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怀读诗:林馥娜十首诗

拉萨的春天

作者简介

林馥娜,生于广东揭阳,居广州。著有《我带着辽阔的悲喜》《旷野淘馥》等诗歌、理论、散文集7部,主编诗集2部。作品选用于高考模拟试卷及央视科教频道,部分作品被译为多种语言。曾获国际潮人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广东省大沙田诗歌奖等。

◆梵音

01

当我来到大雁塔,雨

便从唐朝落下来

一次性雨靴在我腿上演绎

高僧打绑腿的切换镜头

立于广场的玄奘

仿佛开口传经

敛息倾听的我,耳窝灌满

叫卖雨靴的梵音

当我读完最后一句,才有了对这首诗的喜欢,叫卖雨靴与梵音扯得上吗?貌似扯不上,在一般情况之下也的确扯不上,但在诗人所精心营造的情境里,梵音与雨靴的叫卖声之间却是可以划等号的。

因这里是大雁塔,更因“当我来到大雁塔,雨/便从唐朝落下来”,在这样一个特殊地点,加上这场可以让人穿越的雨,再加上之前心目里所留下关于玄奘的种种,诗人当然有可能出现幻觉——“立于广场的玄奘/仿佛开口传经/敛息倾听的我,耳窝灌满/叫卖雨靴的梵音。”

另外,北方少雨,位于西安的大雁塔很可能是难得例外,否则,怎么可能会有专门叫卖雨靴的人?(这一点诗人或许不懂,于是就没备雨具)而大雁塔多雨又是否与玄奘相关?在雨突然而至的那一刻,诗人一定既惊奇又担忧,一次性雨靴仿佛从天而降解了她燃眉之急,她怎么又可能不充满感激,怎么可能不认定这其中隐藏着佛缘?既然其中隐藏着佛缘,那雨靴的叫卖声又如何不被她当成梵音?


◆大雪

02

大雪落在人间

落在网络、朋友圈

刺眼的白遮掩了红、黄、蓝

及其勾兑的黑

银妆和素裹以纯洁的面貌

覆盖雪下的黑箱与渴望阳光的幼芽

而12月党人的舌头

已被11月的风刃收割

这干净的世界

让我想起曹雪芹的红楼梦

宝玉走在白茫茫的大雪中

身后的贾家在风雪中

演绎腐朽的坍塌

这首诗既有鲜明的时代性,也有快捷的时效性。其创作应在“红黄蓝事件”出现之后不久。当自然界的大雪掩盖大地,由于现代通讯的便利,它必然也会“落在网络、朋友圈”,并因此而转移人们的视线,由于我们既是一个没有记性的民族,同时又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所以“刺眼的白遮掩了红、黄、蓝/及其勾兑的黑”理所当然。

林馥娜虽说是一介女儿身,却有着难得的良知与担当,她真的不希望刚过去不过去不久的“红黄蓝事件”以及社会的种种邪恶全都因这一场大雪而遮蔽,而掩埋;当正义难以伸张,当罪恶免于追究,尤其当“12月党人的舌头/已被11月的风刃收割”,干净的世界将不再干净,貌似平静稳固的社会体系很可能瞬息之间坍塌沦陷。

此乃一位女性对危机的预警,其中有她对时局深深的担忧。“让我想起曹雪芹的红楼梦/宝玉走在白茫茫的大雪中/身后的贾家在风雪中/演绎腐朽的坍塌”,有这样的诗句不难断定,林馥娜无愧于“诗人是报警的孩子”!(勒内·夏尔语)

