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港大校花、哈佛女神,带着父亲的国学'封印'去飞,在哈佛独创禅学课…【令见专访】| 明心智慧书院

近日,书院大先生程东与程辽老师接受令见的专访。一个明心智慧的家庭中的故事,知行合一的父亲和美丽与智慧并存的女儿,他们做着这样一件事。

以下是令见专访的内容:

差异,是为了更好的相融;

寻源,才能通向美好未来。

——题记


她:

港大校花、哈佛女神。

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生,哈佛大学讲师。

著有《汝心中有一物:彻解禅宗公案》。

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首次开设禅学课程,并在心理学系教授英文写作课程。

明心智慧书院导师——程辽

他:

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潜心研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二十余年。

师传有承,尽达儒、释、道三教真义,创立理道学,出版《佛不立相:金刚经谛鉴》、《究竟无证:坛经谛义》等近十本国学著作。

北京潭柘书院与深圳明心智慧书院大先生。

明心智慧书院大先生——程东

他们:

父女一东一西,谜之差异。父亲面向东方,面向过去,专心国学,孜孜浸淫于中华传统文化。

女儿却面向西方,疾步奔驰于未来,跨洋过海,面向全球,投身于象征西方文化最高殿堂的哈佛大学。

他们俩仿佛站在地球的两极:一东一西,一中一洋,一古一今,一老一少。

天下还有比这更有戏剧性的父女吗?让我们走近他们……

一个“没有故事”的故事

这是我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次采访。

记者:程辽老师,在你成长和求学中,有没有和爸爸有严重分岐的时候,其中你们最有争议的,是几件什么样的事情?

程辽:还真没有呢。我从小到大,家里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和爸爸妈妈一起,三人小组讨论后决定的,最后确定的最佳方案是我也很认可的啊,和爸爸没有争议。

记者:……(沮丧中)

那么,试试从爸爸这边突破一下吧……

记者:程东老师,相信您的事业、生活、身心,也曾有过一些沟沟坎坎或困境、痛苦的事,能讲讲您用传统文化解决人生困境方面的事例吗?

程东:这个好像很难找。我本人是一个更关注内在的人,要说有坎坷、困境或者痛苦,那也是在精神学术方面的,精神追求没有达到某个目标时,曾有一种近乎焦虑的痛苦,至于心外的世界,生活、工作、事业,不是没有坎坷,但我不会在意。

(接着从家庭说到生活,全是理念,没有我要的故事……)

记者:……………急哭了……

后来我终于发现,无论我问什么问题,他们的答案,大都是令我心服口服的洞见、智慧和义理。在他们的眼里,很少有具体的生活事件,更多的,只有抽象的哲学思维。

“理”——是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准则,也是他们的生活常态。世人关注外在事件,他们更关注内心世界。

先入为主,刨坑又吃土!这是这个智者之家,而非寻常的市民之家,给我这个老记者,上的第一课。

聚散离合,冷暖繁华,人间烟火……

他们必定不是没有。但他们搜索枯肠也很难打捞出来。只是因为:他们一路走来,更留意的,是“心”的轨迹,而对身外的世界,对“事件”本身,他们未曾有太多的留意,或不以为意,因此也就不成其为“事件”。

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表面看是外在经历的波折,其实是心里经历的起伏。他们虽然也在经历外在的波折,但是因为有坦然开阔、波澜不惊的心,所以外在的经历并没有在心中落下印记,成为“事件”。

我既受益无穷,又困惑万分,所幸,采访进行到后来,程东老师无意间的一席话,拔云见月,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

“回忆起来,我家还真没有大波大澜的故事。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家一直特别重视沟通,重视思想交流。我和妻子感情很好,一般家里遇到任何事,都会一起平心静气地讨论。因为及时讨论、及时处理,所以,遇到的事,一般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会等它积累成大事再解决。包括程辽的成长之路,回顾起来,似乎都没有什么坷坎的事情。其实,我一直认为,这点点滴滴,珍珠串线般的一次次家庭讨论,才是我们家最真实的生活场景……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他们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一件小事可以在心里掀起巨大的风浪,一件大事也可以在心平气和地面对中消化于无形。他们没有我想要的“故事”,可能就是因为那些“事件”都在他们相互间的思想交流中化解了吧。

