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史元《太极蕴真》摘录
太极拳一术虽是小道,未赏不可即小以见大,故上场不可视为儿戏,此身必以端正为正体,不可跛倚歪斜。况此术全是以心运手,以手领肘,以肘领身,而身自有之本位。论则身领乎手,论要则以手领身,身虽时有歪斜,而内寓中正之意,不可拘执。

人为万物之灵,心为一身之主,心一动而五官百骸皆而听命焉。如心不在焉,则视不见,听不闻。况打拳一道人皆不知,皆由太极而发,其外面之形迹与里面之精义往往视拳为势,理路不能合到一处,是不知由理而发于势,故不知运势者气也。

 

意者,心之意识也。心之所发谓之意,意发于心传于手,极有意致,极有神情。心之所发者正,则手之所形者亦正,心之所发者偏,则手之所形者亦偏,如人平心静气,则手法身法自然端正。如或急切慌张,或怠慢舒缓,则手之所形莫不侧倚,必也躁释。矜平而后官骸所形自中规距,实理贯于其间,自无冗杂间架。既有时身法偏斜,是亦中正之偏,偏中有正,具有真意,其缠绵意致,非同生硬挺霸,流于硬派。其此意一则由理而发,一则由气而练。若硬手纯是练气,练成也能打死人,但较之于理究竟低耳。故我之意可知,彼之意可想,学者所当留心体会。

其意之所发,心之所发谓之志。凡人贵立志,不立志一事无成,终居人下。如能立志,则所有条理,自始自终,层层折折,终能究其底蕴。故曰:有志者事竟成,不然者败矣。

 

理者,天地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顺其性之自然,行其事之当然,合乎人心之同然,而究乎天理之所以然,一开一合绝无勉然,一动一静恰合天然,此吾道之粹然。

何谓气,即天行健,一个行字,天体至健,而行此健者气也。不滞不息,不乖不离,不偏不倚,既是中气,加以直养,无害功夫即是正气,孟子所谓浩然正气。一拂气之自然,参以横气,则生硬横中,势难圆转自如,一遇灵敏手段,自觉束手无策,进欲不能,欲退不敢,但听他人发而已,钝何如也。所以不敢徒恃血气而幷参以横气。

 

理与气发于外者为情。人之交接往来则曰人情,文之抑扬顿挫则曰文情,打拳之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其间天机活泼,极有情致。拳无情致,如木偶,如死蛇塌地,有何景致,又安见生龙活虎哉。愿学此拳者不可无情致也。至于与人交手,断不可看人情,一看人情则人之无情,即加我矣。

一片神行谓之景,其开合收放,委婉曲折是为之景。景不离情犹情之不离理相连故也。心无妙趣打拳亦打不出好景致。问何以打出好景致?始则遵乎规矩,继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在我打得天花乱坠,在人自拍案惊奇,里面有情,外面有景,心怡神畅,拳之景致至此,可以观矣。

 

神者,气发于外而无难涩之弊之灵气也。天地之间无论何物,精神足则神清情自足,在人虽存乎官骸之中,实溢乎官骸之外,大约心手俱到则有神。无神则死杀不活,不足动人。神之在人不止于眼而要于眼则易见,故打拳时不可斜视,必随手往还,如打单鞭,眼注于左手发端处,随左手徐徐而行,至单鞭打完,注于中指不可妄动;打指裆捶,眼注于下;打退步跨虎眼注于上;大抵上下四旁某处,当令眼神注某处,此是大规矩。亦有神在于此而意反在彼者,此正所谓大将军八面威风,必眼光四射而后威风八面,处处有神。打拳之道本无此势,而创成此势,此即自无而有,何其神也。而况神乎其神,打拳自此已入室矣。动静缓急,运转随心,何患滞涩而无情乎。

 

化者,化乎规矩也。化之境有二,有造化,有神化,造言其始,化言其终。孔子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也。打拳熟而又熟,无形迹可拟,如神龙变化,捉摸不住,随意举动,自成法度,莫可测度。技至此真神品矣。太极之理,发于无端,成于无迹,无始无终,活盘托出,观止矣。拳虽小道,即小可以见大,盖以此拳岂易言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老拳谱| 太极拳一术虽是小道,上场不可视为儿戏!
太极拳著解(四)血气、情、景、神、化
太极拳之美一一让你欲罢不能!
【原创】太极拳“攻防实用法”三十六字(下)
太极拳的“炼意”
太极拳形神解---王志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