◆清明之眼

03

从山上看尘世

一片混沌,生者与逝者

共存于天地间

再生的山菊花

摇曳降世之初的洁净

攀上拜见祖宗的山坡与泥阶

清明之眼何其阔大

眼眶里含蕴着——

每个人来过,又默然以各种方式别过的世界

——这滴夺眶的泪珠

林馥娜之兄林旭埜也曾写过清明诗,其中有这样一段:“我想,每一座坟茔,都是通往天堂的驿站/坐落得越高/故去的亲人,去往天堂的距离,越近/而每年清明,我们越容易听清/爷爷奶奶发自天堂的声音”,他因“山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陡峭”而玩了一次穿越,并成功举行了生者与死者间的对话。

《清明之眼》也有这样的对话,不过发生在诗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清明祭祀,她越发感觉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也感受到人无论生死都可与大自然相依相融。“从山上看尘世/一片混沌,生者与逝者/共存于天地间”,这是一种宏观的全景,“清明之眼何其阔大/眼眶里含蕴着——/每个人来过,又默然以各种方式别过的世界/——这滴夺眶的泪珠”则是一种微观的特写。

此时此刻“再生的山菊花/摇曳降世之初的洁净”,而这洁净在诗人心目里很可能并非止于山菊花,她有可能联想到每个逝去生命的轮回。


◆第九个

04

据说修复中的俑,只有脚下的秦土

能粘合他们,破碎于他朝的秦身

前面的八个人簇拥成云团

听导游饶舌地重复:听懂了没

惟有这第九个,像无法凝固的沙

游离于人群之外

仿佛脱壳游荡的远古幽魂

随机尾随于人龙尾端

并准备随时

对回眸的导游报以歉意一笑

什么是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什么是诗人的独立特行?由《第九个》可见一斑。“前面的八个人簇拥成云团/听导游饶舌地重复:听懂了没/惟有这第九个,像无法凝固的沙/游离于人群之外”,“惟有”让她有了鲜明的辨识,显然唯有她不相信导游的噱头,“据说修复中的俑,只有脚下的秦土/能粘合他们,破碎于他朝的秦身”,或许这本是一种臆测,根本就没什么科学依据,却因导游与有各方面一再鼓吹,以至于绝大多数人都深信不疑。

作为一个游客,在那样一种情况下,除了以“游离于人群之外”来保证自身的不盲从,很可能无法采取更多行动,否则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纠纷。但当时的她一定特不自在,“仿佛脱壳游荡的远古幽魂/随机尾随于人龙尾端”正是其具体表现,“并准备随时/对回眸的导游报以歉意一笑”却凸显了她与生俱来的善良与慈悲。


◆咳嗽的自由

05

我们要

站在世界的屋脊高唱光明

我们要

在白莲花般的月下给孩子讲阳光的故事

我们要

给自己的内心高声朗颂诗经

在此之前

在黑暗的喉咙发痒时

我们急需的,是

咳嗽的自由

这首诗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由此可再次看到林馥娜的担当。当下号称诗人的分行者很可能数以百万计,真正的诗人却屈指可数。当绝大多数分行者纷纷“站在世界的屋脊高唱光明”“在白莲花般的月下给孩子讲阳光的故事”“给自己的内心高声朗颂诗经”,只有极少数诗人感觉并认定“在此之前/在黑暗的喉咙发痒时/我们急需的,是/咳嗽的自由”。林馥娜则不仅感觉并认定,还能够将其大声说出,这在当下需要有相当的胆识与勇气。

“在黑暗的喉咙发痒时/我们急需的,是/咳嗽的自由”应该象征着“报警的孩子”所应具有的质疑与批判的权力。而在言论自由难以真正落地的背景之下,无论质疑或批判都有相当的风险,或许,这正是当下许多分行者自觉不自觉地选择“站在世界的屋脊高唱光明”“在白莲花般的月下给孩子讲阳光的故事”“给自己的内心高声朗颂诗经”的原因。


