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痉和湿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因为六气而导致的病症,都有发热的症状。寒与热相互承袭,暑与湿相互依傍,唯独燥与湿相反。

风寒温暑,都是因为天气影响所致,而湿气致病,大多因为地气影响所致,燥病多因为自身内因所致,这是致病原因各有不同。

《内经》病机十九条,因为六气而致病的,火气为病机有八条,风、寒、湿气为病机的各有一条,唯独燥症没有。

《黄帝内经》: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伤寒论》有痉、湿之分,又曰∶“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由此可以判定,痉属于燥。

痉,《说文》解释为彊急,因其病的症状而得名,皆因血虚而导致筋急。六气作为致病的病因,都可以导致“痉”症。然而如果不热,就不会燥,不燥就不会有“痉”症,需要详查患病部位以作分别。

人身之中,后属太阳,凡是有“头项强急,项背囗囗囗囗,脊强反张,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结”都是太阳“痉”症状。

人身之中,前属阳明,“头面动摇,口噤齿,缺盆纽痛,脚挛急”都是阳明“痉”症状。

人身之中,两侧属少阳,“口眼斜,手足牵引,两胁拘急,半身不遂”都是少阳“痉”症状。

太阴“痉”症状为:腹内拘急,因吐利而四肢拘急。

少阴“痉”症状为:恶寒蜷卧,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俯而不能仰者。

厥阴“痉”症状为:睾丸上升,宗筋下注,少腹里急,阴中拘挛,膝胫拘急者。

“痉”症夹杂风寒,就会出现发热无汗而恶寒,气上冲胸,小便少,其脉必坚紧,其状必强直而口噤,病因天气所致。《内经》:“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其势勇猛,所以称其为刚痉。病因是外部邪气影响所致,所以治疗方法应该是驱逐邪气,从外解除病症。

“痉”症夹杂体内邪气而患病的,邪气从内而生,就会出现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其脉沉迟,其状则项背强囗囗囗囗,此得之地气。《内经》:“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其势柔弱,所以称其为柔痉。病因是自身正气虚衰所致,当滋阴以和内。

因此,要知晓属于风邪所致的痉症,根源不在于风而在于热;属于湿邪所致的痉症,根源不在于湿而在于燥。

治风以葛根为君药,并不是用以治风,实际是用以生津;治湿以栝蒌根为君,并不是用以治湿,实际是用以润燥。

“痉”从一开始,并不是主要的病症,一定是夹带于其他病症之中。有人患了“痉”病,举世皆以为是风邪所致,是没有弄懂其中的道理。

善于治病的人,一定能够从其他症状之中审慎详查而预防病情的发展。

头项强痛,就是痉的一种情况,是太阳血虚,所以导致筋急。如果我们只知道治疗风寒而发汗,不珍惜体内津液,发汗太多,最终导致痉病。

痉这个病,是有来由的,一旦因为医生妄治,就可能出现痉症。

项背强囗囗,是痉之征兆,故用葛根;

身体强,是痉状已着,故用栝蒌根;

卧不着席,脚挛急,口噤齿,是痉之极甚,故用大黄、芒硝。

这些治疗方法,都是取多津多液之品,滋养阴血,不可以与“当汗不汗者”一样对待。

伤寒脉浮,自汗心烦恶寒,而见脚挛急,这种情况是痉势已成,应该以滋阴存液为主,不可以仍将此病当作伤寒来治,因此用桂枝汤则厥,用芍药甘草汤,脚就可以伸展,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

凡痉之为病,因外邪伤筋者少,因血虚筋急者多。如误作风治,用辛散助阳,则真阴愈虚,用燥剂以驱风,则血液愈涸。因此患痉病之人,病情迅速发展的情况少之又少,而因妄自治疗导致情况加重的病例却不在少数。

虚,却不用补法,除了死还有什么其他的期待呢?

所以,平息痉病,需要用人参,当归,地黄等调治营卫,即可奏效。

《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湿胜则濡泄。”

这指的是湿气伤于内的情况。

又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又曰∶“因于湿,首如裹。”

这指的是湿气伤于外的情况。

如果湿和热混杂,则大筋短而为拘,小筋弛长而为痿,即柔痉的变症。

《内经》曰∶“身半以上者,风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中阳则溜于经,中阴则溜于府。”

又曰∶“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皆风、湿相对进行表述。

《伤寒论》把风湿合在一起进行表述。

风湿相合,则阴阳相搏,上下内外交病矣。所以身体烦疼,不能转侧,骨节掣痛,不能屈伸,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也。

《内经》曰∶“风湿之伤人也,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固,营血涩,卫气去,故曰虚。”

这段话实际上是因湿气治病,有虚实不同,是虚还是实,通过风、寒二气进行区分。

“伤寒发汗,寒湿在里不解,身目为黄”,与“阳明之热不得越,瘀热在里,身体发黄者,当下不当下”,这段话则是以寒湿、湿热分虚、实。

《伤寒论》也提到,《内经》以“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伤寒论》合“风寒湿热”四气而名湿痹。

我们就应该能够明白,痹与痉,都是由湿变化而来。

湿为一气,湿去燥极为痉,湿久留而附着体内则为痹。

痹为实,痉为虚,痉痹异形,虚实不同。所以,不得妄自以为痉属风,也不可以因于湿、而把痉当作湿气进行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悬解》 > 卷十三·伤寒类证 痉病 五章
《医宗金鉴》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篇
御纂医宗金鉴.卷十三
《金匮玉函经二注》
辨湿脉证第四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变证(续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