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阳病的正确解读之内经伤寒一一对应

太阳病,脉浮,这里只表明脉体的正面,诊断病情的人,应当能够从浮脉中发现脉的强、弱、迟、数、紧、缓、滑、涩、弦、芤。所以,太阳病的症状,有但浮、浮弱、浮缓、浮迟、浮数等脉,散见于各个条文。有阳浮而阴弱,有阴阳俱紧,有阴阳俱浮,有尺中迟,有尺中脉微,有寸缓、关浮、尺弱,必须体察认清脉象变化的虚实,这就是参透其中隐藏的其他意思。

如果以王叔和的观点来看,脉紧是伤寒,脉缓是中风,脉紧有汗是中风见寒,脉缓无汗是伤寒见风。这里有伤寒中风的区别,也有把伤寒中风混而为一,让人无处下手,这种方式怎么可以称为“法”呢?

凡是遇到脉浮迟、浮弱者用桂枝,浮紧、浮数者用麻黄,不需要有风寒的区分,只需判断脉的虚实进行治疗,这是仲景的治疗方法,也是仲景治疗的定法。

当今流行的《伤寒论》注解,都认为膀胱经代表太阳,所以才有传足不传手的错误说法。这是因为不了解仲景的《伤寒论》,是以阴阳大法为根本,不拘泥于以阴阳命名的经络。

阴阳散之可千,推之可万。心为阳中之太阳,所以另有巨阳这样的尊称。

中身以上,名曰广明,太阳之前,名曰阳明,广明也是君主的尊称。广明居阳明之上,所以六经的分位,首为太阳,次为阳明。

腰以上为阳,膀胱位列下焦之极底,其经名为足太阳,以手足阴阳论,足太阳是阴中之少阳;以六腑为阳论,膀胱足太阳与小肠手太阳,同为受盛之器,不可以把膈膜之上的阳中之太阳混为一谈。

张仲景以心为太阳,所以能够外统一身之气血,内行五脏六腑之经隧。膀胱为州都之官,其所藏需要上焦的气化才能够排出,所以足太阳外可以掌管营卫,为诸阳之主气的说法是不对的。

岐伯曰∶“圣人面南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这句话的意思是心肾为一身之大表里。

膀胱与肾互为表里,是足经互相连接的一种表述,那么互为表里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吗?

例如:太阳与少阳并病,刺肺俞、肝俞,难道是因为肝居胆外,为少阳之表,肺居心外,为太阳之表的缘故吗?

例如:少阴病,一身手足尽热,以热在膀胱必便血。在膀胱而仍称少阴病,是知膀胱属腰以下之阴,得为少阴之府,不得为六经之太阳,所以不称其为太阳病。

例如:太阳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是因为太阳随经瘀热在里,热在下焦,下血乃愈。因为太阳位最高,所以太阳病以头项强痛为提纲。这里说热结下焦,是太阳阳邪下陷的变症。这里提到的“随经”,“在里”,以此可知膀胱属在下焦,为太阳的根底,而不是主表之太阳;为太阳之经隧,而非太阳之都会;为太阳主血之里,非诸阳主气之太阳也明矣。

伤寒最多心病,把心作为太阳之位。心为君主,寒为贼邪,君火不足,寒邪才能够伤害人体,所以名为大病。今天的伤寒研究者,反而认为太阳为寒水之经,这是拘于膀胱为水府,因此有了以寒召寒的说法,而没有察觉寒邪犯心、水来克火的道理。

夫人伤于寒,热虽甚不死的原因,是因为寒所在之处,也是邪气停留的地方,而热所在之处,是由心主宰。例如初服桂枝而反烦,解半日许而复烦,大青龙汤治疗烦躁,小青龙汤治疗水气,十枣汤治疗心下痞硬,白虎、五苓治疗燥渴心烦,都是心病。如果妄治,出现恍惚心乱,心下逆满,往往关心,是心病为太阳的本病。

心为一身之主,六经皆能病及。所以阳明有愦愦、怵惕、懊等症,少阳有烦悸、支结等症,太阴之暴烦,少阴之心中温温欲吐,厥阴之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都是心病。为何有伤足不伤手这样的错误说法呢?夫心主营,肺主卫,风寒来伤营卫,即从手经开始。而且大肠与胃相接,都称为阳明,小肠与膀胱相通,都称为太阳,伤则全部都伤,为什么要有手足的分别呢?

