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饶师范学院2017级书法学专业作品展

展厅实景

参展学生

周杰,晋南人士,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生于戊寅,今已舞象之年。偶与书法结缘,至今六载有余,幸于古信州遇諸师友,共悟书道! 初学魏碑,为其独特风貌所现婴儿般纯真稚氣吸引,五周以来,临池不辍。书不带几分汉隶魏体味难见简古高雅气态,至千里必积硅步,成江河定积小流!艺路漫漫,上下求索。

邬陈映竹,浙江杭州人,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初次接触魏碑,欣喜有余,被墓志的险绝之态所吸引。《元珽妻穆玉容》,有墓志体势略带扁方之感,结体端严简古,笔致劲健飘逸,刚强中显温婉之姿。之前接触篆书较多,楷书只临习过雁塔圣教序,在这次魏碑的学习中,深刻体会到唐楷和魏碑的不同,从笔法,点划到结体都截然不同,在包老师的课上,引导我们关注单字字形的结构排布和整体章法的排布,同时督促我们勤练多临,此次魏碑课收获颇丰,依旧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还需多多努力。

李天宇,山东东明人,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吾盘桓《元桢墓志》月余,感其笔画茂实刚劲,棱角夸张,意态恣肆,颇有磊落俊迈之豪气;脱胎于篆分之圆浑线条,尽展凝重、立体、厚重之态;结体不乏紧峻坦荡,更兼成于时光剥蚀漫漶之浑茫拙感。临习之时深感笔力浅薄,不得其中三味,故笔耕不辍,六周倏焉,附刍荛一,近今所学,皆于一纸,才疏学浅,技艺不精,仅自勉矣。

陈鑫,江苏徐州人,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初次接触《杨大眼造像记》,它的结体中敛而外张和用笔方峻深深吸引了我,通过一段时间的临习,对此碑也有了一些较深入的理解。《杨大眼造像记》的斜画紧结,中宫收紧,残有隶书的笔意。吸引我的还有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富有动态。在学习中,往往是形态易得,质感难求。

韦富田,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始学书于乙未,初习唐楷,再学汉隶。余天资愚钝,不得其形神。承蒙诸师友点拨,稍有见长。近日,习魏碑造像记,觉造像端谨庄严、宽博雄厚。学此书方可壮其胆、强其骨、厚其力、生其势,益处良多。余学书日短,积学尚浅,深知书道博大精深。学书之路任重道远,余必当不忘初心,潜心于书,终能结果。

张曼玉。山西运城人,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初次学习北魏,喜爱《穆玉容墓志》典雅秀丽、美丽多方的风格。该墓志在不失北碑风格的基础上,又做到了北碑清秀灵动精致飘逸的特点。其字形端庄中稍带欹侧之势,结体古质拙朴,委婉含蓄,不事安排而又遒媚蕴藉。其独特的阴柔之美和恬静之态成为浩瀚的北碑中的一朵奇葩,对于今天我们研究书法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赵永超,山东东明人,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初识《始平公造像》,就被其雄强厚密的结体之势所吸引,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略有心得体会。临习此碑应以浑厚古拙用笔为主,字中点画棱角可见,刀锋与笔锋合一难分,可以说是方笔中的极致。《始平公造像》虽然字与字之间有界格为限,但字的大小欹侧并不受界格的拘束,可纵情而无所顾忌。就单字来说,雄峻严密,气豪神强。整体看来,则又朴雅秀整,略显可爱,这种个体与整体之间不同观感的妙处,应是其它碑所没有的特点。以上体会,是我个人浅见,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指正。

随安娜,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经过这一段时间对魏碑的学习,虽然我每天对此进行钻研,却得之甚少,但是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魏碑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体。我们对它进行临写时要从魏碑书体的自身面貌和字形结构出发,抓住每个碑帖的特点进行临写。所谓“察之尚精,拟之贵似”,察就是读,读和临的比例应该是读临参半,或者让其读帖的时间要更多一点。我们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的循序渐进,对碑帖进行深入的认识和研究,方能达到临书的真正收获。通过学习魏碑,我深刻的理解到我们不能对原碑刻意的模仿和简单的复制,而是要融入自己的理解,体现出自己的创造。以上就是我对此的一些理解和感悟。

