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全网刷屏的“被逼做家务”男孩,如今保送清华了:大格局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报

作者:小树妈妈

来源:小树妈妈(ID:tree2050)

前些天刷微博,看到了“国民好婆婆”家的后续,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你可能还记得,2018年的时候,湖南卫视出了一档节目叫《少年说》。

节目中,中小学生们可以站在天台上,向父母、老师、同学等人喊话,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有一期节目中,一个叫付轩昂的初中生上台了。

他向自己的母亲喊话,觉得自己承担的家务太多了。

他说:

“现在我写完作业,我得刷碗、擦地、摘菜,以前这些活都是我妈妈一个人干的。现在都一股脑推给我,她还逼迫我学做饭。在她的逼迫之下,我学会了做焖饭、煮粥、拌凉菜,我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孩子……”

付轩昂吐槽了半天,才跟妈妈说出了自己的诉求:“以后能不能不要再逼我做家务了?”

没想到妈妈斩钉截铁地微笑回复:“不可以!”

并且解释道:

“作为一个男孩子,你将来如果能泡得在厨房、下得了书房,能担当,有责任,那么你未来一定很幸福,跟你在一起的人也会很幸福!”

男孩反问妈妈:“但是以我现阶段的年龄来说,学习不是最重要的吗?”

妈妈的回答更加精彩。

她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非常真诚地回复:

“生活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家务劳动会锻炼你的动手能力,同时还会让你培养感恩之心,更会让你有耐心和爱心。

妈妈结婚的时候已经37岁。我为什么要结婚?那是因为你爸爸在你姥姥家刷了三年碗!

那时候妈妈身体不好,所以到你10岁以前,妈妈都从来没有拖过地,都是你爸爸做家务,连你姥姥生病住院,都是你爸爸24小时在医院陪护照顾。

这一切,都让妈妈特别感动,觉得嫁给你爸爸从来没有后悔过。

将来你的另一半,她也是千娇万宠的一个孩子,也是她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为什么她要受委屈呢?

跟你一样,她也要工作、学习,还得生孩子、带孩子。

“所以妈妈让你做家务的初衷并不是折磨你,而是希望你成为一个真正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男人,能够像你爸爸一样,让你未来的另一半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告诉大家:我从来没有后悔嫁给付轩昂!”

说完,她还对儿子喊话:

“妈妈对你还有一个要求,希望你今天能够答应妈妈,以后自己洗内裤和袜子。”

妈妈的一番话,直接被刷上了当年的热搜,这位妈妈被网友誉为“中国好婆婆”。

如今距离节目播出,已经5年过去了。

这5年,付轩昂一直非常优秀。他先是进入长春外国语学校读高中,期间获得高中英语演讲与配音比赛的特等奖,还获得过国家级一等奖等奖项。

他在今年保送清华大学,进入了清华的英语(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专业。

看到这个后续,我觉得挺感慨的。

网友们“中国好婆婆”的称呼,可能有调侃的成分在里面,但是这个家庭里,爸爸尊重妈妈,愿意分担家务,妈妈懂得换位思考,培养孩子的担当和责任心。儿子的优秀其实是顺理成章的。

而且,“要不要让孩子做家务”这个话题,在今天其实也很值得讨论。

现在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甩手掌柜”。不会做饭,不会收拾,甚至有孩子到大学了也会把脏衣服带回家去洗。

父母可能认为孩子少做一些家务,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里面。

实际上,做家务对孩子的帮助,一点都不比刷题少。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就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就业率比例为15:1,前者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务的家庭相比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

“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学不会体育,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孩子劳动能力欠缺,一时可能看不出对成绩有什么影响,可从长久来看:会劳动的孩子,才拥有综合竞争力。

图/CC0

劳动,真的会让孩子变“聪明” 

国外有一档火了28年的综艺节目《初遣》,专门跟拍孩子们独自出门、坐车,帮妈妈买菜、做家务的事。 

上镜的孩子,大多三四岁。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三四岁的孩子,连吃饭都要大人追着喂,独自出门做家务,简直不敢想象。

可这些孩子们,却真的做到了。 

有一期节目,跟拍的是男孩柊哉。

因为爸爸不幸离世,他就经常帮妈妈照顾2岁的弟弟。

在节目里,年仅4岁的柊哉带着弟弟,两人去很远的地方买东西。

在公交车站,柊哉不停张望,看车是否来了;

公交车上,弟弟睡着了,柊哉一边照顾睡着的弟弟,一边留意车是否到站;

