热

e.   舌苔厚:有积滞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痰之器;

 

痰湿在脾:

1.   桂枝 6g[性温,点火的药]

2.   茯苓 12g[健脾祛湿]

3.   白术 10g[健脾祛湿]

4.   木香 6g[调气][祛湿不理气,非其治也]

5.   炙甘草 6g[健脾祛湿]

 

<<素问.经脉别论>>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和 五经并行

 

主水在肾,治水在脾,调水在肺

 

 

手足不温的病症:

1.   四肢不温,穿很多衣裤,四肢还是很凉;

2.   四肢沉重;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百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

 

人的身体上面属阳,下面属阴。上面有火,就感口干舌燥。

 

人动一动就出汗,或者喝点汤就出汗,属于阳虚

 

湿()不独生:

1.   湿+=寒湿;

2.   湿+=风湿;

3.   湿+=湿热;

 

风寒湿三邪:

1.   风邪:行痹痛无定处[叫串着疼][生气、打架后也会串着疼,那叫肝气串,肝气瘀滞]

2.   寒邪:痛痹痛处凉,受热缓解,受凉加重[受寒后,气血循环运行不足,就会疼]

3.   湿邪:着痹关节肌肉疼痛,麻木不仁,沉重无力

 

中医把各种关节疼痛都归到一痹症。

 

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黄帝内经》

 

背冷如掌大:

1.   张仲景的<<伤寒论>>里面明确有提到过有这个病;

2.   背部有一块地方,就像冰一样贴着

3.   这是什么呢?痰饮

 

一个常用的药方,而且比较平和:

1.   桂枝 10g[温经通络散寒]

2.   防风 10g[祛风]

3.   防己 10g[利湿]

     依病情剂量加减

     水煎服

 

手足不温,可以按摩阳池穴。一直按着,5分钟,有感觉就可以了

阳池穴是三焦经的一个穴位,三焦经是管人身上通络的热气、阳气的。

 

寒气肃表!寒主收引,皮肤和毛孔都是收缩的。

 

湿是重浊黏腻,不容易治,容易反复。

 

湿气在关节,叫风寒湿;湿气在体表,叫风湿热,一般叫湿热[湿和热邪相博,外发到皮肤,产生这种皮肤病。如果有风邪就会痒]

 

龟苓膏[清热、泻火、化湿]

1.   龟,龟板;[清热、凉血、滋阴]

2.   苓,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消湿毒]

 

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

                                                ---《本草正义》

 

 

湿热病症(人体)的表现:

1.   一种在外皮肤和关节:热就红,局部发红,摸着有点热,烫烫的,分泌物一般是黄的、粘稠的,跟风邪在一起,就痒吹不吹风,都痒。

2.   一个是内在的湿热:

a.   眼睛有没有眼屎

b.   有没有口干舌燥

c.   大便有没有干燥,不通?

d.   小便是不是有黄短又黄又少

 

 

如何治疗皮肤的湿热?比如:湿疹

土茯苓

1.   内服:煲水喝

2.   外用:取适量、研磨、外敷[洒在这些流汤挂水的地方]

3.   另外一种用法:

a.   土茯苓10g20g30g都可以。

b.   第一、二天煲水喝;

c.   第三天煮完水以后,洗、泡、用毛巾或纱布敷在患处。

 

二陈汤: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太平惠民合剂马方》陈师文 宋

二陈汤是所有祛湿化痰药的基础方

 

四君子汤:

四物汤:

平味散:

 

 

经验小方:

疗效:祛全身的痰湿,治疗三高症

1.   陈皮 12g [理气化湿]

2.   法半夏 12g [化痰、祛湿]

3.   白术 12g [健脾]

4.   佩兰 15g [芳香化湿,祛上焦的湿];

5.   车前草20g [湿下出]

依病情剂量加减 水煎服

 

陈皮、半夏放的时间越久,效果越好。用这二位主药,就叫二陈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舌两边有齿痕
起则头晕---可用苓桂术甘汤
每日一学草药82:岗梅
百病多由痰作怪,一张方子祛除肺中痰
苓桂朮甘湯
甘姜苓术汤组成有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