卫勇彤,山西临汾人,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通过近段时间魏碑课程上老师对我们的教导,让我对《郑文公碑》有了一些了解。此碑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分为上、下两碑,用以记述郑道昭父亲郑羲生平事迹,此碑整体气息浑茫大气,字形呈现方圆结合,形体中宫收紧,笔画向四面辐射,线条参差错落、粗细有致,内在苍劲有力、圆转凝重,有“集篆、隶、草之长于一体”之称,清代康有为、包世臣等所著“书论”中均盛赞此碑。

周泳岚,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用最简捷最轻松的方法写出标准笔形包括变异的笔形,魏楷中有类似唐楷圆笔的成分,这样说法似乎不合逻辑。应该说唐楷之圆笔是继承了某些魏楷之圆笔。在某种程度上说,此魏楷之圆笔非唐楷之圆笔。于是,在圆笔问题上也不能纯粹以“唐法解魏法”,老师告诉我们尤其注重方笔技巧的训练,也不忽略圆笔的获取,所有这些不仅仅是纯技巧的获得的,更重要的是一旦掌握方笔,又通晓圆笔,那么你就得到了打开魏楷仓库的钥匙。

张喜晶,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此为康有为谓魏碑之美。近日,吾学魏碑之书,在包老师指导下,领悟始平公造像记之雄健、张黑女之风逸与郑文公碑之“篆之势、隶之意、草之情”。魏晋碑刻中,我最爱李璧墓志。其字小而不失大气,字形古拙苍劲有力,变化多端,规踞有度。杨震方《碑帖叙录》评曰:书法峭劲,极似《张猛龙碑》,而兼有《司马景和》之纵逸。课程毕,有此作,学时非久,犹存诸多不足,请诸师书友多指正。

谢宏洪,江西赣州人,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这次魏碑课程我选择的碑帖是《郑文公碑》,《郑文公碑》是北魏著名的碑刻之一,其书运笔舒畅,字字安适。在学习中,发现它用笔多用圆笔,锋芒内敛,含有篆书的意味。康有为赞誉其为“魏碑圆笔之极轨”。所以在写《郑文公碑》时,我会时刻关注它的转折处的方圆变化。除此之外,感受到它的线条粗细变化少,但变化较大,有千里阵云之感。通过这次魏碑的学习,让我加深了对魏碑的理解,更新了很多对书法的认识,学到许多书法理论以及人生道理。

吾姓张,名曰颖,山西人氏,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生于戊寅年。小女子不才,未能学古之贤女精通琴棋书画,然对书法爱好颇深。谈及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吾以其风格多样,朴拙险峻,临其字,往往形态易得,质感难求。临习须认真读帖,加以理解,感受其笔法之丰富,线条之质朴。吾最喜李璧墓志,其字给予人想象之空间。魏碑乃后世书法之楷模,须勤加练习,方能领悟。

王振州,山西临汾人,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孙过庭在《书谱》中讲:'盖有学而不能者,未有不学而能者'。古人不但有风格,更有法则。初学魏碑,挑经典多次临摹,经老师点拨,发现其苍茫、朴拙、雄浑的风格,魏碑在刊刻的过程中,由于工具与材料的原因,以及流传过程中受风化,传拓等因素,出现了一些金石意味的元素。魏碑上承汉隶,下启唐楷,在我国书法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魏碑书法的涉及面很广,成为了许多书家、爱好者学习、取法、吸取养分的主流书体。我们也一样,要始终追求高古,不断学习总结,一直研究下去。

白佼,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开始系统学习魏碑之前,我一直认为魏碑就是方硬的结构和线条。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这段时间的学习,改变了我以往的认知。我知道了魏碑的临摹不单只是结构,还有一种“意”与“神”。线条与神皆是魏碑的魂,相较于形,神是更难的部分。字中有“神”才是高古,更能表达金石趣味。“粗不为重,细不为轻”也略有领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要去继续体会、巩固。

