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年诗人谈诗||敬丹樱/寻找落日的偏心眼(附诗)

寻找落日的偏心眼

     ——我的诗歌创作

文/敬丹樱

九年前,我接触诗歌的渠道还停留在杂志卷首、报纸中缝,或者县城书店寥寥几本的程度。那时博客盛行,我刚有了自己的电脑,为方便阅读,便在新浪开了博客,借助网络阅读了良莠不齐的大量诗作后,自己也跃跃欲试。

暑假,我把自己关在屋里,挖空心思地想,晨昏颠倒地写,肘关节甚至在书桌上磨破了皮,我把结痂的伤口当成勋章,乐此不疲,哪一天没有想到几个漂亮句子,心便猫挠过一样难受。

认识了很多朋友,有几位尤为珍贵。朋友A说:“你发布诗歌的频率,让我想起怀旧的坚果诗句中对某些诗写者的形容'一台轰鸣着造诗的机器’。”我很委屈。朋友B安慰我:没事,慢一点,慢一点。”不久,我写了一首桃花题材的小诗拿给他看。他没评价,告诉我:“桃花已经被写滥了,你要思考如何区别于他人,甚至,如何让他人在一千朵桃花中记住你的。”几天后,我交出了另一个版本——

“这个小小的纵火犯/转眼间就把春天烧着了一半/她竟然不逃/冲着我无辜地笑……”

这次尝试,使我明白了“慢一点”的深意,慢下来,不是懒惰,而是审慎,是关照、是思考、是对文本的虔诚。

朋友C在我一首题为《宣纸上的雪》的诗后面评论:“你写得太美了,去赎罪吧。”我以为“美”,是称赞。后来才明白,我太注重文字本身的美感,诗句便打滑了。朋友C说:“试着用粗糙的语言,让诗歌更具有摩擦力。”

不断有朋友向我推荐喜欢的诗人和书籍。会一星期一星期地呆在某位诗人的博客,翻箱倒柜地倒腾,直至把所有文章读完,再换下一位。陆续买来舒丹丹翻译的诗歌集《别处的意义》,辛波斯卡的《万物静寂如谜》,刘春编选的《我喜欢的中外诗歌》……

戏剧性的是,博友西娃竟然和我是老乡,与她在县城聚会上初见,听她谈诗,空空的心里,光在倾注。一直记得西娃姐的话:“要把自己放进诗歌里。”

网络为我开了一扇窗,虽然迟,却足够明亮。

母亲和我是同事,小学教员,农村家庭长女,两种身份在她身上交织,碰撞出奇异的光芒。每天下班回家,我躲进小楼成一统,在词语森林拣尽华章,如同一座孤独的岛屿,母亲则下地干活。这位大地上的魔术师,换上劳动服,扛起锄头,那双骨节粗大的手便有了魔性,大多时令蔬菜都能从她问附近农民要来的几分荒地里收获。

除了农村妇女的全部美德,母亲身上还有一些职业赋予的责任感。教科学课至十字花科,她会在自家菜田采摘油菜花萝卜花去到课堂,她甚至把阳台上菊丛里的虫子包起来装进瓶子,带给孩子们观察。她还养兔,有一年,两只母兔先后死于瘟疫,留下十几只刚出生的兔宝宝,母亲不忍这些粉嘟嘟的小生命自生自灭,每天亲力亲为,花几小时给它们兑奶粉,用注射器逐一喂食……

她想办法常年保持与土地的亲密关系,她对万物众生心怀悲悯,践行善意。母亲不写诗,但凭着自己的双手,她把日子过成了诗的样子。

母亲对我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开始跟着她,走向田埂。我搬回《诗经》,在田间地头中逐一比对,找到“卷耳”“荇菜”和“薇”……我学着亲近自然,洞察万物,感受生活的馈赠,为卑微的事物呐喊。

我发现,昆虫与植物的出现,会让一首僵化的诗生出柔软的触须。

比起新奇的句式和意象,贴近自然的语言多么重要,就像一缕不经意拂过的风,不经意间,就能把你触动。

2014年,我试着投稿到《人民文学》,参加了在洱海边举办的新浪潮诗会,这是我第一次因为诗歌走出县城。同年年底,在本土诗歌节上,一位老师提醒我:“你的文本很灵动,但是少了烟火气。”确实,我鲜少在文本里加入一些家常的、不美的、甚至破坏性的意象,而这,即将是我全新的尝试。