女儿程辽也多次告诉我:“我和父母,从来没有任何沟通障碍,无论是青春期,还是来美国后。因为从小到大,我们家只要聚在一起,就会谈心、交流想法,思想一直很同频……”

父亲程东老师告诉我:别人家,一般都有一家之主,我们家却没有谁当家。我家的规则是:谁有理,就听谁的。我们只认理,不认人……

没有“故事”的程辽,如此幸运。

——没有虎妈。

——没有狼爸。

只有春风化雨的父母。

儒释道相融的文化根基。

自带高度免疫力的哲学三观。

民主、开放、睿智、包容的家庭讨论……

在这样一个没有故事,也没有事故的“思想者”家庭里,幸运的程辽一路稳健地成长起来……

一组镜头

我们用一组小小的家庭镜头,来回眸一下哈佛女神的小时候。

1

镜头一

中考首日。小程辽独自赴考。要进考场大门时,才惊讶地发现:诶?忘带准考证了?于是只得折返,回家取准考证……

埋头书斋的爸爸,看见女儿重进家门,抬头看了看表,八点零五分。

 “不是八点考试吗?怎么回来了?”

 “八点半才考。我忘带准考证了,回来拿。”

当爸爸的接着问:“时间来得及吗?”

 “来得及。”

 “好,去吧。”

接着,爸爸收回眼光,继续埋头书案……

整个对话,两人都丝毫没有大考前的紧张,也没有失误后的慌乱。那次中考,程辽考出了全校第一的成绩,并进入北京四中。

后来,妈妈得知这件事时,给这件事定了“案”:“谢天谢地,幸亏我当天不在家,我如果在,肯定就急了,中考这么大的事,你这孩子居然连准考证都忘记了!这要是耽误了考试,那你可就完了!”

一旦家长遇到这样的事,就免不了会动情绪。动了情绪,就免不了会冲孩子发火。

一发火就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破坏孩子的心情,就可能影响考试的发挥。

一影响考试的发挥,那孩子中考就悲剧了。

——一般家庭里的“故事”或“事故”大概就是这样发生的。

但在他们家,理性的爸爸,加一个淡定的女儿,化险为夷,前方无故事。

2

镜头二

餐桌上,一家人即将进餐。四岁的小程辽。

等着妈妈把菜端出来的空档。(爸爸发现一个好机会)

爸爸拿起筷子,问小程辽:“你看,筷子有这端也有那端。你能不能找到只有一端的筷子?”

小程辽想了想,说:“筷子不可能只有一端。”

过了一会儿,她兴奋地告诉爸爸:“爸爸,我还发现好多这样的事例呢!你看我们的手,有手心就有手背,有白就有黑,有生就有死,一切都是相对的!”

一切都是相对的——小小年纪,竟然举一反三,自己悟出了相对的道理,就像《道德经》里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一语惊倒了爸爸,从此爸爸就更注重给她讲哲理,而且越讲越深。

3

镜头三

程辽上小学,有一次和爸爸一起散步,她问爸爸,看了恐怖电影,总是会想起来,觉得害怕,老失眠,应该怎么办?

爸爸问她:“你怕的是什么呢?”

“电影里那些鬼很吓人。”

“电影里的鬼是哪来的呢?是拍电影的人想象出来的。人怕鬼怪,但是谁也没见过鬼怪。说明人害怕的只是自己的想象而已。人自己想象出来的,而实际不存在的东西,这就叫妄念。对付妄念很简单,我们管好自己的心,不再去想它就好了。我们想什么都可以,那干嘛不想点美好的东西,想想天空的云彩,想想辽阔的草原,干嘛要想这些不存在的东西来吓唬自己?”

从此,程辽不仅不再怕恐怖故事,还知道了,如何对治种种妄念。

一些特质

在家里,医务工作者的妈妈负责管女儿的“身”,爸爸主要是负责女儿的“心”。

虽然研究国学经典,但程东从不逼迫女儿死背经典。女儿放学回来,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对女儿说:来,和爸爸谈谈学习!

——你以为他真的要和女儿讲作业吗?