王丽坤,女,生于河北邯郸,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最初学习书法看到魏碑就抱有偏见,觉得好丑啊! 怎么会有这样的书体。初学习的是《张猛龙碑》,残破感还那么严重,无从下笔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去写。 但是在这次魏碑课程中,领悟到了独属魏碑的另一种美,发现了魏碑以欹侧取胜的魅力,学会了魏碑丰富的用笔,感受到了魏碑灵动欹侧的美感。因此也改变了自己的心态,慢慢地喜欢上了魏碑。希望以后不管学习魏碑还是其它书体都能不断的突破自己,不断进步。

姜珊,江苏徐州人,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欲得其方,必得其厚,方能圆润雄强。一读、二临、三领悟,应是每位书法生应该做的。《张黑女墓志铭》书于北魏晋泰元年,是北魏晚期精美之作。此碑运笔中侧互用,逆笔中锋方笔兼备,时有藏露,刚柔相济,圆润多趣,其结体呈横势而宽绰,含有一定隶意。秀雅端庄而又气势博宏,字体精美,妙趣横生,称得上是北碑佳品。今后我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不断的从古人那里汲取营养,放大古人,缩小自己,通过日益磨砺和积累,在继续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何姝璇,2000年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近日初次深入魏碑书法临习,然笔力有所欠缺未能精临却也收获不小。魏碑经历了千年的风化以及传拓流转,有些失去了其原有的面貌,但在学习魏碑前我们应了解其历史背景。魏碑形成一种过渡书体,对唐楷形成有很大帮助。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董美人墓志铭》与《元稹墓志铭》,两种字帖分别有其自己不一样的风格。董美人结体呈横势,秀雅端庄。而元稹字体朴拙多出带有隶书笔意。通过此次魏碑课程了解到虽唐楷由魏碑过渡但魏碑不可露出楷书笔画,魏碑字体笔画强劲,唐楷法度严谨两者截然不同。学好某本字帖得先学会读帖、临帖、悟帖,只有全面认识才可习好此帖。

李箫剑,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8班。在学习书法道路上拼命向前,自知才疏学浅。近期学了魏碑课程,感触颇深。魏碑属于从隶书到楷书中间的一个过渡书体,属于早期原始的字体,对当隋代楷书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我认为在习字前,首先要读帖,也就是做到心中有数。临帖时要对所临字帖全神贯注,以客观为主,更要有主观的分析。临习元稹墓志铭三四遍有余,习其皮毛,深感其博大精深,之后会继续努力,望得其精髓。也希望在以后的路上能越走越远。

马万海,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7班。学期伊始,随师习魏楷一月有余。每逢课时,师均提及相关经典书论佳句逐字逐句加以解读讲授,有豁人耳目之感。师常嘱咐理论与实践结合,多诵读经典,并在此过程中带着问题及不断的思考寻找其答案,师完课后每每都会使我重温、静思一番。一月来,我初习以《杨大眼造像》为范,应师以长锋羊毫临其之,略得其妙,笔尖直下,以墨裹锋,铺毫行笔,出苍润艰涩之感,又不失其方峻、雄奇之美。后转习《张猛龙碑》习小字,为其刚健俊美、欹侧险劲且变化无常之特点颇有感触。课结,而学不止,知己不足而后必加勉之。

张凯然,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7班。初习魏碑,以习龙门四品居多,其貌甚觉凌厉,大刀阔斧,方整厚重,棱角分明。其体态变化、字形似楷书中“非主流”,但却未失趣味。伴随理解深入及专业课开设,对魏碑理解似深入一些,课上包师以思考二字为导入,引导我们要带问题思考。我所选似瘗鹤铭、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摩崖刻石,其气势恢宏,以大字面世,结体面貌却相差龙门四品甚远,临习时却被其碑中的稚拙之气打动。包世臣《艺舟双辑》中称:“大字如小字,唯《鹤铭》之如意指挥,《经石峪》之顿挫安详,斯足当之。”二碑中余先学《瘗鹤铭》,后临《经石峪》。习《瘗鹤铭》之开张,习《经石峪》之古拙朴茂,二碑相得益彰。临习时常存师之教诲,多加思索再下笔临习。一月有余,稇载而归!