落实到文本,我开始从抒情,转为贴近生活的,更舒适的表达。熟悉的物象涌入脑海,那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我想起了外公坟头的羊奶果,院子里的核桃树,外婆在柴楼上为我搭建的简易秋千……

20156月,《人民文学》刊发了我的组诗《纸上春天》,那是我第一次大篇幅发表诗歌,23首诗歌短小、轻盈,带着浓郁的个人特色,是时间跨度长达四年的小结。《诗刊》6月号也刊发了我的另一组诗作《白桦林》。这组诗更偏于日常化,更有烟火气,虽然读者认可度不如《纸上春天》,但2015年,可以看作我诗写的分水岭。

2016年《诗探索》主题为抒写现代乡愁的红高粱诗歌奖征稿,我入选的组诗《泥筑的窝发出橙色的光》就是日常化、叙事化尝试的成果。捡废品的叔公、寡居的大婶、等待儿孙回乡的外婆、为了弟弟放弃学业的姐姐……

写到他们时,我就是他们,怀着这样的心情落笔,一个个人物在纸上活了起来。

“艺术需要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万物有灵,是我们写作的源泉。我深切地体会到沾染了烟火气的文本,能够散发出更为鲜活的生命力。

以我的认知,优秀的诗写者必然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相对清晰、透彻的理解,并善于对个人际遇或社会变迁作出敏锐的回应。

历史事件或日常生活体验与汉语抒写的宿命,在诗写者的精神生活中被广泛联系起来。诗歌作为个人的心灵叙述,语言内部有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并逐渐呈现。作为隐秘抒写的个人叙述,在形式上即使是碎片式的,幽微的,也不可避免地吸收着时代赋予的各种因素,并在字里行间折射时代的真实表情。

我佩服纵情山水,亲近花木虫鱼,为万物立传的自然歌者,佩服尊重诗歌的抒情性并适当引入叙事等多种抒写方式写作的诗歌尝试者,也佩服那些受时代因素影响成长起来的吟者。

写作时,每位作者都是一座孤岛,通过与自己博弈而成长。

而生命个体却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在历史进程中顺应时代洪流,和芸芸众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把住时代的脉息,抒写大地,抒写自然,抒写躬身于大地的人物个体与群像,记载他们的悲欢与命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在时代背景下发声。

在几年的写作中,我感受到汉字可以是花瓣也可以是子弹。

以前我偏重于把汉字塑形成花瓣的技巧,现在我更想拥有把汉字锤炼成子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气和担当。

诗歌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诗歌是光,是爱,是自由,是虚无,是奢侈品,是慰藉,是药,是救赎,是漫无边际的沙漠里,水和绿洲。

诗歌什么也不是,诗歌什么都是。

诗歌篇幅相对短小,门槛较低,新媒体的诞生,网络自媒体的兴起更是降低了诗歌的门槛。无论是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平台,我们都不难看到部分诗歌写作者的浮躁。每天闭门造诗的诗歌机器太多,诗歌如同被机器批量生产,成千上万,真正对诗歌有敬畏之心,个体烙印鲜明,触及心灵的作品弥足珍贵。诗歌归根结底是小众的,我们都愿意让更多人来了解诗歌,但是首先应该做好的,是坚守自己的本心。

大地上的秘密每天都在更新,最好的作品永远在路上。从读到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写,到写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过程,我以蜗牛的速度行走着。“诞生文明的语言始于原始的寂静。”诗歌是内心的需要,自我的表达,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我都愿意向安静写作的人们致敬并无限靠近。

鸟声呼啦啦栖落小院,又扑棱棱结满枝头。

光眷顾了我。我站在尘世中央,像神的孩子。

美好的事物,来得多晚,都值得原谅。

枇杷树已经挂果,最闪耀那枚,是落日的偏心眼。

——《日暮》

这是我的一首小诗。如果合格的诗写者是神的孩子,他们爱惜语言如同鸟儿爱惜羽毛,他们用带有自己脉搏和体温的语言替万物立传,他们笔下每一篇作品,都是落日的光辉,他们与自己孤独对坐,竭尽全力,接近那枚被光眷顾的最闪耀的诗的果子,那是落日的偏心眼,是神的垂爱。