例如大便硬也是大肠经病,而不仅仅是胃经;小便不利,也是小肠病,而不仅仅是膀胱经。并且汗为心液,如过汗出过多亡阳,难道仅仅亡坎中之阳,而不涉及离中之阳吗?提出伤足不伤手的说法,是因为不明仲景六经,才偶传经的妄自揣测。

人们都知道太阳经络行于背,却很少有人知道背为太阳所管辖的区域;竞相提出太阳主营卫,而不深入研究营卫到底出自哪;只知太阳主表,而不知太阳实际上是以内里为根本;只知道膀胱为太阳之里,而不知心肺是为太阳之里。因为弄不清《内经》的阴阳,所以不清楚太阳的管辖范围。

《内经》以背为阳,腹为阴,五脏以心肺为阳,而属于背,所以仲景把胸中、心下归属于三阳;肝脾肾为阴,而归属于腹,所以仲景以腹中的病症归属三阴。这是阴阳内外相输的道理。

营卫虽然行于表,但发源于心肺,所以太阳病则营卫病,营卫病则心肺病。心病则恶寒,肺病则发热,心病则烦,肺病则喘。桂枝疗寒,芍药止烦,麻黄散热,杏仁除喘。

之所以有和营的方法,其根本在于宁心;所以有调卫的方法,其根本在于保肺。

麻、桂二方,是调和内外表里两解之剂。如大青龙用石膏治烦躁,小青龙用五味干姜除咳嗽,都是用表剂的同时兼治里。

后人妄加评论张仲景的方子治表却不及里,为什么不从药性上逐一进行思考呢?太阳主表,为心君的藩篱屏障,犹如京师有边关护卫。

感染风寒之初,邪气先入太阳边界,惟一紧急的是把出汗作为第一要务,风寒得汗而解,犹如边关有防备。必发汗而解,是心君发君主的号令。如果发汗而汗不出,或者发汗而仍不解,是君主之令不行。

汗为心之液,本为水气,在伤寒之时,水气对应天时,是寒水之气;对应人身,为皮肤寒湿之气;对应发汗,为君主阳和之气。君火之阳由内而发,则寒水之邪外散,所以治太阳伤寒,以发汗为第一道理。

如果君火不足,那么肾液就会输于心下,肾液不能入心为汗,又不能下输膀胱,心下就会有水气,所以利水是治伤寒之第二道理。

如果君火太盛,就会出现烦躁消渴等症状,如果不收敛汗液唯恐出现内阴不足而自焚,所以清火是太阳伤寒的反治法。

如果君火衰微不足以自守,风寒内侵于脏腑,必需扶阳以御邪气,所以温补是太阳伤寒之从治法。

其他救弊诸法,种种不同,大法不外乎此。

发汗、利水,是治太阳两大法门。发汗按照邪气所处位置依次进行治疗,利水的方法是因为三焦高下之别,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太阳化寒气。

发汗有五法∶麻黄汤汗在皮肤,是发散外感之寒气;桂枝汤汗在经络,是疏通血脉之精气;葛根汤汗在肌肉,是升提津液之清气;大青龙汗在胸中,是解散内扰之阳气;小青龙汗在心下,是驱逐内蓄之水气。

治水有三法∶干呕而咳,水入即吐,是水气在上焦,在上者汗而发之,小青龙、五苓散是也;心下痞硬,硬满而痛,是水气在中焦,中满者泻之于内,十枣汤、大陷胸是也;热入膀胱,小便不利,是水气在下焦,在下者引而竭之,桂枝去桂加苓术是也。

太阳之根,就是少阴。脉紧则为寒,本为少阴脉。太阳病而脉紧者,一定无汗。一方面是太阳能卫外而为固,令汗不出,也是依靠少阴能藏精为守,所以不得有汗也。人只知道这是表实症,而不知这种情况其里也实,所以可以用麻黄汤而无患。

若脉阴阳俱紧而反汗出者,是阳不固,阴不守,其名称虽然是亡阳,但是阴也不会独存。我们把其归属少阴,是指太阳转属少阴,而不是少阴本病。

太阳阳虚,不能主外,内伤真阴之气,便露出少阴底板。少阴阴虚,不能主内,外伤太阳之气,就是假借太阳之面目。所以太阳病而脉反沉,用四逆以急救其里;少阴病而表反热,用麻辛以微解其表。此表里雌雄相应之机。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即见烦躁是阳气外发之机。六七日乃阴阳自和之际,如果反而出现躁烦,是阳邪内陷的征兆。

所说的阳去入阴者,指阳邪下陷而言,并非专门指阴经。有的情况是阳邪入太阳之府而热结膀胱,有的情况是阳邪入阳明之府而胃中干燥,有的情况是阳邪入少阳之府而胁下硬满,有的情况是阳邪入太阴而暴烦下利,有的情况是阳邪入少阴而口舌干燥,有的情况是阳邪入厥阴而心中疼热。

后人被传经的错误迷惑,因此不知有入阴、转属等意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祖下】大阳病解第一
《伤寒论》打卡背诵第三天
马培锋老师《伤寒论》条文解析38——61条
[卷六] 小便不利小便难
《伤寒指掌》 > 卷三\伤寒变症 停饮(述古)
伤寒医诀串解——太阳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