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氏叶派太极拳学札记015——谁道青天行路难
userphoto

2022.08.18 山东

关注

4纵道膝盖为客好

习练太极拳的第一课是关于膝盖的,目前为止,我的理解有三个层次:一是膝盖疼痛问题;二是膝盖定位问题,三是膝盖迎来送往问题。

首先,膝盖疼痛是习练太极拳最容易犯的错误。大多数习练者正是在常年累月、刻苦勤奋地练习中人为、无知的伤害了膝盖。膝盖伤害的本质是半月板的撕裂,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为受力,二是扭曲。膝盖的运动作用只限于一定程度的弯曲和延展,如果习练者非得表现发力或其他花哨动作,在使得膝盖受力的同时加上较大幅度的左右扭曲,半月板极易撕裂。半月板一旦受损就不可逆,最后的结果是换人工的替代,然而多数习练者在感知膝盖疼痛时的心理反应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有的认为这是功夫渐长的表现,有的相信这是锻炼过程中的必经历程,熬一熬就过去了,还有的会理直气壮的说自己老师的膝盖也经常疼,很正常,这些都不正常,这些也很无奈。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习练者对此信心满满,他们声称已经预料到了这个问题,并有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膝盖尖不超过脚尖,这一点值得鼓励。同时仅有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但凡要求“膝盖尖不超过脚尖”的提醒还停留在动作外形的表面。一方面,要真正解决膝盖的受力问题,就要逐渐让脚踝骨和大腿根骨两个端点受力,类似于撑高跳中撑杆的受力模式,两端受力,中间自然弯曲而不受主要的力,否则中间受力过度会折断,也就是半月板损伤。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大腿根部极力内抽,极力内抽咋听上去几乎等于用力过猛,其实在一开始适当即可,注意膝盖处尽量不动,熟练后主要用意贯穿抽劲,肌肉的力量会逐渐退居幕后,不占主导!另一方面,要真正解决膝盖的扭动问题,就要开胯。只有开胯才能让膝盖真正解放出来。膝盖扭动是试图解决局部问题,也就是肌腱组织在不适当的结构下虽然得到暂时平衡,但没有解决好整体问题,反而会影响膝盖定位。

其次,做好膝盖定位就是保持膝盖尽量不动,不妄动,当然是相对不动。膝盖定位的状态除了不妄动的同时,膝盖尖和脚底涌泉也要有相吸之意,上下贯通。做到这两点后,动作外形和内在拳意合二为一,往后练习中在其他动作里时时注意即可,让两者融合地更好,最佳状态应该是有意无意间,让她成为习惯,直至成为行功走架的一部分。

最后,膝盖的迎来送往算是进阶内容了。有了前面膝盖注意疼痛防护和定位内抽的意识以后,迎来送往是一个自然要求,是从相对静止到相对运动的自然过渡。膝盖如何内动而不是妄动就是这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对此个人体悟还在路上。简单说几句,推手中其实不推手,手只是传感器,在练拳出劲的初级简单,我们可以简化的理解为接触点在手,着力点在足。同时,杨家练拳的要领中也有手足要有着落的说法,这个着落很有讲究,后面会有细品,这里强调的是手变成足,足变成手的变换呼应。实际上,手当然不可能变成足,足也不可能变成手,不过如果手足劲力贯通以后,这个变换呼应的模型就成立了。其中给予劲力贯通以间架支持的就是膝肘定位,然而仅仅膝肘定位只是提供相对静止的承载力,没有太极拳吞吐化打的折叠往复的运动劲,这就需要膝盖的迎来送往。如果手部动作太多太大,容易打草惊蛇,膝盖是隐蔽的,很好用,也符合首尾兼顾的道理。纵道膝盖为客好,道的既是注意点也是进阶路!