◆工具

06

人与工具的转换

并不少见

当TA立于神坛招摇顾盼

高高翘起的尾巴

将是TA沦落为工具的把柄

甚至工具入土后

把柄仍在历史中被时时掂起

抡向四面八方

TA是网络用语,乃“他”“她”“它”的谐音。而诗中之TA有一定的特定含义,古今中外都有这样的TA。

诗所道为人与工具的转变,却并非每个人都可以被转换为工具,能被转换为工具的一般都是具有某种特质的TA,如诗中这位TA就曾“立于神坛招摇顾盼”,即使最终身体消逝,其“高高翘起的尾巴”仍“将是TA沦落为工具的把柄”“甚至工具入土后/把柄仍在历史中被时时掂起/抡向四面八方”。

而这TA究竟是谁?诗人没明说,作为读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值得探究的是作为个体,生前“立于神坛招摇顾盼”,死后仍被当作工具而“抡向四面八方”,于TA个人以及TA所在的群体而言,究竟是祸还是福?


◆我有青灯挑不得

07

不能入睡的夜晚

我把它分成上下半阕诗

上半关于窒息的肉体

下半属于独明的青灯

旷世的黄卷往往不忍卒读

更不忍放下

举起的素手在空中,无处挑灯

一些树木在倒下

一些菌类在雨夜萌生

天下陷于黑幕中,唯有一灯如星

饱满澄静如其所是

这是首禅诗,却并未隔绝红尘,依然有现实的影子,“我”之所以会有不能入睡的夜晚,主要应源于“旷世的黄卷往往不忍卒读/更不忍放下”,这两个“不忍”里蕴含饱满的慈悲。“一些树木在倒下/一些菌类在雨夜萌生”则有对时局的暗示,遗憾的是她“举起的素手在空中,无处挑灯”,由此不难感受其在慈悲之外更有其无奈。

幸好,诗人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与信仰,她对此的呈现是“天下陷于黑幕中,唯有一灯如星/饱满澄静如其所是”,倘若没有这样一盏如星之灯,或许她将与众人一样深陷入黑幕而不自知,或即使自知也难以自拔!

中国自古有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幸好林馥娜有这样一盏如星之灯,让她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依然能“饱满澄静如其所是”。


◆浮世绘

08

六月在高温与暴雨中博弈

大国动脉在去杠杆和降准中荡秋千

泡沫造就的膨胀肉身寻求于平台地带着陆

资本大鳄伺机抄底、华丽转身

新闻艳若桃花,网络提刀带血

高层的空调水不守私德,昼夜

滴答于他人阳台

乱哄哄你破规来他失矩

挤挨挨一池浮萍小民

沉浮于滚滚混水与庞氏巨局

此乃名副其实一幅浮世绘,诗人将某段时间内的剧烈动荡与艰难转型呈现得纤毫毕现,那时候的情境我记忆犹新:那个六月,自然的,社会,国内的,国外的,可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是群魔乱舞,“高层的空调水不守私德,昼夜/滴答于他人阳台/乱哄哄你破规来他失矩”令人愤慨,“挤挨挨一池浮萍小民/沉浮于滚滚混水与庞氏巨局”令人痛惜。

林馥娜这首《浮世绘》很容易令我想起《清明上河图》,不过,那其中主要是民生与民俗,基本属于岁月静好的范畴;也会令我想起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所写的诗,正是这些诗让杜诗堪称诗史,而他本人也因此被推崇为诗圣。作为一个当代女诗人,林馥娜正在步杜甫后尘,留下了一些真切而珍贵的记录,从而让她的诗具有了史诗的风范!


