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教育的“为”与“不为”| 与孩子沟通,最容易犯的六个错误

*如何订阅我们?


-------------?-----------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着家庭教育的问题。更好地把握家庭教育中的那些看似不起眼却很重要的事,巧妙运用家庭教育的方法解决孩子成长发展的问题,有效加强家校间的沟通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小雅再次诚邀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出版过30部各类文学专著或畅销书作品,多部散文诗歌的作家杨冰先生,开设新栏目,与广大人民教师和为人父母者们共同分享家庭教育中那些“为”与“不为”的事。


家庭教育的“为”与“不为”之

良好沟通影响孩子一生,这六大错误的沟通方式你有吗?


文丨杨冰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舍得拿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美国家庭教育专家史蒂文

中国的父母一向认为,只要孩子“听话”,就是成功的教育。但是,孩子需要的并非自上而下的命令传达,而是敞开心扉的双向沟通。父母说话的语气、方式、内容、态度都会影响与孩子交流的效果,许多家长也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了错误的沟通教育。


错误地赞美孩子

孩子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错误的赞美会留下划痕


父母称赞孩子的成绩,是对孩子努力的肯定,但是称赞要恰如其分,就事论事。绝不要一高兴起来,就把孩子捧上了天“只有我的孩子聪明,我就知道你一定能得一百分!”

同时,称赞和表扬孩子的时候,也不能太抽象和笼统:“你这幅画画得跟毕加索的一样了!”或“你简直是个小画家了!”称赞孩子的绘画,应该说出画本身有什么优点。如:“天空的云彩很有变化”或“树圆得像活的一样”。这样孩子听了,既知道自己成功的地方,又感到亲切。

赞美要具体。

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父母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赞美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父母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太棒啦!”

赞美要及时。

对应赞美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赞美。。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赞美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

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父母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而是说:“你真不错,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哦!”


重复地批评孩子

父母要在批评与保护孩子的自尊间找到平衡点


孩子做错了事,应当避免多次重复地教育。如父亲说过了,母亲又接着说;今天说过了,明天又接着说,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感受性比较敏感的孩子应当特别注意。

批评的方式也要恰当。如“你怎么这样笨啊?”等破坏性批评直接摧毁人的自尊,孩子的自信心会因此而消失殆尽。建议父母和老师采取故事批评,爱心批评,谈心批评,幽默批评,激励批评,赏识性批评等,都有利于使孩子以积极心态去接受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

有一位老师对犯错误的孩子总是给足面子,从不当众批评。一次他把一个犯错误的同学单独叫到办公室,第一句就是:“老师不敢相信像你这么好的孩子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你是老师的骄傲,全班同学的自豪呀!”这就是赏识性批评,这样的批评,哪个孩子不愿接受?


轻易否定孩子的意见

孩子有孩子的思想,孩子有孩子的思考


孩子跟母亲上街,她看到一件衣服,说:“这件衣服挺好看。”

母亲:“才不呢!太俗气了。”

母亲这么直接反驳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她的反感,她会认为母亲说她笨,没有鉴赏能力。

母亲应该委婉地建议:“这衣服式样还可以,但我觉得颜色艳了点,要是这种小花配上颜色清淡一点的料子,会很适合你。”

另外,父母还应该不要介意孩子的顶嘴。

对孩子来说,与大人争辩是一种自信、自尊、自强的表现,是一种心理的宣泄。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说:“争执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争辩表明孩子在走自己的路,认真思考问题。

俗话说:“强盗也有三分理”,不论做了多么荒唐的事情,都应该有其原因。允许孩子争辩,问清原因并予以理解是能让孩子接受批评的先决条件。


直接揭穿孩子的谎言

有时孩子撒谎是因为大人们不允许他们说真话


谁都有撒谎的时候,只是分有意与无意,善意与恶意的区别。

有的孩子本来是自己欺负了别人,却向母亲说自己被人欺负了。

孩子撒谎,其实也是孩子所具有的一种本能,是一种自我防卫的表现。若父母发觉孩子撒了谎,就严加训斥和打骂,只会孩子犯错后更不敢告诉大人。

假如孩子对你说:“我的作业做完了,我能出去玩会儿吗?”而你发现他的作业没有做完时,不要咬牙切齿地说:“你为什么撒谎?我刚刚检查,你的数学还没写!”

父母不应该再这样谴责孩子,而应该说:“我想你告诉我家庭作业做完了,是因为你很想和小朋友踢一下足球,而你又害怕我不让你出去,对不对?”

用温和的态度委婉地交流,对教育撒谎的孩子是最有效。


对孩子说“不知道”

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是与孩子培养感情的基础


父母回答孩子的提问时,说“不知道”,有时是力不能及,确实不知如何回答,有时则是无暇答问,便用“不知道”搪塞。其实,孩子有时问“为什么”并不一定需要父母精确地予以答复,他们只想获得一种满足感,希望父母重视自己的提问。

孩子提出问题时,父母应该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进行回答。

例如孩子问:“妈妈,你去不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可能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母亲如果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父母应该最大限度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如果真的难以回答,可以和孩子共同讨论,或查找资料。对一无所知的问题,也可以用赞赏的口吻对孩子说:瞧你提了一个多好的问题,连我都被难住了。


强制孩子“不许哭”

父母命令孩子停止哭泣,对孩子是一种强制性干预


孩子在家里哭,多数是因为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哭。这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

不管什么原因的哭,父母首先要向孩子讲明道理,如果孩子就是不听,就是要哭,父母也不要去管他,让他哭。哭,是发泄内郁的一种好办法,从生理学的角度讲,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

当孩子哭到一定的时候,知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哭了,因为孩子也不愿干没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如果父母太多地说“不许哭”、“闭嘴”,甚至用强迫手段,例如,用打来强迫他不哭,本来他就觉得怨,父母一打孩子更觉得怨,他大哭才能发泄出自己的内郁。如果孩子畏于父母的威威严而不哭,只能把内郁闷在肚子里,这样孩子容易得病。

孩子的无力、无助,只能以哭来表示,特别是孩子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实际是孩子的自尊受到了伤害。父母伤害了孩子的人格,又不许孩子哭,也就是说不许孩子反抗,这不是限制了孩子独立人格的发展吗?

所以,父母在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太多地说“不许哭”,可以用转移兴趣的方法,使他忘掉刚才发生的事情。等事后孩子情绪平复,再与他讲清楚为什么他的要求父母满足不了,或者给孩子提出一个替换的解决方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教育:1.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谁都是从0开始当父母的不懂就学;2.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一句赞美比一千句批评都有效;3.好习惯都是比出来的,父母的习惯影响着孩子;4.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和孩子做朋友
2.理解和尊重孩子,这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这样教孩子会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时机的掌握影响孩子一生!
做智慧型的母亲
批评孩子,千万不能触碰的3个底线,父母一定要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