大错特错:他很少和女儿谈具体的学习内容,也从不问她作业的事。他的“谈学习”,是谈心,谈思维方法,谈哲学话题,谈如何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每当他翱翔于智慧的天空而有所感悟,每当他在圣贤的思想宝库中发掘到了稀世珍宝,“如获至宝”后就总会找机会和女儿“谈学习”,用浅显易懂的道理讲给女儿听,用女儿能接受的聊天方式,将宝贵的思想精华一点一滴地喂食给她。

那是一点一滴的“理”,“理”入心田,润物细无声,丰盈饱足了小程辽的精神世界,使她的心灵在智慧的成长中长大。

致虚极,守静笃。

程东欣慰地发现,女儿越来越有静气,慢慢展现出一些和一般独生子女不一样的特质:

1

理性。

2

包容。

3

不固执我执很少,很容易吸纳各方意见。

4

眼光界很远,格局很大。

5

有主见,知分寸。

“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曾将六个子女全部送进哈佛、耶鲁,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专题采访时,她曾透露了她的独门秘笈:“我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受到了启发,中国有句话‘功夫在诗外’,运用到我的教育方法中就是:功夫在‘学’外”。

或许有人会问:“功夫在学外”这个“学外”是哪儿?

程东老师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学外”是心。功夫在“学”外,就要从“心”入手,让孩子的心智在道德与智慧中成长,胜过直接学习知识和技能,却不会以丧失学习成绩为代价。培养的孩子“根正苗端,防风抗倒”,自心的能力强了,学什么不优呢?这种教育学习之道,颇值得更多人父人母借鉴。

爸爸的“旧梦”

他下过乡,入过伍,从过文,痴迷过西方哲学。

但最终,他一一丢掉。让他真正找到生命归宿、甘之若饴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

这一喜欢,就是长长的一辈子。

50岁不到,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就抛下一切,全身心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写作。如今,他创立理道学,写下了开示儒、释、道三教真义及具有发展和实用性的著作近十本。

开示三教真义代表作《佛不立相·金刚经谛鉴》《究竟无证·坛经谛义》《解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论语义藏》(待出版)《永恒的观者·心经要义》(待出版)。《觉悟之门》(待出版)。

创立理道学代表作《真性论》。

实用“道性思维”代表作《中国道路》《明心讲谈》。

著书立说的同时,在书院讲学也是他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在深圳明心智慧书院、北京潭柘书院等担任大先生,讲授儒、释、道三教的精髓。

他说:“中华文化就是圣人文化”,中华文化以三教为主体,即儒家、道家、佛家。这三家都讲心,都讲道。三家所讲的东西虽然有异,但根本相通,都是圣人之学,都是中华文化之道。

《论语》中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圣人之道。

《孟子》中讲,“人人皆可为尧舜”,就是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王阳明也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又说“致良知”,就是说人心中本来的良知就是“圣人”。《大学》中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讲修心是成为圣人的根本。

 《传习录》中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也是说成圣在于修心。

以上只举了儒家所讲……而佛家与道家讲的,也全是圣人之道。

在伦敦的大不列颠图书馆广场,树立有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这十大思想家,有三人来自中华:老子、孔子、慧能,他们就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三圣”。

然而,从1919所到现在的近百年间,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出现了断层。现在,虽然国家已经开始重视,但离全面复兴,还需假以时日。

——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与时俱进,让更多现代人知道这些“老古董”的实用意义?才能将这些精神世界的“国宝”传播开去,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学到中国的“圣人之道”?

这是他最关心的命题。

也是他一直以来心怀的最大梦想。   

现在,令他意外和惊喜的是:在地球的另外一端,他看见了女儿——带着东方“封印”,站在了和他同样的队列。

女儿的“新路”

2017年秋季开始,哈佛大学,将首次开创一门全新的禅学课程,这门课程面向全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名称叫做:自觉,自主,自由:禅的现代解读(Self-reflection, autonomy, and freedom: Acontemporary analysis of Zen)。

这门课的主讲人,是程辽。

她同时也在哈佛为本科生开设英文写作课程。

程辽。辽,是辽宁的辽(致敬祖籍辽宁,也是母亲姓的谐音),更是辽阔的辽。

兜兜转转,从清华,到港大,再到哈佛。从生物化学,到心理学,教育学……最终,在地理方位离父亲最远的大洋彼岸,在全球最闪亮的大学殿堂里,她以华丽的开场,遥遥地向父亲的梦想鞠躬。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她在哈佛,师从儿童心理学泰斗Paul Harris教授。本科期间在香港大学学习心理学和生物化学,硕士期间在哈佛大学学习人类发展与心理学。