5谁道青天行路难

什么时候开始习练太极拳有点意思了呢?很可能是我们的身体开始有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开肩开胯。开肩开胯其实是太极拳习练的长久话题,也是一个标志性话题。一旦有了开肩开胯的实际体悟,我们的习练本身会兴致昂然,开始良性循环的探索。

但开肩开胯也很难。许多前人总结的经验或语焉不详,或未指根本,或缺乏操作。老师的文字中总结了基本的两条:一是锁骨横向两边左右展开实现开肩,松肩沉肩等基于此会自然逐渐完成;二是将开肩的感觉和方法代入胯部,进行同等操作,因为胯部没有锁骨,大腿根部大转子骨和髋骨连接处可以看成肩部的锁骨,从而实现开胯。

从文字到习练到再次困惑,我走了一年多,肩部有些许体会,但总体上好像效果不大!理解错了?练错了?还是老师错了?转机发生在一次老师给我扳拳架的经历。记得是第一节拳架从单鞭到提手的靠,头部领劲,双手左右分,身体向右靠足,左腿膝盖部分不能瘪,所谓左腿不能瘪是指左腿的小腿和大腿不要成180度,大概在135度左右,需要抽着劲,不只是外形,这时老师加了一句“喏,做到这样,两腿之间不就是开胯了吗?”

原来这就是老师强调开胯的基本状态?!好了,我有些明白了,有了左右的同时又通过抽劲分阴阳,也就是拳论讲的“虛非全然無力,內中要有騰挪,即預動之勢也;實非全然站煞,內中要貫注精神,即上提之意也。”这些不就是我们在行功式里每天要练的吗?既然有了这层联系,好像有点开窍了!老师讲的两个基本要点还在,只不过还要加上几步。先讲开肩,第一步,逆腹式呼吸。在开肩过程中除了左右意念带一下之外,要有些实实在在的身体动力,这个动力逆腹式呼吸可以提供;第二步,逆腹式呼吸将脊骨骨节上下打开。这个过程需要较长的训练时间,但在行功式“静中动”中很容易体会到。第三步,在逆腹式呼吸提供的上下左右外撑感觉的同时,双手特别是肩窝处保持抽劲,让这股劲又回到丹田。这时既有膨胀又有聚敛,开肩的感觉会越来越明显,慢慢会发现背部的大椎处是重要的枢纽!

开肩开始有了明确的路径,那么开胯呢?或许每一位读到这里的您都会有些期待的,但我认为开胯问题的参考答案其实不是很重要,我有更重要的要和各位分享,然后在其他篇目中和大家分享我的开胯参考答案!

值得强调的更重要的是我突然意识到,习练太极拳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换句话讲,如果说太极拳的各项身法要求是一个个点的话,我们不能孤立的去理解和体悟。老师的两个基本要点是老师想在该篇的文字中特别强调的,当我们的双眼像聚光灯一样注意到这两点的时候,我们可能有挖到宝贝的惊喜感,但对于太极拳习练的整体体系而言,这两点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找到那些充分条件呢?可以说,仅仅带着期待和猎奇的心态远远不够,习练太极拳就像进行其他任何形式一样需要不断实践,而就太极拳这样的运动形式而言,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思考、实践、验证,因为历史在不经意间赋予太极拳的迷雾太多太浓,她有时变成神话,有时变成武器,有时变成技巧,还有时成为安慰,所以就算我们只是去读遍老师所有文字,偷窥到其他大师所有的秘笈,那些字还是字,那些秘笈还是过眼云烟。对于我个人而言,如果没有习练的积累,那个转机也许不会出现;如果没有思考的探究,也许疑问还是误解!

一个比较可取的路径是这样的:找到一位明师,让他带领你走进太极拳的大门,但他也不能保证你在太极之路上走远走完,你可以时时请益;同时,你也要走进太极拳的历史,开始关注一个个重要的太极人物,从而走近经典拳论,指导你自己的实践,不断验证体悟,然后去反复前行,不用空想期待或许有一天你会怎么样,而是一路走来你肯定可以看到太极拳之山不同高度别样的风景。谁道青天行路难?走岔了路走错了路当然难,如果走对了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陈雄聊太极拳 28】定势与中间过渡动作都要含胸拔背
习练太极拳的立身中正
傅清泉 文字教学 传统85式 杨式太极拳 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学太极拳随感(二)
【微信课堂】听扎西老师讲拳:第3课(揽雀尾-右掤、捋挤按)
太极拳学开肩开胯释义——相对定位和照妖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