车到站后,柊哉很耐心地叫醒弟弟,准备下车;

给爸爸买完花后,他还细心地给妈妈也带上一枝黄百合……

4岁的柊哉完全像个小大人一样,在心智、条理和处事能力等方面,表现得远比同龄孩子更成熟。 

其实不只是柊哉,节目里那些经常帮忙做家务的孩子,几乎都表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和懂事。

他们都较少情绪化,比较能控制自己,做事目标明确。 

而这,大多要归功于父母平时“敢用”孩子,愿意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 

英国社会学家弗兰克·富里迪做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 

缺乏必要的劳动锻炼,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家务习惯,会让孩子的脑前额叶发育迟缓。 

而脑前额叶,负责着大脑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情绪自控、判断力、决策力、延期满足能力以及自我觉知的能力。

很多无法独立,并表现出“幼儿化”心智的孩子,都是脑前额叶发育不完善导致的。

而一个孩子,如果通过劳动得到足够锻炼,脑前额叶发育得会更好。

孩子不但显得聪明懂事,延时满足能力和自我觉知能力也会相应提高,日后养成专注、自律的好习惯,也容易很多。 

经常劳动的孩子

自信,也更有韧性

高尔基曾说:“劳动使人建立起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 

孩子们通过劳动,能获得深度的自信、坚韧的品质,甚至更灵活的思维。

这样的孩子,也更有韧性,更容易成功。 

前几年,66岁的上海犹太妈妈培养出两个亿万富豪的事,震惊教育界。 

沙拉·伊麦斯是留在上海生活的犹太后裔,她在中国经历过三段婚姻,有三个子女。

为了养家糊口,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沙拉只能靠卖春卷养家。

起初,她再苦再累,都舍不得使唤孩子。

直到邻居提醒,她才决定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沙拉在家里自创“劳动伦理学”课程,建立“有偿生活制”:每个孩子每顿饭必须交纳2元钱,无论谁请沙拉洗一次衣服,都要支付1块钱。 

孩子们为了生活下去,就不断干活,以赚取“生活费”。

他们帮妈妈做家务挣钱,还从妈妈这里批发春卷卖出去。 

起初,孩子卖春卷并不能挣多少钱,可动脑尝试了不同卖春卷的方式,孩子们发现利润率越来越高。

虽然家庭贫困,没有爸爸,可每个孩子,都从劳动中尝到了动手动脑的甜头,他们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遇到一时的困难,也知道动脑筋去改变,变得很有韧性。 

后来,大儿子成为一家以色列驻香港企业的老总,二儿子做钻石生意,很快成为资产过亿的成功商人。

而这位智慧的母亲,也成为用劳动让孩子感受内在力量、收获自信和成就的典范。 

会劳动的孩子,职业更成功

在TED演讲《如何养出成功的小孩而不过度管教》中,斯坦福学者朱莉引用哈佛历时75年的研究,说出了培养成功孩子的两个重要基础:

爱和家务活。 

朱莉认为:从小帮忙干活、做家务,更能培养孩子“卷起衣袖”“我要出一份力”“贡献我的努力”的心态。 

而这一点,会让孩子在职场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我的一位闺蜜就职的幼儿园,每年都能分到实习的师范生。 

这些实习生,表现优秀的,就有可能留在这所有百年历史的省示范园。 

而让园长和老师们都特别青睐的,是那些“出身农村”的师范实习生。 

这是因为,大多数出身农村的毕业生,眼里都很“有活儿”。 

他们不用带班老师分配,自己就会主动研究教案、做教具、组织孩子做游戏,甚至帮保育园老师发饭、做卫生。

而那些基本没劳动过的实习生,表现得更像“参观”。 

他们不但主动性差,工作时自我修正能力也有限,做错了或做得不到位,也难以自我觉察。 

孩子们经常参加劳动,实际上是一次又一次参照规则,动手又动脑的实践锻炼。 

而这样的锻炼,其实就是职场的微缩影。

它能让孩子长大后,对职场不发怵、不陌生,更好更快融入。

要锻炼孩子劳动的能力,其实仅仅需要父母转变一下观念。

学习和成绩从来不是孩子的唯一。

如果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去实践,去历练,他们长大独立后,就会更容易用自己的双手,不断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劳动,创造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年说:做家务三重境界,看看你家孩子达到哪一层?
儿子,我为什么逼你做家务?妈妈三观正,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
适当绝情,才更促人成长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11-14)
暑假将至,聪明的父母不会忘记给孩子安排这件事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