早在2014年,她就出版了自己的国学专著《汝心中有一物:彻解禅宗公案》;更早的时候,她与父亲以谈话录的方式,合著了《道可道非恒道》,对于幼承庭训的她,儒、释、道三家根本要义,早已深深地烙在她的思维模式里。

从2009年求学香港大学开始,她已经了知了西方文化的路径。所谓的洋为中用,她已经可以轻易做到。

如今,每年暑期回国时,她都会尽可能多地在全国各地巡回讲学,做讲座。受到父亲的影响,她讲国学时,更强调的是:世界眼光,现代眼光,未来眼光。

面对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疏离,她说:传承数千年的中国文化,不可能是“假的”,也不可能是“空的”。我们的文化精髓既不是腐朽的老古董,也不是即将灭绝的大熊猫,而是历久弥新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有这个文化自信。

她说,西方的心理学很年轻,中国的儒释道很古老,但它们都是认识“心”的学问。条条大路通罗马,两者只是视角不同、研究方法不同而已。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相辅相成,珠联璧合的。它们没有对立,只有融合——这也就是为什么她和父亲虽然一中一西,却并没有大的观念冲撞。

其实,这么多年,她一直在和父亲登同一座山,只是路径有所不同。

她正在努力和即将要做的,就是要寻找一条全新的“路”。

用科学的方法,在差异中寻求融合,以一条由现代通向未来的路,带领人们——中国和世界——步入中华文明。

2017年8月18日 程辽老师参加全球教育50人论坛

在她的著作《汝心中有一物:彻解禅宗公案》中,她写道:

“禅在每个时代都应有一条新路。我们这个时代也是如此。”

“禅是不会过时的,是超越一切时代的。”

路,是全新的;但内核,和父亲一脉相承。

2017年7月26日。北京清华园。清华大学文创沙龙的讲座上,她主讲的题目是:《如何运用阳明心学解决我们心中的困惑》。

一开场,她就对清华学子们讲到:

今天我们讲王阳明,就是和圣人做朋友,进入圣人的心境。

讲座的结尾,她呼吁: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见到自己心中的圣人,真正拥有一颗光明心。

讲坛背后,似乎远远回响着一句雄浑的画外音,来自爸爸——

中华文化就是圣人文化……”

那,就是爸爸无形中赐予她的“东方封印”。

打着深深的东方封印,带着父亲的梦想,哈佛讲坛上的一朵东方之花,将惊艳于哈佛大学,魅力绽放。

这朵花,源自遥远而古老的东方,根植于每个人内心的智慧本源。

程东大先生全家合影

文:艾静莲

责编:青草令

 慧儿札记 

感谢令见姐姐安排的专访,感谢令见记者长达6小时的深入采访,最后整理成这样一篇好文,有深度、有广度。

先生为程辽老师组建了一个明心智慧的家庭,言传身教什么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立学上,先生对中华文化智慧的追求从未停止,日以继夜的研究与参悟,如今创立现代心学。

他的女儿——程辽,身在西方,心与父同行,为现代心学的发扬与传播努力着,用他们的智慧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明心智慧书院感谢两位老师的付出,让我们带领人们提升生命的深度与智慧的高度,共同开启人们的明心觉悟智慧之门!

与在哈佛教育学院首设禅学课程的她一起探禅之奥秘。

【扫码】与学贯中西的她,共解禅心

| 视频 · 明心访谈录

程辽彻解《禅宗公案》—拈花微笑

大先生程东解《阳明心学》

欢迎加入我们的 ·明心智慧学习群· ,请联系慧儿,注明:明心智慧 所在地区

文中专访内容转载自“令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经过生死蜕变终成圣人——王阳明的龙场悟道
《澧阳书院学约》清·李瀚昌
如何理解“吾性自足”? | 阳明心学问答
许家星:程若庸《斛峰书院讲义》的道学旨趣及意义
【哈佛图书馆的二十条训言】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智慧心语#
学习是为了拥有智慧的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