美好的事物来得多晚,都值得原谅。

因为热爱,我们忍耐;因为热爱,我们等待。

敬丹樱的诗(七首) 

青梅花

她埋头拾青梅花

姐姐攥紧拖杆箱拐过燕子坞时

她已兜了满满一衣襟

一个姐姐,带走了更多姐姐

她们脚下生风,再美的青梅花也留不住

她把花朵装在瓷碗,又换成玻璃罐

城里开不开细白的青梅花,枝头才是她们

最恰当的归宿吧

不两年,就到她了

汽笛声里,更多青梅花

落下来

一夜之间,厚厚的积雪堆满院落

我不敢踩上去。这神赐的礼物,多细小的声响

都是唐突

小心翼翼,诚惶诚恐,患得患失

最精致的爱情,正是如此

但最好的爱情

是二叔拿起扫把,为驼背的二婶从围墙到山下

默默扫出一条回娘家的路

叙利亚,盲童在歌唱

仿佛大马士革城经受了什么

那些飞翔的种子就能

填补什么。她在废墟种花,她将拥有整座花园

她久久仰着头

花朵朝着天空喷薄——

神在那一刻降临

附身于世上最小的花匠

名字

春雨过后,就是花朵的天下了

田埂上星芒闪烁,结伴前来割草的少年

每一次

背篓都满满当当

扔下镰刀后,他们中的大多数离开这里

先洗去身上的泥腥味,再一点点撕下泥腥味的名牌

胖虎,大壮,二满子……

回眸已是中年

田埂上,碎玉蓬勃如初

他蹲下来,对照文献,虔诚地唤出一群陌生的学名

婆婆纳,繁缕,卷耳,毛莨,堇菜,泽漆

看麦娘,葫芦藓……

人间至苦,莫过于把视若珍宝的小神

扼杀于腹中

菩萨身上覆满灰尘

山门外,面色惨白的妇人

埋头堆一个很小的雪人,她堆得那样用心

仿佛他即将伸出双手扑到她怀里

更多的雪落下来

更多香客,从山门外涌进来

灰月亮

你是不是喜欢过仰望

迷恋着深蓝的天空下,月亮温润的光芒

你是不是相信

那是治愈的力量

你是不是这样描绘长大后的自己——

奋不顾身的石头,兀自开落的野花,疲惫的灯火

噎在喉头的轻叹

你是不是不愿意承认

就连月亮也有关照不到的地方

这么多年

它已不胜其累

你舔舐伤口时,是不是不再习惯抬头

姐妹

匍匐着叩问土地,匍匐着祈求菩萨

大脚步伐泼辣,小脚步履谦卑

从菜地到灶台,从集市到庙宇,她们想踩实脚下的江山

没有人向我转述,她们最好的时光

哪怕一天

作为花朵过活的样子

她们从不怀疑土地

也不怪罪菩萨

顺应着被称之为命运的寡居,贫穷,操劳,病痛

搀着她们枯瘦的臂膀

走在机耕道上。这是八年前正月初三的上午,油菜花喷薄而出

这是两姐妹:我的外婆和姨婆

这是世上所有的信女——

她们走得那样慢

这是她们一生中难得的空隙,我搀得那样紧

这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时光

诗人简介:敬丹樱,四川中江人,诗歌见于《人民文学》《诗刊》《十月》《中国诗歌》等刊。曾获第十七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第六届红高粱诗歌奖、首届田园诗歌奖、2019年度陈子昂诗歌青年诗人奖。入选诗刊社第三十五届青春诗会、《人民文学》第三届新浪潮诗会、《十月》第七届十月诗会,出版诗集《樱桃小镇》《槐树开始下雪》。居四川江油。

本期插画作者:吉姆·霍兰德 (Jim Holland,1955-),美国画家。1955年出生于纽约斯克内克塔迪,从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的兴趣。作为一个年轻人,他可以花几个小时翻阅他父母的艺术史书籍,甚至画画。在高中时,他开始学习摄影,他认为这提高了他的观察和构图技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诗词三百首》教学参考资料库之十三
诗词意象琐谈
[还地桥诗群]胡耀文的诗《蹲在田埂上抽烟的父亲》
诗歌表达技巧具体鉴赏
《诗歌形象之事物形象》 高考复习(高三)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