谭国源,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7班。余学魏碑五周,领略北朝书体势朴拙险峻,舒畅流利;有灵动自然,秀美隽逸之美;初临《魏灵藏造像记》,此件造像结体左右欹侧,笔划俯仰顺势合情,折笔显见方棱。后遵包老师指导,以羊毫临习数日,终不达效果,每下一笔,无往不复,无垂而不回缩,需将力送至笔画的末梢,有回护流转之势,使收笔处饱满而凝炼。我师授课时曾言,重技法也需重“造型”能力,回归自然,自然的即最生动的,自然的即最美的,自然的即最丰富的。求学之路前途漫漫,道路且长,吾唯有不失初心,虚心,潜心,专心,精心,热心,为之不懈努力,不懈探索。

赵茜茜,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7班。《爨宝子碑》是东晋的碑石,字体介于隶楷之间,基本上属于楷书,但仍有许多隶书笔意,比如撇捺有波磔和挑钩;横画收笔时向右上方斜出,呈隶书中的燕尾状,转折处方正劲利。用笔方圆结合,有的以方笔为主,就显得雄强方拙;有的较圆浑,含有篆书用笔,就显得外柔内刚。结体上,生动奇特,不具有一般楷书的横平竖直、布白均匀的特点,而是有大有小,有伸有缩,有收有放,产生紧密内敛与疏朗外拓的对比。《爨宝子碑》最大的感受是,《爨宝子碑》那种天真、自然、民间的淳朴感让我很放松很享受。

赵翠,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7班。苏子美曾经说过:“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书法是我们国家的艺术瑰宝。而魏碑书法则是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魏碑风格多样,浑厚质朴,朴拙险峻。《魏灵藏造像记》,为魏碑中佳作,其笔画刚挺硬朗,又不失柔美灵动,笔画或大或小,大者纵矛横戈,如虎奔龙吟,小者轻微一点,如蜻蜓掠水,皆能顺势合情,绝无率意轻发。结体或取横势,或取纵势,皆极意显示雄踞盘关之威仪,怀隐瑰玉之神采。整篇看来,严整肃穆,端庄隽洁。是我们临习创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碑帖。对我们作书,做事都有很大的启发。

张倩倩,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7班。魏碑方笔是表象,圆笔是灵魂。实际上它就是起笔为方,运行过程是由圆笔进行支撑的,为方圆兼备,灵巧与厚质并存。墓志置于棺椁之上破损极少,用笔多为灵巧,结构变化多样;摩崖置于室外大山之中,用笔多大气磅礴。其风格不同,表现手法故而不一。墨量要有多有少,否则写出来的字数相当,墨色的变化是等距的,就显得简单机械。沾墨量有多有少,沾水量也一样,则字就会形成浓淡枯湿的错落效果,就显得自然丰富。魏碑是宝藏,要善于去挖掘里面更深奥的东西,结合贴学与碑学深入去学习。

杨元蕾,就读于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7班。始平公造型记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记》。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同时,文字端严飘逸,将森严方朴的北朝书风,写得婉畅流动,颇具 风骨,雄重遒密,于端谨中出以飘逸。具有龙震虎威之势,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 。 魏碑在几千年的历史中 , 现有的碑版拓片 , 几经拓磨,时间久远风化等原因,缺失损坏。已失去了它本来面貌。所以在我们临创魏碑书法作品时 , 不应刻意模仿和机械复制 , 而是在把握住该魏碑本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 , 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魏碑,从不同风格看待魏碑,并找到自己现阶段的取法对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韵深情 坚质浩气』上饶师范学院19级书法专业魏碑临摹课程结课作业展
北魏造像题记书法
魏碑珍品,方笔极规——近代榜书之源“始平公”(附视频)
试论魏碑书法
孙伯翔全临《始平公造像》,令人佩服!
【书法知识】魏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