◆九州驿站

09

尧山之上,虚构的客栈

落脚于雾岚中的峰顶树梢

驿丞已不是古装剧里唯唯

诺诺的小吏

在水泥森林的蜗居时代

筑起一处通天雁巢

天门沟险峭处

构木而居的有巢氏

一声长“吁——”,勒住一匹

血液里奔驰九州的汗血马

一颗飘忽尘心

似树叶落在雨水打湿的栈道

成为万物间安谧光洁之一叶

诗中所呈现,倘若是有关方面或某些志愿者“在水泥森林的蜗居时代/筑起一处通天雁巢”,于生态修复而言善莫大焉,功莫大焉;也许诗人呈现的是希望自己像“构木而居的有巢氏”,在“天门沟险峭处”“筑起一处通天雁巢”,如果这样,那便在表达她对隐逸的渴望。

诗人并没直接说想隐逸,而是借助“构木而居的有巢氏”来说事,但她所还原的情境逼真,她所表达的意愿热切,她所追求的境界安宁。“一颗飘忽尘心/似树叶落在雨水打湿的栈道/成为万物间安谧光洁之一叶”,由此基本可断定诗的主题并非生态,而是在表达她逃离城市、隐居山林心情的迫切。


◆南桔北枳新解

10

河山被气候统摄

北方在春雪中抹平沟壑

南方唯有风在持续呼号

仿佛风山呼万岁,雪缓说平身

这个宫庭剧泛滥的国度

空气都自我膨胀着

特朗普出访该国后

也急着回去筹划阅兵

然而“美帝”的人民竟敢妄议

甚至拒绝承办

南橘北枳本是个贬义词,经林馥娜这么一新解,似乎突然不怎么贬义了,让我有这样的感觉是因“特朗普出访该国后/也急着回去筹划阅兵/然而‘美帝’的人民竟敢妄议/甚至拒绝承办”。于国人而言这些简直不可思议:如此神圣的仪式,如此光荣的使命,居然还有人“竟敢妄议/甚至拒绝承办”,难道“美帝”的人民脑子里进水了吗?

诗的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这对比用南橘北枳来形容比较确切,不过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诗人将其幻化于自然气候,“河山被气候统摄/北方在春雪中抹平沟壑/南方唯有风在持续呼号/仿佛风山呼万岁,雪缓说平身/这个宫庭剧泛滥的国度/空气都自我膨胀着”,她对此的呈现足够宏大而又具体,读者不难由这样的自然气候联想到当下的社会气候。

南橘为什么最终变成了北枳?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正如“特朗普出访该国后/也急着回去筹划阅兵”,却被其国民泼了几大瓢凉水,这在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然而这不可思议也肯定有其可思可议之处。

小编的诗

异 

文/拉萨

旧时村人名异  

喜捕兔。农闲勤携  

本家兄弟入山,枪响  

兔亡多为本家兄弟为  

历年,异未获星点皮肉  

乡人多笑异  

某日,异于井市  

购他人活兔一只  

还家,操绳缚之  

吊于树。持枪“砰”击  

绳断,兔跃院门失  

不语说话:  

所谓“异”,另类人、另类事、另类作风也。拉萨采用方言文句式,本诗便有了《聊斋》之韵、轻喜剧之妙。通过“无的中矢”与“有的中矢”夸张的对照,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脱口而出:“世上居然还有这样的人么?”。然而,我们身边的确还存在这一类不逐利的“傻子”,他的“的”(放生)与众人的“的”(捕生)是不一样的,因这样的人太少,所以他叫“异”。  

对于异,我们还可以这样解读:有些不合乎常理的事情,明知道自欺欺人,但还是去做了,做的目的也就是给自己一种小满足、小安慰,一种缺失成就感的补偿。诗歌中很明显异做的,但不是他想要的那种结果。“绳断,兔跃院门失”这种结果对异来说是沮丧的。但对读者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没有这种结果,这首诗歌也就不“异”了,前面所有语言的铺垫也就没有任何说出来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艺花苑】言一文:蛰伏等同于花开(外二首)
「精一首」怡然清欢:大雪的温柔
高骈:晚节不保的武将,也曾对着纷纷大雪,吟诵最高洁的诗篇
大雪纷飞诗意浓
【东疆诗刊】诗人杂咏(41)2021第7期(总第272期)
【专辑】诗人胡汉令:​暖雨温风降冷魔,湖山一夜转阳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